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一下,以前寫過的文章。
在上大學前,我幾乎連“悖”字怎么寫都不知道,可是現在卻要用悖論和思考來補充我的人生。我是一個矛盾體,我的同病者王強先生(真格基金的創始人)對矛盾體有了一個在我看來非常明確的解釋:喜歡孤寂,并且善于在孤寂中思考人生,有時會將自己想說的話,不由自主的說出來。但是呢又是非常善于人交流,但是這種交流往往是被動的。進入這樣的人心里并且了解理解這樣的人是很難的,因為這需要花費大量的時間去完成這件事情,但是呢,想我這樣的人是不愿意把我個人的時間交給一個人,相對于與人的交流,我們更喜歡一個人去思考,無論什么事情都去思考知道最后自己到了一個自己都無法解釋通自己的時候,我們會停下來,去思考另外一件事情。
坦然,現在的我還不完全具有這樣的本事,因為思考確實需要很深厚的知識儲備,不僅僅是知識儲備,還需要大量的人生經驗,顯然對于知識儲備而言,現在的我還不能用深厚二字來描述,而相對于大量的人生經驗,呵呵呵···一帶而過。
但是對于一個了解具有矛盾體特征的人來說,我想這應該是正確的。有些時候一條真理在我們腦中一閃而過,但是當我們停下來想要把它記下來的時候卻往往不能用語言準確的描述它,甚至我們有成為一個完全對于這條真理的白癡者,但當自己有回到獨自思考的時候,那條真理又跳了出來。然而這時我們又想把她記下來的時候,它又是偷偷的溜走,很奇怪,很無奈。
對于每個人來說其實我們都是一個矛盾體,只是有些人的矛盾突出的強弱或者掩飾能力的大小不一等等諸多原因造成了今天現在我們的這樣一個狀況。人的性格一生下來就有了,而且這種性格無法改變,將會跟隨你一生。現在粗想一下,肯定不對,按照生物進化論的原理這顯然是不正確的,但是細想一下,這確實有道理。正如:人之初性本善一樣,一般人的性格在變,當然這種改變是基于環境的改變,環境成為了推動力,但是改變到最后行程的那種性格,在表現出來的時候,我們往往能看到他們這些人原來的性格,這種原來的性格隱藏在現有性格的背后,但是你總能在現有性格的本題上看到原來性格的影子。
悖論,對于一個人來說,是基礎的東西,之所以說它基礎完完全全是因為我們每個人都具有,沒有悖論的人可以被成為是神,這樣的人是活在世界之外的,哪些所謂的高僧,老道,他們所追求的無悖論的生活狀態控盤在很長的時間甚至是到了他們死亡的時候都沒有追到,而他們在追求中最高的狀態是:生無所依,死有其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