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看了林清玄的文章《這是我見過最好的生活態度》,文章中講了一個故事:林清玄的一個朋友向他要一副字,林清玄寫八個字:常想一二,不思八九。朋友大不解,問什么意思?林清玄說:人生不如意十之八九,但有一二是如意快樂的,做人應該常常想那個快樂如意的一二件好事,要少想那不如意的八九。
我看這這則故事,甚是感觸頗深。是啊,人生本來就是受苦居多,即使是那些風潮涌動的大人物,也是如此。我看過很多偉人的人物傳記,他們大多擁有一個共同的特征,那就是他們的奮斗史本身就是自己的血淚史。
既然生活中的苦事不如意居多,那么,我們就應該不要使自己的心境也痛苦。如果我們本身被苦事包圍,而自己的心情也沉陷其中,那么我們的生活就是苦上加苦了。
四十歲后的人大多練就一個本事,那就寵辱不驚,不大悲大喜。這是因為他們都經歷了生活苦難的歷練,也經歷了情感的相逢與離散,慢慢的搜索出生命中積極的、快樂的、正向思想,這種觀想,就是“常想一二”的觀想。
常想一二,乃是天崩地裂時的一種努力淡定,乃是置身重重烏云努力尋覓心靈的曙光,乃是瀕臨窒息時作一次深長的呼吸。
做錦上添花的朋友容易,而做一個雪中送炭的朋友不易。那種雪中送炭的朋友和做錦上添花的朋友的比例,大約也是八九與一二之比。
生命已經夠苦的了,如果我們把生命中不如意的事總和起來,一定會使我們更加舉步維艱,甚至會導致靈魂的崩潰。可是如果我們的內心時常想著那一二的好事,把這些事總和起來,裝進心里,那么,我們就會在以后的生活里步履輕快。
朋友,愿你做一個睿智的人,不要總是把那些不如意的事情放進心里,你只是一個普通的人,何必要求自己處處完美呢?何必過多苛求這個世界完好呢?“常想一二,不思八九”,這樣你的人生會很快樂。(浠水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