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產品經理兩年半了。最近愈發感覺到,需要提高表達能力。思想是有的,但需要表達出來的能力。表達,有很多層次,翻譯有'信達雅',表達也是。首先是信,即表達準確。其次是達(寫到這里,發現自己其實不太確定信和達分別是什么意思,想到有些人也寫到,為寫某某文章,查閱了不少資料)。感覺自己有讀文字不記細節的習慣,主要是閱讀方式導致的,即對詞匯直接理解含義,而不記憶具體漢字及排序。 因此常常一本書讀完,還是說不出里面的主人翁叫什么,對那些人名、地名只能做選擇題,叫不上來。
從16年年末,李笑來到得到開專欄了,我成了第一批訂閱用戶。他在前幾期就強調的一個概念是,閱讀不要求快,要只字不差地閱讀。這個正戳中我的要害。過去讀書,受各種環境的影響,一直追求速讀,于是閱讀越來越快,囫圇吞棗,讀完細節基本沒注意,只記住了些大概,更甚,讀完就記住了個標題,連文章結構都記不起來了。這樣的閱讀,看似節省時間,其實并沒有學到東西,或者最多就學了一些模糊不清的很大概的東西,這樣模糊,就不容易與現有的思想體系融合連接,也就很容易被邊緣化被遺忘,就算在之后某個時刻想起來了,也因當時只記了個大概,導致想拿出來使用時發現只是個依稀的感覺,根本具體地表達出來。
我之前就意識到,當遇到某個事情時,我是有自己的判斷的,但那中判斷就是內心的一種感覺,很多潛藏在底層的思想的判斷結果,但我沒辦法分辨并且表述出來到底是哪些思想,這些思想又是如何分析判斷并與其它思想一起綜合,最后得出結論的。當時我還甚至都有些沾沾自己,認為自己是有天分的明智,現在看來,的確看了不少東西,但由于看的太囫圇吞棗,導致看完后只是個很粗糙地被存在了最底層,在遇到事情時能在底層做隱隱約約的判斷,卻無法完整地抽取并清晰地表述出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