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位名叫布魯尼爾?韋兒的澳大利亞護士,照顧過很多離世的病人,并記錄下了這些人討論最多的遺憾。其中最大的遺憾是:
我希望有勇氣真正按自己的想法生活,而不是按照別人的期望而活。
看來,真正能為自己人生做主的人并不如期望的那么多。
怎樣才能做主呢?
《精要主義》這本書就是帶著誠意,幫助我們培養掌控人生的內在力量。
作者格雷戈?麥吉沃恩,是英國一名精要主義的提出者、倡導者和領導者,致力于幫助個人和企業摒棄瑣碎,掌控精要,服務過蘋果、谷歌、臉書等多家世界頂尖公司。
所謂精要主義,核心就是“更少,但更好”,也就是完成更少但是對的事情。這不僅是一種思維模式,也是觀察和理解世界的方式,更是一種行為模式。
實踐精要主義,甚至成為它,可讓我們掌控人生、不斷向好,更重要的是讓我們過一個真正有意義的人生。
那么,怎么成為一個精要主義者呢?
第一步:探索。
也就是找到關鍵點,在無意義的多數選項中選出有意義的少數選項來。
比如:在一節新聞學課程上,請學生們就“高中的校長宣布,下周四全體教員將參加一場有關新型教學法的學術討論會。人類學家瑪格麗特?米德、大學校長羅伯特?梅納德?哈欽斯以及加州州長艾德蒙?杰?布朗等將到會發言”這個故事寫一段導語。
學生們的每一篇導語都盡可能簡明扼要地概括出“何時”、“何地”、“何事”等要素。
而這個故事的關鍵點是:
“本周四不上課”。
又如:整理衣柜時,會有舍不得扔的衣服。問問自己真的喜歡某件衣服嗎?如果沒有它會再次購買嗎?
如果答案不是一個確定的YES,那么就是一個肯定的NO。
按照此標準,很多事情都知道該怎么選擇了。
第二步:排除。
在探索出無意義的選項后,淘汰它們。
1、明確一個非常具體的目標。
一個只有5名成員的組織的目標是“消滅世界上的饑餓”,顯然大而無當。
某團隊提出“到2012年末,保證每一個英國人都能上網”的目標,則具體又鼓舞人心。
2、學會說“不”。
金永為了籌備婚禮,連續加班提前完成了工作。這時候經理要求她完成一個額外的項目,她果斷說“不”,雖然經理當時很生氣,但是之后卻認識到了自己的問題;同時也為她贏得了經理和同事們的尊重。
說“不”,既是做出選擇、也是設定界限的過程,有界限才會擁有真正的自由。而且,如果你不給自己設定界限,別人就會幫你設定界限。
3、該忽略沉沒成本時果斷忽略,及時抽身止損。
《活著》里的富貴迷上賭博,輸了錢后一心想撈回本,結果越撈越輸,越輸越撈,最后把家產全輸光了。
這種情況挺多見,越在意沉沒成本,越想破釜沉舟,投入越多,要想抽離就越困難。
有時候,止損就是最大的贏。
第三步:執行。
確定精要事項后,就需要執行了。
1、提前做好最充分的準備。
我們總是習慣性地低估完成一件事情所需的時間,“只要5分鐘就可以上菜了”,可實際上卻用了更多時間。不妨提前做好規劃,留出比預計時間多50%的時間。
2、做好小事。
格雷戈有每天記日記的習慣,本書的厚積薄發跟他日積月累的日記有很大關系。
做好小事才可能成就大事情。
3、聚焦當下。
列出今天要完成的清單,一件一件去完成,每完成一件,從清單上劃掉。
我們能把握住的,只有今天。
總之,如何不讓人生留下最大的遺憾呢?
那就是做自己人生的主人。
記住:更少,但更好哦。
周末愉快。
(全文完)
參考書目:《精要主義》 【英】格雷戈?麥吉沃恩 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