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片發自簡書App
第一、“閱讀本身沒什么價值,閱讀以后的思考,思考以后的選擇,選擇以后的行動才可能有價值”,如果行動后有反思,反思后指導下一步行動的優化,可能就更有價值。關鍵是將所學應用到實際的選擇中,落實到每天的行動上。不能只專注與一年讀100本書,還要從深度上加深思考,努力做到融會貫通,進而指導實踐。捫心自問——我讀完這本書,能不能讓我的生活發生些許改變??
第二、我認為重要的是要有辯證思維,勇于獨立思考。盡信書不如無書。未必一本書里面說的百分之百都正確。未必權威就代表永無瑕疵。但只要有一句對自己有用,對自己的實際行動有指導意義。就要吸取精華。
第三、如果對某個學科、某個主題感興趣,可以系列的研究該主題的經典書籍。否則讀書太零散的忘記的快。比如對理財投資感興趣,那就在一段時期專門讀這一系列的經典書。對早教育兒感興趣,那就下段時間再專門讀這一系列。感覺婚姻兩性心理對自己生活有幫助,再研究這一主題??傊幸娴拈喿x要分階段、成體系,有智慧的逐步展開。
第四、讀死書不如讀活書。讀名人傳記和看紀錄片或有條件直接向高人學習,從他們的言談舉止,他們做的事,他的思想與行動中得來體驗大于從書本中看到的。正所謂讀萬卷書不如行萬里路,行萬里路不如閱人無數。閱人無數不如高人指路。信息時代,跟對的高人學,往往效率更高,收益最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