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著喬布斯找到這本書,沒想到,還入了迷。
算起來,我是一個正宗的偽瑜伽愛好者。高中時,為了減肥,跟同室的朋友練了幾招瑜伽姿勢。再加上,我身體比較柔軟,很多動作稍加練習就能做好,我親愛的室友們則在一旁各種掰掰掰。到了二十好幾,我還能給大家表演劈叉。
初讀這本書,被書中神奇的預言震驚,也會為預言太準確而驚恐萬分,當然也打破了我對瑜伽是一門健身運動的認識。在瑜伽的發源地——印度,它是宗教,是信仰,是人與上帝相通的一條路。很多人都因著喬布斯的緣故來這本書探秘,他們想知道喬老爺子在這本書里究竟看到了什么。當他們看到一堆隨意成真的預言,他們開始懷疑,然后憤憤棄之而去。大概還會在心里鄙視一次喬布斯,竟然迷信這些怪力亂神。
我對這些預言是真是假,沒有太多的關心。信或者不信,它都在那里,暫時對我也沒有什么影響。接受了若干年唯物主義——辯證法的社會主義接班人也不會輕易將這些放在心上的。另一方面,如果有人能感知我的死期,我也不希望他立刻告訴我。否則,我想我會沒有精力再維護接下來的生活。
對大多數人而言,未知是神秘而優雅的。未知,也意味著我們尚存一絲希望去爭取,去改變。
書中有很多超自然現象,比如連醫生都判了死刑的病人,被神通的古茹用法力挽救。但作者自己卻成了一個bug。有上師預言,他會有三次婚姻。然而,作者一生未娶,用一生全部精力表達自己的上帝的熱愛和追求。作為局外人不禁一問:如果當初上師預言他會一生不娶,作者是否又會違背這一預言?那么,到底哪一個才是人真正的命運呢?中國人,也喜歡說冥冥中自有注定,在好的壞的面前,都喜歡這樣說。冥冥中,是誰?又注定了什么?
啊!雖然疑惑萬千,可還是希望我也能知道一點未來的事,這樣我就可以趨利避害了,少繞一些彎子了。
“信仰究竟能帶給人什么?”
作為一個沒有宗教信仰的人,這大概會是一個終身的難題。雖然我也在寺廟里對著泥塑的雕像禮拜過,但我不曾許下什么愿望。我也摸過文殊院那個被無數人摩擦得锃光發亮的“福”字,但我無法知道他是否真的給我帶來福,或者因為心不誠而損傷了我的福氣。
自幼,我身邊沒有信教的長輩。大家都在世俗里摸爬滾打,籠絡著,算計著活人之間的點點滴滴。宗教于我而言,一半是神秘,一半是繁瑣。我想我這輩子很難成為一個虔誠的信教者,因為我不太能忍受那些宗教的繁文縟節。
雖然做不到跟作者一樣虔誠得想著上帝,但是,我在這本書里卻切切實實感受到了——敬畏。有信仰的人,是值得敬畏的。他們對自己有著極高的要求,對上帝的追隨會讓他們忘記或忽略身體所受到的一切責難。對待世間萬物,他們真誠而謙卑。甚至對待書本知識,他們也有著超高的見解:不要把了解與知道大量的詞匯弄混了。如果一次只是一小節,慢慢地消化吸收,則神圣的著作對激起內在了悟的欲望是有益的。連續知識性的研讀只造成虛榮心以及對那些未充分理解只是,不真實的滿足感。
正所謂,貪多嚼不爛。
在這本書里,我也開始贊同喬布斯的宗教觀:宗教應該更多地強調精神體驗,而不是一味遵守教條。當基督教太多余基于信仰,而忽略了以耶穌的角度看世界時,它的精髓就消失了。我覺得不同的宗教就好比通往同一棟房子的不同的門。有時候我覺得這棟房子存在,有時候又覺得這房子不存在,這是最神秘的。
印度,大概擁有世界上最神奇的磁場,從梵文到瑜伽,他們對上帝的癡心遠超其他國度。但是,今日,我在這本書里看到他們的一篇赤誠。
愿我余生不再懟天懟地懟命運,對自然和精神還能保留一分恭敬和謙卑;愿我即使身處浮世,也能沉心靜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