愛玩兒是每個孩子的天性,小諾也不例外。
兩歲時學會了下動物棋,那時候話還說不明白,就整天夾著個姥姥自制的棋盤到處挑釁:“跟我殺一盤兒啊?”找不到人跟他玩兒就哭,輸了還哭,玩兒了一陣子,要結束了,那簡直就像要命一樣,每次都哭成淚人。
四歲開始斗地主,就更不能愉快玩耍了,因為一次要兩個大人陪他才行。看著他眼巴巴的小樣兒不忍心,陪他玩一會兒吧,輸又輸不起,到最后哄啊勸啊罵啊全上,為了個玩兒,全家累得精疲力盡。
好在孩子是不斷長大的,越來越聽得懂道理。特別是男孩子,生硬地命令只能產生逆反,這一點從小諾特別小的時候我們就發現了。于是我們坐下來跟他一起分析:
“為什么別人會陪你斗地主?”
首先,人家要有時間。
每個人的時間都是一樣的,一天24小時,誰也不多誰也不少。那么,你要別人陪你玩兒,滿足了你的想法,其實就是占用了別人的時間。
其次,人家要愿意跟你玩兒。
鄰居家小弟弟過來玩兒你的玩具,又哭又鬧,再摔壞幾個,你還會再跟他玩兒不?
所以如果你想要玩兒可以,但是至少要滿足上面這兩點。
小諾聽完立刻哇哇大哭,先發泄了一陣子。
有時候我覺得咱們中國人的面子情結,可能就是源于內心的不成熟。從小就不喜歡被別人說,遇到事情,先不管對錯,反正你說我了,我就難受。
發泄完了,就一起尋找解決方案。
1、我們給斗地主起了個名兒,叫做“三人會議”,聽起來更正規、有約束性。
2、想玩兒的時候,就先去打探好大家的時間安排,看看誰今天有可能有空跟自己玩兒一會兒。同時制定自己的計劃,然后決定出一個時間段,再去找大人們商量。
3、“姥爺你今天吃完晚飯沒啥事兒的話,咱們花一小時開個三人會議唄。”說話要客氣,人家花時間陪你玩兒,你不可能比對方還橫吧。
4、最后就是要遵守諾言,說是一小時就是一小時,依依不舍也沒辦法,只能等下次,不然一次把別人的善意和耐心用完了,就再也沒有下一次了。
當然,這絕非是一朝一夕可以做到的,家里依然有很長一段時間為了三人會議雞飛狗跳。但是只要把握住“時間確認”和“端正態度”這兩點,慢慢地,三人會議成了一種生活調劑,小諾也懂得了自己不是世界的中心和唯一,不僅能夠站在別人的立場和角度看問題,也逐漸養成了對自己的事情做計劃安排的習慣。
有次家長會上,班主任老師給大家布置了一個特殊的假期作業——學會至少一項能夠與其他同學一起玩兒的游戲或運動,因為在學校里,比成績更重要的是跟同學們和睦相處的技能。
當時我深感現在的孩子們真幸福,趕上了如此多元開放且明理明智的時代。
現在有很多家長要么談“玩兒”色變,要么信奉“學習無用論”,鼓勵孩子使勁兒玩兒。而我卻愿意相信,只要有了學校和家庭的正確引導,游戲能夠教會孩子們很多書本上學不到的知識和智慧,幫助他們發展出健全而獨立的人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