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評價電影《一念無明》 ?2

作者:謝嘉欣

鏈接:https://www.zhihu.com/question/57739723/answer/155907402

來源:知乎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商業轉載請聯系作者獲得授權,非商業轉載請注明出處。

「一念無明」這部電影于4月7號于內地上映,沖著阿樂和這個題材我毫不猶豫地第一時間去了捧場。

這部電影,怎么說好呢。當然一開始我是沖著阿樂去看的,再者是想看看「躁郁癥」病人的生活是怎樣一個狀態。遺憾的是,看完整部電影,我發現這部電影的重心根本不在于描寫躁郁癥病人的日常,而是用101分鐘的時間來呈現給大家看,社會給予精神病人的表現。

看完電影之后,我感到很奇怪,電影里面描述社會對于躁郁癥病人的態度是竟是一種歧視,我在想,躁郁癥又不是人格分裂癥,更不是精神分裂癥,那社會為什么會如是看待他們呢?電影中,男主阿東(余文樂飾)因為照顧躁郁癥的母親(金燕玲飾)加上炒股失敗而高筑債臺,在十分失意的一天把情緒不穩定且說話很難聽的母親意外殺害,而社會則給他冠上了精神病弒母者的稱號,而且每個人都把阿東認定為「癡線」。

<img src="https://pic3.zhimg.com/50/v2-684351bfff2221a337741e1fade37ad6_hd.png" data-rawwidth="685" data-rawheight="286"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685" data-original="https://pic3.zhimg.com/v2-684351bfff2221a337741e1fade37ad6_r.png">

阿東看起來很無助,他的父親看起來更加無助。

切換到抑郁期的阿東在超市里狂吃巧克力,其后短片在網絡瘋傳,阿東再次成為危險人物,鄰居都希望阿東和他的父親能搬走。這一段就讓我想起了這兩天逛FB,FB上確實有許多短片,記得一條短片說的是四川的大媽用學生卡坐公交被揭穿后滾地哭鬧,點開評論后看到的字句都非常不堪入眼,有謾罵有嘲諷,這我才發現,相比FB的網名,我們大陸人在微博上也是夠善良了。抑郁期的阿東每天都不愿意吃飯、不愿意洗澡,躺在床上的時候沒有聲音地流眼淚,下床之后還是坐著哭。

這一段,看得我好心疼。

可是,為什么他的鄰居那么冷漠?就連他的父親也哀求他「正常點」。我在想,如果躁郁癥的人是自己,我大概也不能保證我的家人能對我每日每夜耐心地照顧,在我日日夜夜不停地哭的時候,他們都能關懷我。無可否認的是,面對這樣的情緒病人,大多數人還是會很崩潰的。

<img src="https://pic3.zhimg.com/50/v2-fa8b274c48a73d8af61f154afe6f6bb6_hd.jpg" data-rawwidth="1000" data-rawheight="541"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000" data-original="https://pic3.zhimg.com/v2-fa8b274c48a73d8af61f154afe6f6bb6_r.jpg">

那,什么是「躁郁癥」?

「躁郁癥」(Bipolar Disorder,BP),也叫「雙向心境障礙」/「雙相情感障礙」,指臨床上既有躁狂發作又有抑郁發作的一類疾病。在以前,「躁郁癥」總是與「抑郁癥」歸于一類,甚至把它歸到「抑郁癥」之下,而在DSM-5中,“雙相及相關障礙”被從“抑郁障礙”中分離出來,成為一個獨立的章節,放在“精神分裂癥譜系及其他精神病性障礙”與“抑郁障礙”這兩個章節之間。

患有「躁郁癥」的病人,他們的心境狀態常常于「躁狂」和「抑郁」之間不斷切換。在很多人的理解中,「躁狂」(Manic/Hypomanic Episode)容易與「狂躁」混淆,當你看到一些人脾氣暴躁甚至動手動腳的時候,你可能會稱這種行為為「躁狂」,其實不然,「躁狂」在心理學的定義中,表現為亢奮、情緒高漲、自信、思維奔逸、睡眠需求減少等。而「抑郁」則和大多數人心中的概念差不多,「抑郁」表現為心境抑郁,即情緒非常非常非常低落,對身邊的東西喪失了興趣,過度自責,認為任何事情都沒有價值,甚至反復想到死亡。

<img src="https://pic4.zhimg.com/50/v2-c0cf7b74243e1cad14a25b9cce9436e7_hd.jpg" data-rawwidth="600" data-rawheight="384"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600" data-original="https://pic4.zhimg.com/v2-c0cf7b74243e1cad14a25b9cce9436e7_r.jpg">

「躁郁癥」的表現

就電影中的阿東來講,在阿東處于躁狂期的時候,他表現得很高興,這種高興的狀態甚至感染身邊的人,平時不怎么和父親說話的他不停地和父親說話,和并不熟的鄰居說話甚至邀請鄰居一起去打籃球,對未來抱有希望。看到他這樣,作為觀眾的我也以為他病好了。但很快,阿東就到了抑郁期,抑郁期的他對什么都提不起興趣,無論父親怎么叫他下床、去活動、吃飯,鄰居小孩如何邀請他去玩,他都不感興趣,就好像這個世界的一切,都與他無關一樣。躺在床上的阿東沒有閉過眼睛,他總是在哭,即便是坐著、站著、洗澡也都是在哭,阿東的腦袋里只有讓人沮喪、讓人傷心、讓人難過的事情——沒有其他。

看完電影后,我逛了一圈知乎,看到了一些關于躁郁癥病人的答案。

-得了雙相情感障礙Ⅱ型是一種怎樣的體驗?

「躁郁癥」的分類

根據躁狂抑郁發作的輕重進行分類,是目前臨床經常使用的分類。雙相障礙分為:

雙相Ⅰ型:躁狂發作明顯且嚴重,又有重性抑郁發作;

雙相Ⅱ型:躁狂發作一般較輕,其抑郁發作明顯而嚴重;

雙相其它型:躁狂或抑郁發作均不嚴重;

環性情緒人格:具有躁狂抑郁雙相情緒波動人格特征,其情緒波動幅度輕。

http://image.135editor.com/files/users/154/1549428/201704/XN282UIr_9xea.jpg

關于「躁郁癥」的一些事實

-「躁郁癥」的致病原因有很多,包括遺傳、神經遞質變化、壓力等。但家族史是最強、最一致的風險因素。研究表明,成年人的親屬如果有Ⅰ型、Ⅱ型障礙,那么患病風險就會提高到普通人群的10倍,風險大小隨親緣關系的遠近而升高。(電影中的阿東的母親同樣患有躁郁癥。)

-單相抑郁的女性患病率顯著高于男性,但躁郁癥的男女患病率未見明顯區別。但女性更有可能經歷心境的快速循環和混合狀態,更可能經歷抑郁;患終生進食障礙和酒精使用障礙的風險更高;分娩也是特定的激發因素。

-躁郁癥多開始于青少年晚期,貫穿成人期,有一半的躁郁癥患者爆發于25歲以前。在平均起病年齡上,Ⅰ型為18歲,Ⅱ型為25歲(但相當一部分Ⅱ型患者在發作時都被診斷為抑郁癥,后期才被發現輕躁狂癥狀),均早于抑郁癥。

-躁郁癥在高收入國家(1.4%)比低收入國家(0.7%)更常見。

- 患躁郁癥的人,終生自殺風險是普通人的15倍,超過三分之一的患者一生中有企圖自殺的歷史。因此,如果是患者身邊的朋友和親屬,要格外注意防范自殺。

- 在躁郁癥患者中,與焦慮障礙的共病率是最常見的,二者共病的概率達到3/4。

最后,到目前為止,躁郁癥還不能被治愈,但是,它是可控的。正因為如此,持續地接受治療才顯得尤為重要。諸如鎮定劑、抗精神病性藥物、抗抑郁藥、抗焦慮藥都有可能被用于躁郁癥的治療。藥物治療對躁郁癥患者來說至關重要。單純依靠心理治療來控制躁郁癥是不夠的。CBT、DBT等認知行為療法也對這些患者有幫助。

最后,籍著「一念無明」想呼吁一下社會群體以及躁郁癥患者的親友們:電影是現實的一個縮影,而像阿東這樣的躁郁癥患者并沒有你想像中那么可怕,他們不是怪物,請不要戴著有色眼鏡去看待他們,他們也相當需要你們的包容、關懷以及幫助。

而看醫生和吃藥也是相當重要的:)

加油,各位「阿東」們。

Reference

American Psychiatric Association. (2013). Diagnostic and statistical manual of mental disorders (5th ed.). Arlington, VA: American Psychiatric Publishing.

躁郁癥是抑郁癥的一種么?許國安(2016)

心理學插班生(微信號: psy-auditors )

最后編輯于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轉載或內容合作請聯系作者
平臺聲明:文章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由作者上傳并發布,文章內容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簡書系信息發布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