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一群沒有上大學的人里忽然多了一個上大學的人,那這個上大學的人可能就會被那些沒有上大學的人稱為“有文化的人”。在我們村里,跟我一起長大的朋友里,現在在讀大學的只有我一個,所以,當我們在一起的時候,他們難免會打趣我“文化人”。
其實我們95后一代其實也相當于上大學的一代,基本上只有想上學讀書的,都是大學可上,只是好與壞的問題了,現在大學生越來越多,上大學都幾乎快成了一種普遍現象了。
而我們的父母一代卻不是這個樣子,那時上大學很難。那時能考上大學的人,得是真的很聰明的人,而那時上大學的人,也都很刻苦,能學到很多知識,那時上大學的人,被公認為是“有知識有文化的人”。于是當他們上完大學,他們往往能找到很好的工作,獲得很理想的社會地位,也受人尊敬。
所以,到了我們上大學的時候,父母會格外的高興和自豪,以為我們可能成了自己家里有史以來的第一個大學生,第一個有文化的人。我奶奶給別人介紹她孫子的時候,總是會夸贊我說我是我們家的大學生,是有文化的人。要是奶奶這么說的時候被我聽見了,我一定會立即糾正,慚愧地說“稱不上,還稱不上。”
小時候,特別崇拜敬仰那些有學問的人,因為他們被人贊美,受人尊敬。于是從小時候起,就有了一個理想:長大以后也要做一個有知識和有文化的人??涩F在我長大了,也上了大學了,也被家人稱為“文化人”了,可我聽著,怎么這么不舒服?
我是大學生了,那我就是有文化的人了嗎?現在大學生一抓一大把,難道大家都是有文化的人,如果是的話,那為什么這是社會還存在著那么多的動蕩和邪惡?很顯然,到底有沒有文化,跟大學學歷是沒有關系的。
那我到底有沒有文化呢,于是我開始理智地審視自己,從頭至尾地檢討自己的行為,完了之后,我還有點滿意,我覺得自己應該算是一個有文化的人吧。但我還不確定,于是,我上網搜了一下有文化的定義。
網上對于有文化的特征,給出了五條表現:1內心的修養2無需任何提醒的自覺3能約束的自由4真心實意為他人著想5有容人之心。我對照著這些標準開始檢討自己,嗯,倒是附和得不錯。
但我又不禁犯疑,難道網上說的就是標準?真正的標準不是在我們心里嗎?我倒覺得,有文化,僅有以上幾點是不夠的。有文化的人,還應是誠實善良的人,懂得尊敬別人的人,懂得認可別人的人,還有很多很多特征,歸結為一個字:正。有文化的人,渾身是充滿正能量的。
“大學生”等于“有文化的人”嗎?
如果把大學生說成有文化的人,未免有點太泛泛了,因為大學生里,既有勤奮的大學生,也有懶惰的大學生。既有積極的大學生,也有消極的大學生。既有有禮貌的大學生,也有沒禮貌的大學生。所以,怎么可以把他們混在一起,統稱為一個什么呢?
我們且看大學里幾種現象:
1.大學生講臟話的行為好像變得合理,朋友之間表達親密的方式,反倒成了相互謾罵,你罵他一句,然后他再給你罵回去,反正你們都知道彼此沒有惡意,然后你們就變得更親了。我真的很不能理解究竟為什么這樣,十幾年的教育白受了嗎?素質呢?散落一地了嗎?
2吸煙現象普遍猖獗?;蛟S你可能會說,吸煙怎么了,個人愛好而已,這跟是不是有文化有半毛錢關系?還真別說,我還真覺得吸煙這個事,跟是不是有文化關系大的很呢!
吸煙是個害人害己的事,傷害自己跟別人無關,但是二手煙的危害更大。
每到下課的時候,煙民們就涌向廁所,有味道,但是卻是他們唯一能享受美味的地方。
廁所,不也是公共場所嗎?說實話,我每次上廁所的時候,基本上都會受到二手煙的侵害。我真想強烈的譴責他們:你們絕對不是有文化的人,是一群鄙俗的野蠻人,有文化的人能干出這些事來?
3宿舍不文明現象。如果你們宿舍的人都很有禮貌,那我真的很敬佩你,你真是個幸運的人。但是現狀不是每個宿舍都這樣,真實的情況是,總有幾個宿舍里面會有幾個沒禮貌的人。比如在宿舍吸煙,或者在宿舍用手機或電腦公放聲音影響別人休息的人。這是有文化的人能做出來的事嗎?
大學里就是有這樣一群人,他們也是大學生。而能代表一個群體的,不是這個群體里最優秀的人,而是這個群體里最不優秀的的,所以這些人是給大學生拖后腿的,因為他們,我們就不能說大學生是有文化的人。
我們說的只是這個群體,而群體,說的就更泛了,不管群體怎么樣,我們最終還要做自己,所以不是說大學生不等同于有文化的人然后你就不能成為有文化的人。堅持好的,改正壞的,以一把正的標尺丈量自己,謙虛,努力,進取,最終也會成為一個有知識和有文化的人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