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性的弱點》day06 第三篇 得人同意于你的十二種方法 (上)

《人性的弱點》day06 第三篇 得人同意于你的十二種方法 (上)

第三篇 得人同意于你的十二種方法
第一章 你不可能在爭辯中獲勝
大戰結束后不久,有一個晚上我在倫敦,得到一個極寶貴的教訓。那時我是澳洲飛行家史密斯的經理人;大戰期間,他曾代表澳大利亞在巴勒斯坦擔任飛行的工作。戰事結束宣布和平后的沒有多久,史密斯在三十天中,飛行地球半周這件事舉世為之震驚,澳洲政府頒贈五萬元獎金,英皇封授他爵位。
在這一段時間,史密斯爵士在英國國旗下,是一個被受矚目注意的人物………可譽稱他是不列顛帝國的「林白」。有一個晚上,我赴一次歡迎史密斯爵士的宴會,那時坐在我旁邊的一位來賓,講了一段很幽默的故事,還用了一句成語。
說故事的那位來賓,指那句話是出自圣經!其實他錯了。我知道那句話的來歷,我確實知道,那時我為滿足自己的自重感,并且要顯出我的優越、突出,而毫無顧忌的糾正了他的錯誤。那人堅持自己的見解………什么?那句話出自「莎士比亞」?不可能的,絕對不可能的………那句話出自圣經,他也認為他是對的。
這位講故事的來賓坐在我右邊,我的老朋友賈蒙坐在我左邊。賈蒙花了很多年的時間,研究莎士比亞的作品,所以那講故事的和我,都同意把這問題交給賈蒙先生去決定。賈蒙靜靜聽著,在桌下用腳踢了我一下;然后說:「戴爾,那是你錯了………這位先生才對,那句話是出自圣經。」
那晚回家路上,我向賈蒙說:「你明知道那句話是出自︵莎士比亞。的作品,為什么竟說我不對呢?」
賈蒙回答說:「是的,一點也不錯………那是在莎翁作品?哈姆雷特。第五幕,第二場上。可是戴爾兄,我相信你應該知道,我們是一個盛大宴會上的客人,為什么一定要找出一個證明,指責人家的錯誤呢?
你這樣做會讓人家喜歡你,對你發生好感?你為什么不給他留一點面子呢?他并沒有征求你的意見,也不要你的意見,你又何必去跟他爭辯呢?最后我要告訴你,戴爾,永遠避免正面的沖突,那才是對的。」
「永遠避免正面的沖突!」說這句話的人己經去世了,可是他給我的教訓卻仍然存在。
那個教訓,使我受到極大的影響,我原來是個固執,拗強的人。小時候就喜歡跟兄弟們爭辯,當我進大學后,我研究邏輯和辯論,而且經常參加各項辯論比賽。后來我在紐約教授辯論,甚至,遢計劃寫一部辯論方面的書,幾年后的今天,我一直羞于承認。
從那時開始,我曾靜聽,批評,從事數千次的辯論,同時注意事后所發生的影響。由于這些,使我得到一個結論,那也是一項真理,就是:天下只有一種方法,能得到辯論的最大勝利,那就是盡量避免辯論………避免辯論,就像避開毒蛇和地震一樣。
一場辯論的終了,十次中有九次,那些辯論的人,會更堅持他們的見解,相信他們是絕對正確,不會錯的。
你辯論不能獲勝,因為你是真的失敗了,可是你如果勝了,還是跟失敗一樣。為什么呢?假定你辯論勝了對方,把對方的意見,指責得體無完膚,幾乎指他是神經錯亂,可是結果又怎么樣呢?你自然很高興,可是對方如何呢?你使他感覺到自卑,你傷了他的尊嚴,他對你獲得勝利,心感到不滿。
你必需要知道,當人們逆著自己的意見,被人家說服時,他仍然會固執的堅持自己是對的。
巴恩互助人壽保險公司,為他們的職員定下一條規則,那就是「不要爭辯」。
一個真正成功的推銷員,他決不會跟顧客爭辯,即使輕微的爭辯,也加以避免………人類的思想,不是那么容易改變的。
現在有這樣一個例子:數年前,有一個好爭辯的愛爾蘭人叫「奧哈爾」,來我講習班聽講。他沒有受過很好的教育,可是喜歡爭辯、挑剔別人,他做過司機,后來是汽車公司推銷員,由于他發現自己業務表現并不理想,才來找我的。我跟他說過話后,才知道他推銷汽車時,常不愿接受顧客的批評而發生口角。他對我說:「我聽了不服氣,教訓那家伙幾句,他就不買我的東西了。」
對于奧哈爾,我開始不是教他如何諾話,我訓練他如何減少講話,和避免跟人爭論。
現在奧哈爾已是紐的懷特汽車公司,一位成功的推銷員了。奧哈爾是如何做的?他說出自己的那一段經過:
「假如我現在走進人家的辦公室,對方如果這樣說:「什么?懷特汽車………那太不行了,就是送給我,我也不會要的。我打算買胡雪公司的卡車。』我聽他這樣說后,不但不反對,而且順著他的口氣說:。老兄,你說得不錯,胡雪的卡車確實不錯。如果你買他們的,相情不會有錯。胡雪牌汽車是大公司的產品,推銷員也很能干。。
他聽我這樣說,就沒有話可以說了,要爭論也無從爭起。他說胡雪牌車子如何好,我毫不反對,他就不得不把話停住了………他總不會一直指著胡雪牌車子,說是如何好,如何好。這樣,我就找到一個機會,向他介紹懷特牌車子的優點。
如果在過去我遇到這種情形,我會覺得冒火,我會指那胡雪牌汽車是如何的不好………我意說那家公司出品的汽車不好,可是對方意會指它如何好,爭辯愈是激烈,意使對方決心不買我的汽車。
現在回想起來,我真不知自已過去是如何推銷貨物的.由于這樣的爭論,不知使我失去了多少寶貴的時間和金錢。現在我學會了如何避免爭論,如何少講話,使我得到了許多的好處。」
就像聰明的老富蘭克林常說的:
「如果你辯論、反駁,或許你會得到勝利,可是那勝利是短暫、空虛的………你永遠得不到,對方給你的好感。」
你不妨替自己作這樣的衡量………你想得到的是空虛的勝利,遢是人們賦予你的好感?這兩件事,很少能同時得到的。
波士頓一本雜志上,有次刊登出一首含意很深,而且有趣的詩:
「這里躺著威廉姆的身體,他死時認為自己是對的,死得其所,但他的死就像他的錯誤
一樣。」
你在進行辯論時或許你是對的,可是你要改變一個人的意志時,就是你對了,也跟不對
一樣。
瑪度是威爾遜總統任內財政總長,他由從事多年政洽經驗中得到一個教訓,他說:「我們絕不可能用辯論使一個無知的人心服口服。」
瑪度先生說得太溫和了。據我的經驗,不只是無知的人,任何人你都別想用辯論改變他的意志。
這里有這樣一個例子:所得稅顧問派遜,同政府一位稅收稽查員,為了一筆九千元的帳目發生問題,爭論了一個小時。派遜指出這是一筆永遠無法收回的呆帳,所以不應該課征人家的所得稅。那稽查員反對的說:「呆帳?我認為必需要繳稅的。」
派遜在講習班上說:「跟這種冷厲,傲慢,固執的稽查員講理,那等于是廢話…….跟他爭辯愈久,他愈是固執,所以我決定避免跟他爭論,換個話題,贊賞他幾句。
我這樣說:「這問題在你來講,是一件很小的事,由于你處理過很多這一類的問題………我雖然研究過稅務,但都是從書上得來的知識,至于你所知道的,都是由實際經驗中得來的。我羨慕你有這樣一個職位,我跟你在一起,使我獲益不少。」
我跟他講的,句句都是實在話。那稽查員在座椅上挺了挺腰,就開始談他的工作經驗,講了許多他所發現的舞弊案件。他的語氣漸漸平和下來,接著又說到他孩子身上。臨走的時
候,他對我說,回去后再把這問題考慮一下,過幾天給我答復。
三天后,他又來見我,他說那筆稅按照稅目辦理,決定不征了。」
這位稽查員,顯露出一種最常見到的人性的弱點,他需要的是一種自重感。
派遜跟他爭辯,他就伸展他該有的權威,來獲得他希求的自重感。如果有人承認了他的重要性,這爭論也就自然的停止了。由于他「自我」已伸展擴大,就即變成一個和善,有同情心的人了。
拿破侖家里的管事,時常和約瑟芬打臺球游戲。在他寫的「拿破侖私生活回憶錄」中,曾有寫下這樣一節:「我知道自己球藝不錯,不過我總設法讓約瑟芬勝過我,這樣會使她很高興。」
我們要讓顧客、愛人、丈夫、或者是妻子,在細小的爭論上,勝過我們。
釋迦牟尼曾這樣說過:「恨永遠無法止恨,只有愛可以止恨。」所以誤會不能用爭論來解決,而需要用外交手腕,和賦予對方同情來解決。有一次林肯申責一位與同事發生沖突的年輕軍官。
林肯說:「一個成大事的人,不能處處計較別人,消耗自己的時閑去和人家爭論。無謂的爭論,對自己性情上不但有所損害,且會失去自己的自制力。在盡可能的情形下,不妨對人謙讓一點。與其跟一只狗子路走,不如讓狗先走一步。如果給狗咬了一口,你即使把這只狗打死,也不能治好你的傷口。」
所以,第一項規則是:
在辯論中,獲得最大利益的唯一方法,就是避免辯論。
第二章 如何避免制造敵人

當羅斯福在白宮的時候,他曾這樣承認如果他每天有百分之七十五的時候是對的,那是到達他最高程度的標準了。
如果這最高的標準,是二十世紀一位最受人注意的人希望的,你我又該如何呢?
如果你能確定,在你一整天百分之五十五的時候是對的,你可以到華爾街,一天賺進百萬元,買游艇,娶舞女了。如果你不能確定,你百分之五十五的時候是對的,你憑什么要指摘人家的錯誤呢?
你可以用神態、聲調,或是手勢,告訴一個人他錯了,就像我們用話一樣的有效……而如果你告訴他錯了,你以為他會感激你?不,永遠不會!因為你對他的智力、判斷、自信、自尊,都直接的給予打擊,他不但不會改變他的意志,而且還想向你反擊。如果你運用柏拉圖、康德的邏輯來跟他理論,他還是不會改變自己的意志,因為你已傷了他的自尊。
你千萬別這樣說:「你不承認自己有錯,我拿證明來給你看。」你這話,等于是說:「我比你聰明,我要用事實來糾正你的錯誤。」
那是一種挑戰,會引起對方的反感,不需要等你再開口,他已準備接受你的挑戰了。
即使你用了最溫和的措辭,要改變別人的意志,也是極不容易的,何況處于那種極不自
然的情況下,你為什么不阻止你自己呢?
如果你要糾正某人的錯誤,就不應該直率的告訴他;而要運用一種非常巧妙的方法,才不會把對方得罪了。
就像吉士爵士向他兒子說的:
「我們要比人家聰明,可是你卻不能告訴他,你比他聰明。」
人們的觀念,是隨時在改變的,二十年前我認為對的事,現在看來卻似乎是不對了。甚至當我研讀愛因斯坦理論時,我也開始存著懷疑的態度。再過二十年,我或許不相信自己在這本書上,所寫下的東西。現在我對任何事情,都不像從前那樣敢于確定。蘇格拉底屢次跟他的門徒這樣說:「我所知道的只有一件事,那就是我什么也不知道。」
我不希望比蘇格拉底更聰明,所以我也避免告訴人們說他錯了。同時我也覺得,那確實對我有益。
如果有人說了一句你認為錯誤的話,你知道他是說錯了。若是用下面的口氣來說,似乎比較好一些:「好吧,讓我們來探討一下………可是我有另外一種看法;當然也許是不對的,因為我也經常把事情弄錯,如果我錯了,我愿意改正過來………現在讓我們看看究竟是怎么一回事?」
普天下的人,決不會責怪你說這樣的話:「或許是不對的,讓我們看看,究竟是怎么一回事!」
即使科學家,也是如此………有一次,我去訪問史蒂文生,他不但是科學家,也是一位探險家,他曾在北極圈一帶住了十一年。其中六年的生活,除了水和肉外,吃不到其它任何東西。他告訴我,他正在進行一項實驗!我問他那項實驗,是作那方面的求證?他所回答的話,使我永遠無法忘的了。他說:「一個科學家,永遠不敢求證些什么,我只試著去尋求事實。」
你希望自己的思想科學化,是不是?是的,除了你自己外,沒有任何人能阻止你。
如果你承認自已,隨時都可能犯錯,就能免去一切麻煩,也不需跟任何人辯論了。而別人受到你的影響,也會使他承認他自己有難免的錯誤。
如果你知道,有個人確實犯了錯誤,而你直率的告訴他,指責他,你知道會發生什么樣的后果?我舉出這樣一個特殊的例子來:S 君是紐約一位年輕的律師,最近在美國最高法院辯護一件重要案子,這椿案件牽涉到一筆鉅額的金錢,和一項重要的法律問題。
在辯護過程中,一位法官向S 君說:「海軍法的申訴期限是六年,是不是?」
S君沉默了一下,目注法官片刻,然后就即說:「法官合下,海軍法中并沒有這樣限制的條文。」
S君在講習班中,敘述當時的情形,說:「當我說出這話后,整個法庭頓時沉寂下來,而這間屋子里的氣溫,似乎就在剎那間降到了零度。我是對的,法官是錯了,我告訴了他。可是,他是不是會對我友善,不,………我相信我有法律的根據,而且我也知道那次講的比以前都好。但是我并沒有說服那位法官,我犯了大錯,我直接告訴一位極有學問而著名的人物?他錯了。。」
很少人有邏輯性,我們大多數的人,都懷有成見,我們之間,都受到嫉妒、猜疑、恐懼,和傲慢所毀傷。很多人不愿意改變他的宗教、意志,甚至于包括他的發型。所以,假如你準備告訴別人他們有錯誤時,請你每天早餐前,把魯賓遜教授所寫的一段文章讀一遍。他是這樣寫的:
「我們有時發現自己會在毫無抵抗和阻力中,改變自己的意念。可是,如果有人告訴我們所犯的錯誤,我們卻會感到懊惱和懷恨。我們不會去注意一種意念養成,可是當有人要抹去我們那股意念時,我們對這份意念突然堅實而固執起來。并非是我們對那份意念有強烈的偏愛,而是我們自尊受到了損傷。
「我的」兩字,在人與人之間,是個最重要的措辭,如果能恰當的運用這兩個字,是智能的開端。無論是「我的」飯,「我的」狗,「我的」屋子,「我的」父親,「我的」上帝,這名辭具有同樣的力量。
我們不只反對有人指我們的表錯誤,或是我們的汽車太舊,而是不愿意有人糾正我們任何的錯誤。對一樁我們認為「對」的事,總樂意繼續相信它。如果有人對我們有了某種的懷疑,就會激起我們強烈的反感,而用各種方法來辯護。」
有一次,我請了一個室內裝璜師,替我配置一套窗簾。等到他把帳單送來,我嚇了一跳
幾天后,有位朋友來我家,看到那套窗簾,提到價錢,幸災樂禍的說:「什么…….?那太不象話了,恐怕你自己不小心,受了人家的騙吧!」
真有這回事?是的,她說的都是真話,可是人們就是不愿意聽到這類的實話。所以,我竭力的替自己辯護。我這樣說,價錢昂貴的東西,總是好的。
第二天,另外有一個朋友到我家,她對那套窗簾,誠懇的加以贊賞。并且她還表示,希望自己有一套那樣的窗簾。我聽到這話后,跟昨天的反應完全不一樣。我說:「說實在的,我配制這套窗簾,價錢太貴了,我現在有點后悔。」
當我們有錯誤的時候,或許我們會對自己承認………如果對方能給我們承認的機會,我們會非常的感激;不用對方說,極自然地我們就承認了。如果有人硬把不合胃口的事實,往我們的喉嚨塞下去,我們是無法接受下來的。
美國內戰時,一位極著名的輿論家「格利雷」,跟林肯的政見不合,他以為他那運用嘲笑、話罵的爭辯方法,可以讓林肯接受他的意見,能使對方屈服。他連續不斷的攻擊林肯,一月又一月,一年又一年,就是在林肯被刺的那天晚上,他還寫了一篇粗魯、刻薄,嘲弄林肯的文章。
這些苛刻的攻擊,能使林肯屈服?不,永遠不能。
如果你想要知道,人與人之間如何相處,如何管理你自己,又如何改善你的人性、品格,你可以看」部「弗蘭克林自傳」。這是一部有趣味的傳記,也是一部美國文學名著。
在這部自傳中,弗蘭克林指出,他如何改過他自已好辯的惡習,使他成為美國歷史上,一個最能干,和藹,善于外交的人物。
當弗蘭克林還是一個經常犯錯的年輕人時一天,一位教友會里的老教友,把他叫到一
邊,結結實實的把他訓了一頓。
「朋,」這位老教友叫弗蘭克林的名字:「你太不應該了。你打擊跟你意見不合的人。現在已沒有任何人會理你的意見。你的朋友發覺你不在場時,他們會獲得更多的快樂。你知道的太多了,以致再也不會有人,告訴你任何事情………其實,你除了現在極有限度的智識外,不會再知道其它更多了。」
據我所知,弗蘭克林之所以能成功,那是要歸功于那位老教友尖銳有力的教訓。那時弗蘭克林的年紀已不小,有足夠的聰明來領悟其中的真理。他已深深知道,如果不痛改前非,將會遭到社會所唾棄。所以他把自己過去所不切符實際的人生觀,完全改了過來。
弗蘭克林這樣說:「我替自己訂了一項規則,我不讓自己在意念上,跟任何人有不相符的地方,我不固執肯定自己的見解….凡有肯定含意的字句,就像『當然的」,『無疑的」等話,我都改用『我推斷」,『我揣測」,或者是『我想象」等話來替代。當別人肯定的指出我的錯誤時,我放棄立刻就向對方反駁的意念,而是作婉轉的回答………在某一種情形下,他所指的情形是對的,但是現在可能有點不同。
不久,我就感覺到,由于我態度改變所獲得的益處………我參與任何一處談話的時候,感到更融洽,更愉快了。我謙沖的提出自己的見解,他們會快速的接受,很少有反對的。當我給人們指出我的錯誤時,我并不感到懊惱。在我『對」的時候,我更容易勸阻他們放棄他們的錯誤,接受我的見解。
這種作法,起先我嘗試時,『自我」很激烈的趨向敵對和反抗,后來很自然地形成習慣了。在過去五十年中,可能已沒有人聽我說出一句武斷的話來。在我想來,那是由于這種習慣的養成,使我每次當我提出一項建議時,得到人們熱烈的支持。我不善于演講,沒有口才,用字艱澀,說出來的話也不得體,可是大部份有關我的見解,都能獲得人們的贊同。」
弗蘭克林的方法,用在商業上又如何?我們可以舉出兩個例子:
紐約自由街一百一十四號的瑪霍尼,出售煤油業特用的設備。長島一位老主顧,向他訂制一批貨。那批貨的制造圖樣已呈請批準,機件已在開始制造中。可是一件不幸的事忽然發生了。
這位買主跟他的朋友們談到這件事,那些朋友們提出了多種的見解和主意,有的說太寬太短,有的說這個那個,他聽朋友們這樣講,頓時感到煩燥不安起來。這買主立即打了個電話給瑪霍尼,他說絕對拒絕接受那批正在制造中的機件設備。
瑪霍尼先生說出當時情形:「我很細心的查看,發現我們并沒有錯誤………我知道這是他和他的朋友們,不清楚這些機件的過程。可是,如果我直率的說出那些話來,那不但不恰當,反而對這項業務的進展非常危險。所以我去了一趟長島………我剛進他辦公室,他馬上從座椅上跳了起來,指著我聲色俱厲,要跟我打架似的。最后他說:『現在你打算怎么辦?」
我心平氣和的告訴他,他有什么打算,我都可以照辦不誤。我對他這樣說:『你是出錢的人,當然要給你所適用的東西。如果你認為你是對的,請你再給我一張圖樣………雖然由于進行這項工作,我們已花去兩千元。我情愿犧牲兩千元,把進行中的那些工作取消,重新開始做起。
不過我必需要把話先說清楚,如果我們按你現在給我的圖樣制造,有任何錯誤的話,那責任在你,我們不需要負任何責任。可是,如果按照我們的計劃,進行制過有任何差錯發現,則由我們全部負責。。
他聽我這樣講,這股怒火似乎漸漸平息下來,最后他說:『好吧,照常進行好了,如果有什么不對的話,只求上帝幫助你了。」
結果,終于是我們做對了,現在他又向我們訂了兩批貨。
當那位主顧侮辱我,幾乎要向我揮拳,指我不懂自己業務時,我用了我所有的自制力,盡量讓我不跟對方爭論辯護。那需要有極大的自制力,可是我做到了,那也是值得的。
當時如果我告訴他,那是他的錯誤,并開始爭論起來,說不定還會向法院提出訴訟。而其結果不只是雙方起了惡感及經濟上的損失,同時失去了一個極重要的主顧。我深深的體會到,如果直率的指出人家的錯誤,那是不值得的。」
讓我們再看第二個例子………別忘了,我所舉的例子,你隨時可能會遇到! 情形是這樣的:紐約「泰洛木廠」推銷員「克勞雷」,這些年來,一直在說木材檢查員的錯處,他常在爭論辯護中獲勝,可是就沒有得到過一點的好處。就是由于好爭辯,使克勞雷的兩家木廠,損失了上萬元的錢。后來他來我講習班聽講后,決定改變他的方針,不再爭辯了,….…結果如何呢?這是他提出的報告:
有一天早晨,我辦公室的電話鈴響了,那是一個憤怒的顧客打來的電話,他說我們送去工廠的木材,完全不適用。他工廠已停止卸貨,并且要求我們,立即設法把那些貨從他們工廠運走。當他們在卸下一車的四分之一貨時,他們的木料檢查員說,木料在標準等級以下百分之五十五,在這種情形下,他們拒絕收貨。
我知道這情形后,立即去他的工廠………在路上,心里就在盤算,如何才是處理這件事的最好方法。在平常我遇到這種情形時,就需引證出木料分等級的各項規則;同時以我自己做檢查員的經驗和常識,來獲取那位檢查員的相信。我有充份的自信,木料碓實是合乎標準,那是他檢查上誤解了規則。可是,我還是運用了從講習班中,所學到的原則。
我到了那家工廠,看到采購員,和檢查員的神色都很不友善。似乎已準備了要跟我辦交涉、用談判。我到他們卸木料的地方,要求他們繼續下貨,以便讓我看看錯誤出在什么地方。我請那位檢查員,把合格的貨放在這邊,把不合格的放另一邊。
經我看過一陣子后,發現他的檢查,似乎過于嚴格,而且弄錯了規則這次的木料是白松,我知道這位檢查員只學過關于硬木的學識,而對于眼前的白松,并不是很內行。至于我則對白松知道得最清楚,可是,我是不是對那檢查員,有不友好的意思?不,絕對沒有。我只注意他如何檢查,試探地問他那些不合格的原因在什么地方。我沒有任何暗示,并指他是錯誤了。我只作這樣的表示——為了以后送木材時,不再發生錯誤,所以才接連的發問。
我以友好合作的態度,跟那位檢查員交談,同時還稱贊他謹慎、能干,說他找出不合格的木材來是對的。這樣一來,我們之間的緊張氣氛漸漸地消失,接著也就融洽起來了。我會極自然的插進一句,那是經我鄭重考慮過的話,使他們覺得那些不合格的木材,應該是合格的。可是我說得很含蓄、小心,讓他們知道不是我故意這樣說的。
漸漸地,他的態度改變了!他最后向我承認,他對白松那類的木材,并沒有很多的經驗,他開始向我討教各項問題。我便向他解釋,如何是一塊合乎標準的木材。可是我又作這樣的表示如果不合他們的需要,他們可以拒絕收貨。最后,他發現錯誤在他自己,原因是他們并沒有指出需要上好的木料。
我走后,這位檢查員,再將全車的木材檢查一遍,而且全部接受下來,同時我也收到一張即期支付的支票。
從這一件事看來,任何事情只要運用若干的手腕;并不需要告訴對方,他是如何的錯誤。在我來講,我替公司省了一百五十元的損失,而雙方所留下的好感,那就不是用金錢所能估計的了。
在這一章,我并沒有講出什么新道理。十九個世紀以前,耶穌曾經這樣說過:「趕快贊同你的反對者。」
換句話說,別跟你的顧客、丈夫,或是敵手爭辯,別指摘他錯了,別激怒他,而不妨用點外交手腕。
在基督降生前二千二百年,埃及國王教訓他的兒子,說:一要用外交手腕,才能幫助你達到你所希望的目的。」
所以,如果你要獲得人們對你的同意,那第二項規則是:
尊重別人的意見,永速別指摘對方是錯的。
第三章 如果你錯了就承認

我差不多住在紐約這個大都市的地理中心區,可是從家步行不到一分鐘,就有一片樹林。春天來到時,樹林里野花盛開,松鼠在那里筑巢養育牠們的孩子,馬尾草長得有馬頭那么高這塊完整的樹林地,人們叫它「森林公園」。
那真是一座森林,可能跟哥倫布發現美洲時的情景,沒有多大分別。我經常帶著那頭波士頓哈巴狗「雷克斯」,去公園里散步,牠是一頭可愛馴良的小狗,由于公園里很少看到人,所以我不替雷克斯系上皮帶或口籠。
有一天,我和雷克斯還在公園,看到一個騎著馬的警察………一個急于要顯示他權威的警察。
他向我大聲說:「你讓那只不戴口籠的狗,在公園亂跑,難道你不知道那是違法的?」
我柔和的回答說:「是的,我知道,不過我想牠不至會在這里傷害人的。」
那警察頭頸挺得硬硬的說:「你『想。不至于,你。想。不至于,法律可不管你怎么樣去想………你那條狗會傷害這一里的松鼠,也會咬傷來這里的兒童。這次我寬容了你,下次我看到你那頭狗不拴鏈子,不戴口籠,你就得去跟法官講話了。」
我點點頭,答應遵守他所說的話。
我是真的遵守了那警察的話……但祗遵守了幾次。原因是雷克斯不喜歡在嘴上套上一個口籠,我也不愿意替牠戴上………所以我們決定碰碰運氣。起初安然無事,有一次,我終于碰上了一個釘子。那次,我帶了雷克斯跑到一座小山上,朝前面看去,一眼就看到那個騎馬的警察………雷克斯當然不會知道怎么回事,牠在我前面,蹦蹦跳跳,直往警察那邊沖去
這次我知道事情壞了,所以不等那警察開口,干脆自己說了………我這樣說:「警官,我愿意接受你的處罰,因為你上次有講過,在這公園里,狗嘴上不戴口籠,那是觸犯法律的。」
那警察用了柔和的口氣,說:「哦………我曉得在沒有人的時候,帶著一頭狗來公園里走走,是蠻有意思的!」
我苦笑了一下,說:「是的,蠻有意思。祇是,我己觸犯了法律。」
那警察反替我辯護,說:「像這樣一頭哈巴狗,不可能會傷害人的。」
我卻顯得很認真的說:「可是,牠可能會傷害了松鼠!」
那警察對我說:「那是你把事情看得太嚴重了………我告訴你怎么辦,你只要讓那頭小狗跑過山,別讓我看到,這件事也就算了。」
這個警察,具有一般的人性;他需要得到一種自重感。當我自己承認錯誤時,他唯一能滋長自重感的方法,就是采取一種寬大的態度,顯示出他的仁慈。
那時,如果我跟那個警察爭論、辯護,那所得的效果,跟現在就完全相反。
我不跟他辯論,我承認他是完全對的,而我是絕對錯誤的。我迅速、坦白的承認我的錯誤,這件事由于我說了他的話,而他替我分辯。也就圓滿的結束了這個警察上次用法律來嚇唬我,而這次卻寬恕了我,就是吉士爵士,恐怕也不會像他那樣的仁慈。
假如我們已知道一定要受到責罰,那我們何不先責備自己,找出自己的缺點,那是不是比從別人嘴說出的批評,要好受得多?
你如在別人青備你之前,很快的找個機會承認自己的錯誤,對方想要說的話,你已替他說了,他就沒有話可說,那你有百分之九十九會獲得他的諒解。正像那騎馬的警察,對我和雷克斯一樣。
華侖是一位商業美術家,他曾用這種方法獲得了一個粗魯、無禮的顧客的信心與好感。
華侖回憶這件事的經過:「在替廣告商,或出版商繪畫時,最重要的是簡明準確。
有些美術方面的編輯人員,要求立刻替他們完成,他們所交來的工作。在這種情形下,很難避免若干輕微的錯誤。在我所認識的人中,有位負責美術方面業務的客人,最喜歡挑剔找錯,我常會極不愉快的離開他的辦公室。并非由于他批評、挑剔而不愉快,是這位美術主任所指出的毛病,并不恰當。
最近,我交去一件在我匆忙中完成的晝,后來我接到他的電話,要我馬上去他辦公室………果然不出我所料,他一臉怒容,似乎要給我一個狠狠的批評、教訓。我突然想到,在講習班學到的「自己責備自己」的方法。所以我就即說:「先生,我知道你會不高興,那是我無可寬恕的疏忽。我替你繪了這么些年的畫,應該知道如何畫才是………我感到非常慚愧!』
那位美術主任聽我這樣講后,卻替我分辯的說:「是的,話雖然如此,不過還不算太壞………只是………』
我插嘴接上,說:「不管壞的程度如何,總會受到影響,讓人家看了會討厭:.……』
他要插嘴進來,可是我不讓他說這是我有生以來第一次批評自己,我很愿意這么做。
所以我接著又說:『我應該多加小心,你平時照顧了我不少生意。你應該得到你所滿意的東西………這幅畫我帶回去,重新再晝一張。』
他搖搖頭,說:『不,不………我不想讓你有更多的麻煩………』他開始稱贊我,很實在的對我說,他所要求的,祇是一個小小的修改。他又指出,這一點小錯誤,對他公司的利益不會受到損失。他又告訴我,這是一個極細微的小錯,不需要太顧慮的。
由于我急于批評自己,使他怒氣全消了。「最后,他請我吃中飯,當我們分手的時候,他簽了一張支票給我,和委托我另外一件工作。」
任何一個愚蠢的人,都會盡力辯護自己的過錯………而多數愚蠢的人是這樣的一個能承認自己錯誤的人,卻可使他出類拔萃,并且給人一種尊貴、高尚的感覺。有這樣一個例子:歷史所載,當年美國南方李將軍一椿最完美的事,就是他為「匹克德」在「格提斯堡」之役的失敗自責,歸咎到自己身上。
匹克德的那次沖鋒戰,是西方歷史中最光榮生動的一次戰爭。匹克德風度翩翩,長得非常英俊。他那赭色的頭發,留得很長,幾乎披落到肩背上………像拿破侖在意大利戰役中一樣,他每天在戰場上都忙著寫他的情書。
在那慘痛的七月的一個下午………他得意的騎著馬,奔向聯軍陣線,那股英武的姿態,贏得所有部下士兵們的喝采,并都追隨著他向前挺進。北方聯軍陣線的軍隊,遠遠朝這邊看來,看到這樣的隊伍,也禁不住一陣低聲的贊美。
匹克德帶領的軍隊,迅捷的往前推進,經過果園、農田、草地,橫過山峽………始終,敵人的炮火朝他們猛烈的襲來,可是他們依然勇敢的向前推進。
突然間,埋伏在山背石墻隱僻處的聯軍,從后面涌擁而出,對著沒有準備的匹克德軍隊槍炮擊射,山頂烈火熊熊,有如火山爆發。在幾分鐘內,所有匹克德帶領的五千大軍,幾乎有五分之四,都倒了下來。
阿密斯特帶著殘余的軍隊,踴過石墻,用刀尖挑起軍帽,激厲的大聲說:
「弟兄們,殺啊!」
頓時士氣大增,他們搶過石墻,短兵相接,一陣肉搏后,終于把南軍的戰旗,豎立在那座山頂上。
戰旗飄揚在山頂,雖然時間很短暫,卻是南方盟軍戰功的最高紀錄。
匹克德在這場戰役上,雖然獲得了人們對他光榮、勇敢的贊譽,可是也是他結束的開始--李將軍失敗了!他知道已無法深入北方。
南軍失敗了!
李將軍受到沉重的打擊,懷著悲痛、懊喪的心情,向南方同盟政府總統臺維斯,提出辭呈,請另派「年輕力強的人」前來帶軍。如果李將軍把匹克德的慘敗,歸罪到別人身上,他
可以找出幾十個借口來--有些帶兵師長不盡職、馬隊后援太遲,不能及時協助步兵進攻。這有不是,那有不對,可以找出很多的理由來。
可是李將軍不責備人,不歸咎于別人。當匹克德帶領殘軍回來時,李將軍只身單騎去迎接他們。令人敬畏的自責說:
這都是我的過錯這次戰役的失敗,我應該負所有的責任。」
載列歷史的名將中,很少有這種勇氣和品德,敢承認自己的錯誤。
賀巴特的作品,對讀者有很濃的煽惑性,他那激諷的文字,常引起人們對他的反感和不滿。可是,賀巴特有他一套特殊的待人技巧,他可以將一個敵人變成他的朋友。
例如,當有一些憤怒的讀者,寫信去批評他的作品,賀巴特會給他們這樣一個回答:
「………是的,在我細想之后,連我自己也無法完全贊同。我昨天所寫的,令天我也許就不以為然了。我很想知道,你對這個問題的看法,下次你到附近來的時候,歡迎你來我這里談談,我會跟你緊緊的握手。」
如果你接到這樣一封信,你能說些什么?
若是我們對了,我們巧妙婉轉的讓別人贊同我們的觀點。可是,當我們錯誤的時候,我們要快速的、坦直的承認我們的錯誤。運用這種方法,不但能獲得驚人的效果,而且在若干情形下,比替自己辯護更為有趣。
別忘了有那樣一句話:「用爭奪的方法,你永遠無法得到滿足。可是當你謙讓的時候,你可以得到比你所期望的更多。」所以,你要獲得人們對你的同意,你該記住第三項規則:
如果你錯了,迅速、鄭重的承認下來。
最后編輯于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轉載或內容合作請聯系作者
平臺聲明:文章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由作者上傳并發布,文章內容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簡書系信息發布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推薦閱讀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