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生死間激發最大的生命潛力。
看到這一句,竟忽然想起另一個詞來。
多難興邦!
這是同一種意思在不同層面的表述。
但,當我們咀嚼品味這樣的道理時,心中難免有五味雜陳。
天若有情天亦老,
永生的路,卻是一條追尋不老的路。
情何以堪!
人,總是矛盾的人,
世界,總是矛盾的世界,
福禍總是相依,我們總是不能只擇其一。
世間安得雙全法!
當我們贊嘆金剛石的結構時,卻忽略它是在高溫高壓下形成;
當我們欣賞火焰的溫柔搖曳時,卻忽略它對自我的燃燒。
凡獲得的,必由那失去的造就!
大道何其無情!
卻又何其公平!何其均衡!
但要我們接受這無情,
卻宛如在自己身上撕出血口般傷痛!
如果說對自己的狠造就了男人,
男人心中,該有怎樣的況味?
儒家總結出中庸的法則,道家傳遞著無為的理念,
他們都看出這得即是失的窘境,要走出第三條的道路。
但是修行的路,卻不是回避的路!
選擇永生,就要放下其他一切!
退中求進,倒中證道!
忘我而成我,
殺我而生我!
這就是道!
相反相生的道!
站在最低處,俯瞰整個世界。
看這萬千生死,如云如煙,似電似露,
誰最無情,我最無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