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兩天的做派像是給自己減齡。我家那人看著我捧著泛黃的四分五裂的筆記本笑意盈盈的桌前坐一會,沙發上躺一會,床上賴一會,又咧開他的大嘴瞇起小眼睛:“老婆,你怎么跟個小姑娘似的!”
可不是嘛,我正在做的就是整理當年做小姑娘時留下的事呢。說是事,其實是一些情緒。我從18歲離開父母來到200里外的師專學習,兩年的自由空氣滋養出了一個不一樣的我,我所有的被壓抑的浪漫情愫在這里得到小心的保護,恣意而理智的釋放。
我學的是漢語言文學,每天除了固定的按課表聽相關的基礎課外,其余的時間都是我自己的,我愛睡懶覺,也愛爬校門口不遠處的鳳凰山,但是更多的時間還是將自己的頭埋進古今中外的書里,埋進精彩紛呈的各種思潮里,什么傷痕文學,反思文學,意識流,蒙太奇,朦朧詩……沖斥著我年輕的血液,我的小情緒也常常被引誘被激發,在發癡發傻中也留下了一些痕跡,尤其是一年后遇到了那個追我的人,這個人后來就成了我的丈夫,此刻他正打著鼾,睡的香甜。
我有記筆記的習慣,我們中文系的少男少女都有這個習慣。我幾乎把每天晚上的時光都用在我們學校高樓之下的那兩間小小的閱覽室里,我帶著筆和本子,一本一本文摘翻,一本一本《小說月刊》讀,我看得起勁看得貪婪,好像是個貧瘠的孩子終于找到了自己18年來所缺的那些營養。除了看,我也抄錄,情非得已的時候也會寫一些小文字夾在大師們中間。直到看管閱覽室的那個干瘦的老頭一聲:“到點了!”才如夢初醒,戀戀不舍的離開。
后來,當我回歸生活,回歸平淡,直到今天我終于平靜下來,從容的念念過往,面對未來的時候,我得感謝生活,感謝老公,感謝我的乖女兒,你們始終跟我一道對抗歲月對我純真心性的侵擾。我在書架的角落里找到了當年幸存下來的唯一的筆記本,感慨萬分,激動萬分,雖然無情的歲月已將它侵蝕的四分五裂,不忍卒讀。
還好,我沒變,我懷著激動的心情撫摸著它,就像撫摸一個被我遺棄很久的嬰孩。我決心再找一找,找找我少女時代的情懷。我給它取個詩意的名字《那時花開》。這里既有初到陌生環境里對家對母親的想念:《鄉思》、《讀》、《遠和近》,也有中學時期被壓抑而如今被釋放的閑愁:《秋日的私緒》、《生之旅》,更多的是戀愛時期莫名其妙的煩憂《等》、《一等再等》、《摘花》等等。
我用了兩天時間,把當年零零散散的思緒整理成14首小詩,每首詩下面都配上幾句小小的文字。我試著用40多歲的年齡去理解20歲的感受,我自認還好沒有謬以千里,因為我的心在這里,一直都在這里。我終于可以對當初那個青澀的自己,多情的自己說:“嗨,你好!你來這里,我也在這里!”
昨晚我把自己整理詩集的事告訴了千里之外的女兒,她笑說:“媽媽,你現在還能寫出這樣的詩嗎?”我說:“不能了,這個是我過去的心路歷史。我終于給當初的靈魂找了塊凈土。”女兒說:“媽媽,你能找到你樂意做的事不簡單奧!”后來,女兒又向我訴說了她的一些小煩惱,我一一幫她撫拭,我說:“這個事咱上回不說清了嗎?咋今天又成了你新的煩惱?”唉唉,我的女兒,我就不該這么問的,因為你還是小女孩嘛,怎么能沒有解不開的煩惱?那么就把一切交給時間吧!
今早一覺醒來,已是凌晨四點多,窗色泛明,我習慣摸起手機打開微信,看到了女兒發的狀態,我就不再想睡回籠覺了。于是倚著床,在我家先生的鼾聲里寫下了這篇小序。
下面的幾行文字是我女兒半夜發的狀態,我的這篇小序因它而起。謝謝閨女這么支持老媽,也謝謝閨女第一次沒有叫我“豬媽媽”。
“最近沉迷于創作整理詩集的老媽,讓我想起來《麻煩家族》里李小璐媽媽扮演的母親,電影中講述這位母親在退休的生活中找到了新的樂趣,參加詩社,卻發現自己越來越不能容忍老伴兒的生活習慣,故提出離婚,從而引發一系列啼笑皆非的故事。我老媽說她已經改變不了我爸的習慣了,雖然她也咬牙切齒地忍受著我爸的某些行為,但是她今天跟我說,我爸跟她散步的時候跟她推廣并描述了量子糾纏技術的理論和影響,她覺得收益頗豐,所以她以此為借口原諒了我爸不能改變的壞習慣,并決定以后多向我爸請教請教物理知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