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知道,有三個人是不能用嗓音去評價音樂水平和功力,他們三個都是現(xiàn)在華語音樂的頂峰。羅大佑,李宗盛還有陳升,他們都是靠過人的才華和感情,以及對生活的歷練打動人,直擊人內心,并不是靠俗氣的唱功立足,唱功在他們面試就是多余的。在我眼中,李宗盛是一個匠人,羅大佑是一個詩人,陳升是一個浪子。
匠人
李宗盛就像是一個抱著吉他在旁邊唱著大叔。
用著天然的,不加粉飾的詞,直擊心靈。說他是個匠人是因為他每一首歌都有著那種慢慢雕琢出來的感覺,品味每一句都特別有感覺,一句句去品味都特別不同。他說過:人生很多事情急不得,你得等他自然熟。就是這種匠人的感覺留下了一首又一首的經典。現(xiàn)在工匠精神和情懷已經被用爛,用到李宗盛身上卻怎么不為過。還有很多人說:少年莫聽李宗盛。確實是這樣,我第一次聽的時候,就覺得他唱歌很搞笑,沒覺得有多厲害,但是慢慢長大以后,晚上突然聽到《愛的代價》的時候一下就受不了。當?shù)搅艘欢昙o的時候,歌中唱的一些東西自然明白,每個人的心中都一定有一個李宗盛。李宗盛的詞太過殘酷,像《愛的代價》中的-----也許偶爾還是會想他,偶爾難免會惦記著他,就當他是個老朋友啊,也讓我心疼也讓我牽掛,只是我心中不再有火花,讓往事都隨風去吧。太過殘酷,而又太過正確。還有那《給自己的歌》的第一句——想得卻不可得,你奈人生合。就是不讓你得到,你能拿人生怎么樣?當《山丘》被一個個人唱出來的時候,我聽過無數(shù)個飆著高音唱的,但是有些東西不是高音就能說明什么的。李宗盛的歌還得李宗盛來唱。
詩人
羅大佑是一個站在社會之上看著這個世界的觀察者。
《鹿港小鎮(zhèn)》,《亞細亞的孤兒》,《皇后大道東》,《未來的主人翁》,都是他對社會的觀察,這些歌都像是一個個時間膠囊,很多年前的現(xiàn)在拿出來聽道理還是沒變,就像是預言一樣。他又可以寫出像《戀曲1980》,《戀曲1990》這種情歌,又可以寫出天真爛漫的《童年》。他的才華應該是三人之最。小時候第一次在電視上看羅大佑唱歌的樣子,覺得特別滑稽,現(xiàn)在想起當時是多么的無知。第一次看發(fā)哥演的《阿郎的故事》的時候,當摩托車晃晃悠悠沖過去的時候,響起了《你的樣子》,那一刻都快要哭了。羅大佑的歌是有歷史性的,時代性,當你很多年后拿出來聽,會發(fā)現(xiàn)依然是那么的對。他是一個時代的先鋒,也是一個時代的斗士,他有自己獨特的,極具深度的視角看著這個世界,為我們指明方向。
浪子
陳升像是古龍筆下的浪子。愛喝酒,愛折騰,愛玩,相當灑脫,卻還是那么有才。他的嗓音真的不算好聽,而且還經常跑調,但是他唱出了歲月的風情。從《北京一夜》到《牡丹亭外》充滿了歷史的滄桑感。滄桑憂郁中還夾雜著一些玩味,每次聽都有種很隨性的感覺,不會去刻意的打動你,情歌唱的不三不四,其實情意太濃,聽著玩世不恭,卻是感情太重。我最喜歡陳升的歌是《風箏》,這首歌其實寫的是他自己:我是一個貪玩又自由的風箏每天都會讓你擔憂,如果有一天迷失在風中 要如何回到你身邊。這就是陳升,是貪玩自由的風箏,卻把線給別人緊緊攥住,他可以在半夜喝到爛醉,但還是記得要給兒子買第二天早餐的浪子。
三人無法說清誰更厲害,他們同時的存在是音樂的幸運,他們水平高出現(xiàn)在這些音樂人太多太多太多。如今在全世界看來,真正的音樂大師越來越少,快餐式的音樂充滿了生活,當這些大師一個個離去,作品一首首依然傳唱。我們只能等待著下一個更美好的時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