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片發自簡書App
除夕當天,我們策劃一個網絡直播活動,邀請幾位外國留學生到市民家庭過年吃團圓飯,初衷是讓外國人了解中國的年俗。
開始興致勃勃地征集參與家庭,哪知道確定好一個家庭后,正做著各項準備時,這個家庭主婦突然發簡訊來說,她覺得壓力好大,提出想退出直播活動,雖然有些突然,不過也可以理解,畢竟過年都希望輕松一點,誰愿意帶著任務吃年飯呢?
不過后來繼續挑選了一個家庭,這家人就完全不一樣了,特別積極主動,在各方面都做足了功課,因為她覺得正好趁此機會,讓孩子接受下傳統文化教育,還可以上央視直播,是多好的一個機會啊!這給了我們很大信心,于是大家伙一起來出謀劃策,為她們家年飯做準備。
圖片發自簡書App
這似乎是兩種心態,都無可厚非。一個是希望過好自己的日子,多數人都是這么想的,另一個是覺得,城里過年本就沒什么儀式感,有這樣的機會參與一下,既可與外國朋友交流,又給家庭帶來歡樂氛圍,也好啊。
中國人過年,都是比較自我封閉的,這是個傳統延續,家族觀念、親情至上,都是對的,不過城里年味確實不足,儀式感缺乏,因此媒體搗騰一下,也是想提振年味氛圍,這跟各大景區公園布置年慶標識是一樣的意思,那在國外,圣誕節和新年的儀式感很隆重。說到儀式感,并非單純的形式,這也是對生活的一種更高的期待,我們在感慨年味越來越淡的時候,很少有人去想想,為啥現在年味淡了呢?還是因為各家各戶循著日常生活慣性所致,對儀式感普遍不注重,傳統的年味內涵并沒有很好傳承。
生活平淡是真,但平淡也不等于淡而無味,美好的生活,也是需要靠每個人來參與的,所以對于儀式感,大家不妨積極一點,我覺得,這也是提振年味的關鍵。
圖片發自簡書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