離6點半只有15分鐘了,我很焦急。我在猶豫要不要給寶體的施教練發信息,告訴她我今晚不來了,并且以后的周三晚上很可能都不會來了。我覺得我應該(敏感詞出現)給她發信息,因為我自己在內心和自己有個約定,就是她的課,一定(敏感詞2號)要去上,而今天,我要違背這個我在內心對自己做下的不曾說出(不僅是對她,對自己也沒有明確的說出,只是一個潛藏的信念)的諾言,我會覺得我打破了某種承諾(不曾許下的),所以會有道德負罪感,我有必要(敏感詞3號)向她說明我不來這一情形,以及為什么。
如果她看到我沒來上課卻又沒收到我的信息,她會有何反應?
1. 沒有注意到我的缺席?
2. 還是注意到了但并不是特別在意?
3. 還是注意到了,在腦海里好奇了幾秒然后讓生活繼續?
4. 還是會覺得我不來是不是對她有意見?
5. 還是會覺得我周三沒來且沒發信息告知是對她的背叛,進而對我心懷不滿?
而最后一種情形,是我最害怕出現的。盡管我覺得這件事最可能的情形是第2、3種場景。但我最害怕的事,就是我的缺席會讓她不高興。
而我為什么在猶豫著要不要發那條告訴她原因的信息,是因為我不知道發了或者不發,哪個更容易讓她討厭我。我這會兒不想去上周三的課了,而且今天的課我也不會去了。但我不希望這件事引起她的不高興。而彌補的方式,就是給她發一條解釋信息。但是似乎什么樣的解釋信息都無法確定她不會因為這件事對我產生不好的感覺。而一想到可能被她討厭的可能性我就很難受,所以就陷入焦慮當中。我非常害怕被她討厭,這也是為什么和她說話的時候,我也總是小心翼翼,謹慎少言,生怕哪些話觸及她的雷區,而被討厭到。
---------------------------------------------------------------
11月11號是我的生日,我卻孤身一人,沒人為我慶祝生日。為了達到這種孤身一人過生日的狀況,我做了些什么呢。第一,是在頭腦里縮小可為我慶生的人的名單:ta必須是我可以完全信賴無話不說的人,這樣一來這個名單上就只剩下了兩個人:我的表弟和一位“病友”。表弟在合肥,過去太遠了,就只剩下那位在佛山的朋友了,我有試著去約她。但是bingo,她說她爸爸這幾天要動手術,她需要看家,不方便出去(來深圳)。那好吧。想到一個人過生日實在凄涼,我又擴大了自己的名單,把在深圳的另外半個朋友加了進來,并問了她我生日那天是否有時間,但是,bingo,她那天要加班。所以,就這樣了,我舒了一口氣地放棄了掙扎,終于我可以凄涼地度過自己29歲的生日了。你看,我都已經做出了嘗試,但很不巧,這些嘗試都失敗了(我不想去做進一步的嘗試了),所以我現在可以心安理得地享受自己的凄涼生日了,而不需背上“你都沒有嘗試與他人接觸”的道德愧疚感了。而如果不加上那個“必須和無話不說的人一起過生日”的限制,我可以邀請到Suva, Carla, 老魯,小蔡,李玉婷,Leo, 程公子來參加。我也可以邀請楊莉一家一起出來吃飯,這樣我又能見到典典和恩恩了,想想也令人激動。甚至,上面的人我一個都不邀請,只要去我常去的那個酒家,告訴他們我在過生日,如果酒店經理在的話,他很有可能都會過來陪我吃飯。我還可以和表弟,paradise, 汪佳濱,蘇鳴鏑,我的父母,大姨媽一家,小姨和姥姥視頻聊天。我有很多辦法讓自己在生日那天不那么孤獨。但看起來,我的目的不是為了讓自己不孤獨,而是讓自己可以心安理得地感覺凄涼。所以在做了很小限度的嘗試,遇到一點兒挫折,就如釋重負地放棄了。
我不知道自己這種要把自己塑造成很慘的樣子的動力是否來源于我忠實地去實現我父親對我的預言。在青少年時,如果我不順他的意,我就會被他指責為“我還不如生只豬,生只豬也比你聰明些”,或是“你以后出去拖板車都沒人要”。我好像有把這些話深深地記在了心里,并試圖去反抗它,而這種反抗的隱藏含義是:我接受了它的詛咒。我內心確實覺得自己一文不值,并試圖去消除這種感受。但是所有外在的肯定,都沒有辦法讓這種自己不值得的感覺有所松動,只要我一直堅信它的話。
其實我完全有能力可以去佛山找那個朋友一起慶生,但我也想了很多理由來阻礙自己:旅途的勞頓(也就坐兩個小時地鐵和動車),車票要花不少錢(來回也就200塊),她家有狗而我怕狗(我們會有很多辦法應對這個問題),會影響到我游泳和跳操的日程(這個真的那么重要么)。我不知道我最后會不會去佛山和她一起慶祝我的生日。但至少我現在知道,如果過生日那天我感覺凄涼的話,不是客觀上我就是一個天選的悲慘之子,而是我經過努力和精心的準備后,使自己能夠享受到一個孤獨凄涼的生日。
我竭盡全力地逃避與他人的關系和交互,并對外宣稱我很孤獨。
我在想,我參加這個咨詢是不是也有同樣的動力,擺出決絕的配合的姿態(我都去參加心理咨詢以試圖解決自己的問題啦),再在事情遇到一點兒挫折和阻礙的時候就心安理得地放棄。“看!我都去參加心理咨詢了,還很配合地暴露自己遇到的問題!但那個咨詢師并不能幫到我。我經濟上也不能負擔更厲害的咨詢師。只能這樣了。我的悲慘命運是逃不了的了。” (即使是我經濟上能負擔更厲害的咨詢師,我仍然可以沿用上面的邏輯: 這么牛逼的咨詢師都不能幫到我,我是無可救藥的了。)
---------------------------
收到我媽日常給我發的微信紅包的感覺是:啊,這么大的紅包,到底要不要領呢,領了我要怎么才能回報呢。不領的話不接受她的好意又不好。很為難。甚至于我會在消息欄編輯了這樣一條信息:“以后不要給我發這么大的紅包了。”
------------------------------------------------
姥姥惦記著我的生日,在生日前給我打來電話,還提到要給我發個紅包,說的數字是52. 我在腦海里想,果然年紀大了會對錢比較看重(同時心里可能也會覺得自己只值得這樣吧。)結果收到一看,是520。。那一瞬間,很感動,同時會覺得姥姥的愛,難以回報,她對我這么好,但我給她打電話的頻率卻那么低。真是不公平啊
-------------------------------------------------
我對我媽好像也是有著挑剔和批評,同時有著自責。我媽常常會給我發一些“每天甩手300下;按摩XX穴;喝紅棗、枸杞、XX泡的水,每天3杯”的好些條幾十秒的語音消息,在聽他們的時候,我會有不耐煩的感覺。但同時又會覺得好像不應該這么不耐煩,有這樣一個人愛著我,愿意發給我這樣的音頻,我還嫌棄她,我這樣做不好。還有就是我感覺我和父母已經很久沒有真正的溝通和交流了。。對我媽發過來的信息,我也多是出于責任感去回應,而不是真正的關心和想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