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知乎上收到一個問題:
到了25歲,真的是一個非常尷尬的年齡。
同齡人中,一部分已經成家立業,或者娶妻生子,再或者就是那一小部分的我,沒有遇見堅定攜手一生的人,沒有為之奮斗的目標,也沒有可以改變目前生活的勇氣。
總覺得進退兩難,所以,25歲,到底應該是一種什么樣的心態?
老實說,在25歲的時候我也有過苦悶,但是和這個題主的完全不同,甚至根本就不是一條繩上的螞蚱。倒不是說我有多厲害哈,就是心態不同而已。
總結提煉一下這個問題:這么長一段話,其實說的就是兩個事,第一是別人都有成績而我還沒有目標和改變的勇氣。第二是別人都娶妻生子了但我還沒有對象。
這兩個問題可謂千古之謎了。
先來分享下我自己在這個年齡的事。(其實我都不記得25歲到底干哈了,你說讓人操心不)
想起來了,25歲確實是迷茫著的。大學在西安讀,畢業在西安工作。學的廣告策劃專業。
高考完了填志愿那會,從一溜專業里頭選完沒得選了,才把這個在電線桿子上貼小廣告的專業選上。誰料,還就給分配到這個專業去了……(陜西地方邪,怕啥來啥)
然鵝,后來又發生戲劇性轉折。我發現這個專業不是貼小廣告的,是做小廣告的,而且真的是炒雞肥腸有趣爆表了(也是沒見過啥世面)。
雖然大學覺著也沒學到啥好像,但對這個專業還挺感興趣的。然并卵,畢業之后也雷打不動地不知道想做啥工作,整個人是懵的我跟你講。
家里人不愿意我去外地,我自己也比較慫,最后誤打誤撞進了一個公司實習文案策劃崗。領導也比較實誠,教了很多實用的東西。
接下來就是換工作時間。一直到25歲,發現這樣下去不是個頭。西安這策劃環境真是很酸爽呢。如果說在學校學的是賣家秀,那擱西安上手干活就是買家秀既視感。
當然了,這也不能全怪責誰。廣告營銷是經濟發達的附屬產品,西安深居內陸,在這方面著實不夠先進。
那時候和男朋友到了關鍵階段,往前走兩步可能就是見家長了,往后走兩步肯定是藕斷絲連的那種。但是懷著對自己現狀無法忍受的激動心情,毅然(大概用了一個月)決定去上海工作,把男朋友一個人扔著看家。
不管怎么說,咱家也是做過幾個完整項目的人,你猜怎么著,到了人家一線城市,根本就是提不上串的。眼光一高就都投了些業內翹楚,結果一周就能接到一兩個面試,還都是不知道打哪找來的陌生對象。而一個朋友曾經在4A做過兩年媒介專員崗,一天就能接到兩個面試。
我深刻地意識到,我的經驗和年齡在這個一線城市可能就是雞肋。而我遲早要回去,家里還有個美嬌娘需要負責,而回去了以后我擱這學的東西又可能是雞肋。一個處在行業1.0時代,一個處在行業8.0時代,中間7個長的差距就是我本人了。
最后就灰溜溜卷鋪蓋回到西安了。
也許當時的判斷未必是對的,但確實是一個不知道怎么辦的小姑娘能想到的最好的決定了。
回到西安是帶著想復發又把持住不復發的頸椎病的,所以一落地,就在思考,接下來要找什么樣的工作。結論是要找一個肥腸輕松的工作,然鵝,又是然鵝,竟然沒有接盤俠……得了,看來只能假裝沒病是個健康的寶寶去工作嘍。
新工作在一家互聯網企業,剛去那會感覺不錯,領導也比較nice,我竟然帶著病體心甘情愿加班到晚上12點還覺得能再寫倆屁屁踢。
啰嗦了這么多,想表達的是:
1. 我們大多數人在年輕的時候都是不知道該怎么走的,人不會平白無故地看透人生。也不可能有誰能告訴我們,該怎么走。即使偉人也會迷茫。所以,just follow your heart。
2. 規則都是人定的,以前的女孩在12歲就要出嫁了,現在的女孩到了22還在上學。23歲剛剛步入社會,25歲對社會有了一定的認知,不排除有的人能肥腸社會。重點是這時候人的價值觀還都沒有成熟,已有的也還不牢固。不要著急和誰確認眼神,也許在你即將30歲的時候,你就會后悔:我25歲的擇偶觀竟然那么差勁。
3. 女人首先是人,然后才是女人。既然是人,就都要活出人味來。怎么說,就是要活出自己的價值來,而不是說我想做什么,可惜我是個女人。我能做什么,不行,我要做個女人。人生本來沒有意義,意義都是人自己賦予的,有些人給自己的人生賦予的意義是為家庭奉獻,做一個賢妻良母。有些人給自己的人生賦予的是為事業奉獻,成為女強人。都無可厚非,重要的是自己覺得嗨。
忘記之前在那里看到了,說人的壽命如果越來越長,那么人的一生將要怎么安排。有一個人說,如果人能活到200歲,也許人的年齡段劃分會被拉長。40歲不再是中年,80歲才是。
那樣,25歲也不是一個尷尬的年齡,也許是未成年了。哈哈。
所以一句話,雖然外界的限制很多,但我們不要自己給自己設限。
聊完了認知,再來聊聊如何實際解決這個問題。
首先是:愛情。
每個人都渴望愛情,但是我們往往太過寄希望于緣分。說到這里,我就挺想吐槽下小時候沒少看的愛情劇,我覺得它們把我的愛情觀完全帶偏了。基本上我幻想的就是,我的意中人是個蓋世英雄,我知道有一天他會在一個萬眾矚目的情況下出現,身披金甲圣衣,腳踏七色云彩來娶我。醒醒好哇?那是電影。
真正的意中人都是會打嗝放屁的普通人。不會飛,不會七十二變。也會焦慮,也會犯難。
我們要堅定攜手的都是這些普通人。
如何判斷要不要堅定攜手呢。我個人的標準是3個:
1. 兩個人之間一定要有愛情。愛情到底是個什么東西不好說,但它就是你不愛別人的理由。雖然氣若游絲但又能真切地感覺到。
2. 也許TA(這個TA不分男女,我是這么認為的)不是最優秀的,但是一定是一個有上進心的人。
3. 情商不能太低。知道怎么對你好,怎么和家里人相處,怎么和朋友相處。
第一個標準最重要的,但這個標準的界限比較模糊,而且容易讓人頭腦發熱失去判斷。所以需要以2和3來作為補充。這樣即使頭腦發熱判斷失誤,擁有2和3這兩個優點的人,你也可能重新真的愛上TA。
另外要突破的一個觀念就是如何尋找這個人。
如果你像我一樣每天宅在家里,不社交,還不愿意相親。那基本上沒什么機會遇到太多人的。所以要把自己展示出去,讓未來的那個人看到你,你們才能有故事。
然后是目標。
說到目標我算是很有經驗了,一直稀里糊涂,定了改,改了定。
我正是在25歲才意識到這個詞,26歲還在徘徊,27歲才算確定了目標。
接著最前面的故事,我找到了新工作。在一次領導和其他同事聊事的過程中,這位領導說了一句:我們現在的人做事情都非常缺乏目標感。
那一瞬間,不是醍醐灌頂,而是柳暗花明。我找到了我的藥,這么簡單而我又20年沒有提煉出來的藥。目標感。
就是說,無論你做什么,一定要清楚你想去哪兒。
然后我就開始找我的目標。尋找目標是一個反復痛苦的過程,我曾經搜集過很多方法論。
比如李開復老師說的,當你吃飯走路睡覺都在想一件事,那么這件事可能就是你的使命。
比如在知乎上看到的一篇文章,先確定你想活出什么價值,然后確定為此你需要成為什么樣的人,再確定成為這樣的人你需要擁有什么樣的價值觀,而后是需要什么能力,用什么樣的方式去達到。
這些方法都可以參考,只要想改變,路有千萬條。
而改變是很需要勇氣的,你會非常欣喜地發現,呵呵,這也不行,那也不行。
我的經驗是不斷暗示自己,然后適時地制造或者參與到被改變的機會里。
在你沒有退路不得不打開自己做出改變的時候,新的一扇大門就會開啟。
所以,不要讓自己進退兩難。必須進,難道你愿意落在人后被隔壁小紅說你果然不怎么樣?難道你愿意就這樣混吃等死下去在35歲的時候還是一事無成?忍不了啊忍不了,老子要雄起。
訂立目標。信任目標。執行目標。
現在猶豫的每一分鐘,都是對未來目標的耽誤。把終極目標拆成無數個小目標,小到每一天,每一小時。用這些緩慢而微弱的積累,達到想去的彼岸。怎么說呢,魏瓔珞附體,豁出去用十年二十年給自己布一個局。
但行好事,莫問前程。時間看得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