轉自:相逢一笑
時間:2016年3月15日上午
授課人:申宣成(河南省基礎教育教學研究室,博士)
課題:怎樣開展課題研究
引子:
其實中小學教師與大學教師開展課題研究的方法是不一樣的。我們今天的主題應當是“中小學教師如何開展課題研究
”“凡是感到自己是一個研究者的教師,則最有可能變成教育工作的能手。”——蘇霍姆林斯基《給教師的建議》
對于頂尖 的老師來說,必須是一個研究者。大家能到這個層次,你一定是經過研究的,有時無非你沒有意識到而已。
“如果你想讓教師的勞動給都是帶來樂趣,使天天上課不至于變成一種單調乏味的義務,那你就應當引導每一位教師走上從事研究這條幸福道路上來。”——蘇霍姆林斯基
一、課題研究存在的主要問題
問題:我在做課題的過程中遇到的最大困惑是什么?
活動要求:
每位學員獨立思考2分鐘,將問題寫下來
同桌之間分享各自的問題(2分鐘)
請幾位學員在全班分享
濮陽路桂榮老師提問:
問題一:實驗研究是不是必須有數據支持?做的作文教學研究,怎樣測?前測測什么?后測測什么?
問題二:行動研究,如何證明有效?
申教授:這是關于研究方法的,隨后詳細說明。
許昌實驗小學李艷平提問
問題一:如何把教學中遇到的問題梳理上升成為課題?
問題二:如何撰寫文獻綜述?
申教授:這也是我預設的,隨后交流。
新鄉外小任圓提問:
問題一:課題研究中,缺乏專家的指導。
問題二:一線教學工作繁重,缺少時間與精力
問題三:教師科研意識不到位困惑:研究過程中,對于研究目標與研究過程的界定不明晰,研究過程中會偏離。
結論:研究過程中應當有專家的引領。
申教授:可以看出,任老師真正做了,有切身體會。
洛陽實驗小學李校長:
問題一:教師做課題的時候,看到的是課堂上的一種現象,做課題需要把現象背后的本質找出來,這時候需要用準確的語言描述背后的本質問題。如何找到?如何進行準確表述?
問題二:課題研究進行到最后的時候,很多時候發現結果是很失望的。申教授:是這樣么?如果結果與別人不一樣,恰好證明你的研究的價值。科學研究一定是可以復制的。研究方法不呈現是目前最大的問題,是霸王條款。
問題三:課題研究不能解決所有的問題。申教授:課題研究是有局限的。課題研究的目標可以無限大么?
申教授:我講課之前,讓大家先提問。今天大家的提問很到位,高端。這也與我的預設是一致的。
中小學教師做課題普遍存在的問題
缺乏問題意識,將研究報告寫成了工作總結
缺乏數據支撐,常常只會做泛泛的描述
缺乏文獻意識,不關注同行的經驗和成果
缺乏方法意識,不知道用什么方法解決問題
案例評析案例:“小學中高年級語文學科熟詞免抄實驗的研究報告”(上海市蓬萊二小,余禎)(可從中國知網下載此報告)
問題:這們老師的課題研究對我們有哪些啟發?
活動要求:請用10分鐘快速瀏覽;學員評析。
案例簡述:
現狀:熟詞抄寫占用學生大量時間
思考:發現美國沒有熟詞抄寫作業,而是直接默寫。能否熟詞免抄,節省學生四分之三的時間。
假設:熟詞免抄,會怎樣?
實驗方法確定:問卷法、實驗研究法
調研:為什么學生不喜歡熟詞抄寫?
實驗:分組實驗,隨機分組。設立6個實驗班,設置實驗組與對照組。進行統計。第二步:將實驗組與對照組對換,統計數據。步驟三:一個月后,再聽寫,統計數據。
得出結論:熟詞的抄寫或者免抄,與學生的掌握情況不存在正相關。可以免除熟詞免抄,減輕學生作業負擔。
申教授:這次學員發言主要呈現觀點,時間限定3分鐘。
省實驗二中王濤發言:
一是,要有問題意識。把熟知的問題上升到課題。
二是,要有數據意識。要用數據支撐自己的觀點,提高課題研究的科學性。
河南商水二中朱老師:
兩點啟發:一是課題名稱好,切口小,“小學”是學段,“中高年級”更細化,“語文學科”限定了學科,要研究的內容“熟詞免抄”更是準確,也更有價值。二是數據收集。我們的很多課題是寫出來的,不是做出來的。申教授:“熟詞免抄”這個問題很有價值,能夠切實減輕學生作業負擔。我們的課題研究必須基于有意義的問題。
駐馬店謝瑞麗老師:
課題的研究方法的選定特別好,如果方法對了,方向對了,我們的研究一定能做好。
申教授:解決問題的方法、工具找得好。熟詞抄寫這個事誰說了算,首先是學生,所以做問卷,說明學生不喜歡。為什么要用實驗研究法呢?為什么要把過程寫得如此詳細?就是告訴你,它是有數據支撐的,它是可重復的,它是有說服力的。因此本課題好在:一是選題好,可操作,有價值;二是研究方法棒,有說服力;三是有數據支撐的。
我們如何進行文獻綜述?
我們將來課題結題答辯面對的是大學教授,所以你要特別注重文獻。《會讀才會寫——如何做文獻綜述》,它告訴你做文獻綜述的訣竅。其實它就是“三點式”:
必須要搜文獻。最低級的是“堆積式”的,材料堆砌;上一個檔次是“分類式”,先把觀點分類。說明你不是拾人牙慧,你經過自己的思考;第三個檔次,你找的文獻引用的是哪些人的?檔次要高,要有權威人物的權威文獻。找牛人的牛文章,成牛車地拉,然后你就成牛人了嘛。最高級的要按照“三點式”梳理:
優點。目前,前人做了哪些研究成果,啟發。說優點。
缺點。目前,這些研究還有哪些問題?要他知道,你有批判性地思考。
空白點。我覺得還有哪些空白點,我要在這方面進行研究。
二、開展課題研究的四大策略
材料積累術
數據分析術(數據類型)
理論創新術
問題聚焦術
課題研究的方法,一定要有把課題分解成許多個小課題,然后各個擊破的策略。
(一)材料積累術積累研究材料的重要性
處處留心皆學問
蘇霍姆林斯基的故事
材料呈現的四種類型
根本沒有做研究,材料虛假
做了研究,但沒有積累(丟蛋的母雞。沒有進行材料分類。)
有材料,但不知道如何組織(不會寫)
研究是做出來的,做研究就是你和問題的一場死去活來的戀愛!(于永正:我的文章是做出來的,不是坐在屋子里寫出來的。)
積累研究材料的方法
做好資料的收集、整理(工作資料的收集整理,如于漪老師的故事;研究資料的收集整理,如余映潮老師的故事,做粘貼,把各種資料整理好)省教研室定期舉行課題會,及時做好會議紀要,將紀要發給每個人。
積極參加學術會議(同行討論,會讓你豁然開朗。)
定期編發課題簡報(這些簡報很重要,是積累材料的好辦法。否則結題時你找不到資料。)
現在每個人都有自己的方法,比如使用云筆記。
另外,建議課題組要分工。課題組要形成工作機制,大家經常聚一聚。建立這個機制后,大家合作,更有意思,更有成效。此外,建議找一個高手,比如在大學找一個朋友,他會推著你向前走。一個人走路很孤單,走不遠,如果幾個人一起走,就可以走得更遠。
(二)數據分析術什么是理念?理念就是由語言和一系列數據支持的構想。
用數據說話 (在這個大數據時代,除了上帝,每個人都必須用數據說話。)
中美學生守則的不同
課堂提問的研究
數據的類型(數據一定是數字嗎?不一定。)
量化數據
質性數據(記錄的、觀察的結果,也是數據。你講的故事也是數據。比如用日記來描述一個人的“熱愛”。真正的高手是用案例,是用故事說話的。數字是冷冰冰的,真正“走心”的是故事。故事更濕潤,更能打動人心。當然,我們東方人最重要的問題是太過于感性。杜威說:“中國人對數字太不敏感。”如果把故事與數字結合起來,那更好。)
例:申宣成老師的文章——農村初中落實《語文課程標準》的幾點嘗試。
量化數據:結學生喜愛讀書、記日記的數據統計
質性數據:學生讀書報告會上的節錄、一個孩子的日記案例(學生姓名、年齡、篇數、頁數、總字數、題材、體裁等)
做課題最怕的是腳踩幾只船。做課題,就是要與它談一場戀愛(正是因為你喜歡它,所以它才可愛。)
例:警察的研究:打架的成本
打架的成本
(三)理論創新術什么是創新?
創新就是在前人的基礎上前進一點點(李希貴的“語言實驗室”和道爾頓制的關系。)
創新就是把看似不相關的東西綜合在一起。(要學會混搭)(課例研究的三種工具)(例:申教授評課,用“六頂思維帽”進行評課)
理論創新的方法:**“站在巨人的肩膀上”思考**
研究相關的權威文獻(啟功的故事)
向本領域的“牛人”請教(你知道你所教學科的哪些“牛人”?你近期關注哪些文章?是不是跟上時代的步伐?你這個領域訂了哪些期刊?)
(四)問題聚集術不斷地追問自己
我研究的問題是什么?(經驗是自說自話,研究是站在別人的肩膀上思考;經驗是個筐,什么都能往里裝;研究是只取一種,研究是螺絲里面做道場。)
我偏離研究的航線了嗎?(問題不聚集)
及時召開”諸葛亮會議“
我們的課題,我們的故事。
三、成果表達的形式與技巧
研究報告必須規范。基本的結構必須一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