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外徒聞更九州 他生未卜此生休 空聞虎旅傳宵柝 無復雞人報曉籌 此日六軍同駐馬 當時七夕笑牽牛 如何四紀為天子 不及盧家有莫愁 這首李商隱的《馬嵬》大概是“莫愁”這個名字為人們所知道的原因之一,莫愁女相傳是戰國時楚國著名的歌舞家,和屈原宋玉等人都有交往。當然,古往今來,虛幻現實,還有許多我們熟知的名叫莫愁的人,而這些人的名字中,有一個凄美可嘆的名字叫李莫愁。 李莫愁是金庸武俠小說《神雕俠侶》中的人物,是古墓派第三代傳人,女主角小龍女的師姐,小說第一章“風月無情”就是以她的故事展開的。李莫愁是整部小說中極重要的一個角色,而最令人印象深刻的無非是她和“陸郎”陸展元的相愛相殺。李莫愁外號“赤練仙子”在一般人眼中,她是個殺人不眨眼的女魔頭,而她受的傷害又有幾人能夠明白。這一切的一切,都要從那次相逢說起 李莫愁第一次離開古墓,來到天南大理,在那兒,她遇到了陸展元,這個改變她一生的男人。他們自此相識,相知、相戀——李莫愁并不是一個可以心如止水的人,此時愛上一個人自是將古墓派那些清規全都拋之腦后,用自己全部的心思愛著她的陸郎。不得不說,李莫愁是個勇敢的人,她敢愛,當她愛上陸展元,她便敢于用自己全部的心意愛他,對他好。這世上就是有一種人,他們對愛情癡迷,會用一生去堵愛情,堵贏了,就會收獲美妙的愛情,美好的人生,可是,如果堵輸了,就要承受別人無法想像甚至無法理解的痛苦,這痛苦甚至會持續一生的時間。李莫愁無疑就是這樣的人,而且,她堵輸了。在她和陸展元之間出現了第三個人——何沅君。何沅君的出現是李莫愁的噩夢,陸展元的移情別戀讓她承受了莫大的痛苦,但李莫愁就是李莫愁,她不但敢愛還敢恨,對陸展元發自心底的愛轉變成了深入骨髓的恨她發誓要將二人挫骨揚灰,這句一般人只是說說而已的狠話李莫愁卻真的做到了。陸展元因病去世,何沅君殉情自盡,得知消息的李莫愁挖出二人的尸骨燒成骨灰,一灑在東海,一灑在華山,讓二人永世不得相見。表面看,李莫愁的確太狠了,狠得可怕,可這狠來源于哪里?它來源于恨,而恨又自何而來?是愛。有人說,李莫愁對陸展元并不是愛,而是占有欲,其實不然,若是不愛,何談占有;既想占有,怎會不愛。只不過,這樣的愛也許不是所有人都能接受的,愛得太深有時真的不是一件好事,更何況她愛上的是一個和她不同的人的時候,這樣的愛就會傷害到別人,更會傷害到自己。我只想說,其實李莫愁并不是一個真正意義上的壞人,她只是性情比較怪罷了。李莫愁沒遇到陸展元之前她也只不過是個天真的小女孩兒,對外面的世界充滿期待,對愛情充滿幻想和渴望,陸展元也許正好滿足了她的幻想,是以,她義無反顧地愛上了他,愛到恨,愛到痛,愛到心碎。《神雕》 中有一首詞總領全篇,那便是元代元好問的《摸魚兒·雁丘》這闋詞的標題說出來也許不夠響亮,但它的上半片卻可以說是家喻戶曉“問世間,情是何物,直教生死相許。天南地北雙飛客,老翅幾回寒暑。歡樂趣,離別苦,就中更有癡兒女。君應有語,渺萬里層云,千山暮雪,只影向誰去。”這闋詞傳誦至今已有近千年,它之所以為人們所傳誦,不僅是因為它對萬千癡兒女世代追尋的所謂愛情慨嘆萬千引發共鳴,同時也是因為其首句開篇即發問,問情是何物,一個極簡單又極復雜的問題,引發世世代代有情之人無盡的思索與追問。其實,與其說這闋詞貫穿全文,倒不如說它是貫穿了李莫愁的一生,從她第一次出場,到最后葬身火海,皆是這一曲幽詞渲染著無限的愛與怨。與主角楊、龍二人地老天荒的愛情形成鮮明對比的陸、李二人以他們獨特的方式為我們演繹了一場可泣可嘆的愛情,這場故事的兩個主角一個是“女魔頭”,一個是“負心漢”,在錯誤的時間,錯誤的地點遇到那個人,結果可想而知。到底是誰的錯我們無從評定,也并不重要,愛情本無對錯。能看透的人才能活得好,而李莫愁又恰好并非是個能看透的人。 回到那個問題,愛還是不愛。其實書中的很多處描寫都足以證明——李莫愁愛著陸展元,而且這份愛未曾停止。李莫愁大鬧陸、何二人婚禮,被人制住后,定下十年之約,她雖然這樣說,但她真的會殺陸展元嗎?陸展元并非死于她之手,她也不可能殺陸展元,但陸展元卻死了,死在了何沅君懷里,死后二人還葬在一起,李莫愁的心空了,她本想十年之后再去找陸展元也許可以贏回“陸郎”的心,但現下卻徹底沒了可能,最后的希望已然破滅,那些美好的幻想最終也只是幻想,她不知道該怎么辦,對陸展元的愛,失去愛人的痛,對背叛的恨,這些交雜在一起,那種糾結,那種無助,讓這個曾經對一切有著美好幻想的小女孩兒變成了殺人魔頭,變成了“赤練仙子”李莫愁。 李莫愁開始變得孤傲、冷漠,其實,在這些表象之下,她心底的那份溫存,那份愛并不曾失去。 楊過小龍女練功被擾,小龍女走火入魔危在旦夕,李莫愁卻恰在此時功入古墓,當她看出了楊、龍二人之間的感情時,她羨慕、嫉妒,但并沒有恨,那是她自小最疼愛的師妹,李莫愁不但不恨她,而且要幫她。祖師婆林朝英曾立下門規“凡是傳她衣缽的古墓派弟子拜師時比發下重誓,今生今世不得下終南山一步。”這看似不通情理的“鐵律”是林朝英在被王重陽重重地上了心之后為保護自己門人不再受男人欺騙的無奈之舉。小龍女不能離開古墓,斷龍石一旦放下,楊過就要永遠和姑姑分開,這一瞬間他選擇了留下來;面對李莫愁的威脅,楊過選擇保護他姑姑,李莫愁很欣慰,楊過的行為不僅證明了小龍女并沒有和她師姐一樣愛錯了人,同時也為小龍女破了不能下山的誓言——林朝英在留下門規的同時也留下了破解之法——如果有一個男子可以為了她愿意付出自己的性命,那這誓言也就破了,但前提是那男子不能知道內情。李莫愁幫小龍女當然不僅是為了玉女心經,師妹能找到一個好歸宿,她當然開心,當她看到楊、龍二人相對視時既堅定又溫柔的眼神時她大概也想起了那個她注定癡戀一生的人。 襄陽城外,李莫愁從楊、龍二人手中搶走了剛出生的郭襄——她誤認為郭襄是二人的女兒,想以此要挾二人交出玉女心經。后來小龍女出走,楊過中毒,郭襄就落到了李莫愁手中,得知此消息的黃蓉心急如焚——在一般人眼中,李莫愁恐怕是個再危險不過的人了。可見,世人對李莫愁的偏見又多重,其實她哪里有半分要傷害這孩子的意思,她自己還是個女兒身,哪里會帶孩子,但她面對孩子的哭鬧叫喊雖然起初有些厭煩,不過她心中那天生的母性讓她漸漸地愛上了這個過程。從此,人們總是會看到這樣一幅畫面:一個身穿紫色道袍,相貌美艷的道姑懷中抱著一個嬰兒,有時孩子餓得哭鬧,她便將手指放到孩子口中,當看到此時她臉上的笑容那樣美好,那樣安靜,那樣溫柔,我們大概會想,也許,這才是真正的她吧、她是否在想著把這個孩子撫養長大,是否在想,如果她和陸展元在一起,孩子應該不止這么大了吧。 絕情谷中,李莫愁身中情花劇毒,卻親手殺了世上唯一能解此毒的天竺僧——這也許就是李莫愁的可恨之處吧,不過,可恨的她豈不是更可憐嗎?眾叛親離,徒弟洪凌波為她所殺,唯一愿意助她的公孫止也棄她而去,武家父子要殺她;程英、陸無雙也要殺她,她本已決心等死,而眾人卻又轉而去救火,將她穴道點住,她遍身中情花之毒,此時毒性發作,她眼見楊過小龍女二人并肩走過,一個英俊瀟灑,一個美若天仙,不知怎地、竟將一個看作了自己深愛的陸展元,而另一個是他妻子何沅君,她的心好痛,“我好痛,快救救我!”李莫愁何等孤傲之人,平生又有幾次向人低頭,此時這幾句話顯然是對眼前的“陸展元”說的——此時此地,此情此景、這句話何等讓人悲涼與可嘆。很多人說她罪有應得,沒錯,她是做了很多壞事,但她也著實可憐,連金老都特意為她安排了這樣一個結局。李莫愁痛入臟腑,此時亦是心念俱灰一心求死,她身子一撲撞向武敦儒手中長劍,小武本一心殺她,但此時被她一嚇,劍本能地向后一縮,李莫愁撲了個空,一個沒站穩跌下山坡,跌入絕情谷熊熊大火之中。眾人趕忙追下來,只見火舌飛舞間,李莫愁竟又站了起來,而眾人耳中又聽到了她唱的那一曲幽詞“問世間,情是何物……”直至已看不見她的身影,那歌聲卻仍如游絲般久久不能斷絕。在場眾人多半恨她之狠,但仔細思之,其實她本心不壞,只因誤入情障,為情所困,不能自拔以致走火入魔,此時落得如此下場,也無不感慨。黃蓉雖深惡李莫愁但念及她對郭襄仍有月余養護之恩,于是拿起襄兒的小手兒向火中拜了幾拜。火海葬身,香消玉殞,這也許是李莫愁最后的結局了,她身中情花毒,若不是一直愛著陸展元又怎會心如刀絞甚至出現幻覺,她一生為情所困,本質卻不壞,與其讓她死于眾人之手,倒不如讓絕情谷中絕情之人放的這一把絕情之火了解這紅塵中的一段癡戀。 李莫愁是個敢愛敢恨的人,同時她也是個愛糾結的人。陸展元成親后,李莫愁曾一怒之下燒了沅江上數十艘貨船,只因他們沾了個“沅”字;她殺了何老拳師一家,只因他姓何。一般人從這兩件事中看到的是李莫愁的狠毒,但換個角度想,她既然有如此高的武功又殺了那么多人,那她為什么不殺陸展元?不殺何沅君?原因很簡單——她心里一直愛著她的陸郎,不管到了何時,她都不愿意傷害他,而何沅君是他妻子,要殺何沅君就得先過陸展元這關,李莫愁糾結住了,她心中的恨無法排解,實在無法,就只能用這種方式泄憤,包括殺人和將二人挫骨揚灰。 李莫愁的一生短暫而凄美,敢愛卻愛得痛苦,敢恨卻又恨不到底。一生徘徊于愛恨之間,想解脫卻又不能解脫,她的愛很純凈,很徹底,卻不易被人接受。 有一種愛久縈心頭,有一種愛再難回首。有一種愛痛徹心扉,有一種愛叫李莫愁。
有一種愛叫李莫愁
最后編輯于 :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轉載或內容合作請聯系作者
平臺聲明:文章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由作者上傳并發布,文章內容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簡書系信息發布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平臺聲明:文章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由作者上傳并發布,文章內容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簡書系信息發布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 文/潘曉璐 我一進店門,熙熙樓的掌柜王于貴愁眉苦臉地迎上來,“玉大人,你說我怎么就攤上這事。” “怎么了?”我有些...
- 文/花漫 我一把揭開白布。 她就那樣靜靜地躺著,像睡著了一般。 火紅的嫁衣襯著肌膚如雪。 梳的紋絲不亂的頭發上,一...
- 文/蒼蘭香墨 我猛地睜開眼,長吁一口氣:“原來是場噩夢啊……” “哼!你這毒婦竟也來了?” 一聲冷哼從身側響起,我...
推薦閱讀更多精彩內容
- 第一部 襄陽鏖戰 宋度宗咸淳四年,公元1268年末,郭襄縱馬飛馳,沿長江而下。 是年蒙古圍城襄陽,十年和平去而不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