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道你是否有過這種感覺:30歲之前很快樂,學習好,工作好,領導同事都很照顧你……然而一過30,就什么都變了。
錢沒賺多少,又背上了幾十年的貸款,當初的夢想也早沒影了,單位里到處是勾心斗角,弄得自己身心俱疲,這到底是怎么了?
都說30而立,難道就是這個樣子嗎?
看過 “30歲后起飛”的馮唐的經歷后,我突然找到了答案。
寫過《春風十里不如你》的馮唐,30歲前是個婦科醫生。后來,他果斷棄醫從商,一路做到了麥肯錫全球董事合伙人、華潤醫療創始CEO、中信資本高級董事總經理……期間,他還利用業余時間,寫了二十幾本書,以年版稅295萬的成績,登上了作家富豪排行榜。
他是怎么做到的?
在《馮唐成事心法》中,心眼兒發現他曾提到:年齡危機誰都會有,尤其在30歲左右,會出現3個變化。
如果你能堅持做3件事,這些變化不僅不會拖垮你,反而能幫你重新“過得快樂”,經濟、生活更上一個層次。
01懸念變少了
人到中年,之前很多“不確定”的事,都逐漸有了定論。
一樣的工作,你做了十年,一樣的人,你認識了十年;
事業、家庭、婚姻的瓶頸和天花板在什么地方,你閉著眼就能想出來;
哪些事情可以做,哪些事情你做不到,也非常清楚。
這時,你會發現自己工資是固定的,崗位是固定的,前途也是固定的......都固定下來了,人也就被釘死了。
那該怎么辦?
有這么一句話:兒童靠教育,年輕靠勤奮,中年靠運氣。
30歲前,你可以熬夜讀書學習、可以幾天幾夜撲在工作上,而30歲后再這么做,就明顯不合適了。這時的你,最需要的,是能被運氣推一把!
麥肯錫曾做過一項“合伙人的關鍵成功因素”調查,80%的合伙人都把運氣當作第一成功要素。其中不乏受過良好教育,非常聰明努力的人。
所謂“時來天地皆同力,運去英雄不自由”。
如果有人總跟你說:只要努力付出就能有成績,那他不是壞就是傻。
但這不是說,你就只能坐在家里,干等天上掉餡餅。
即使有那好事,餡餅也只會砸到在外匆忙奔波的人頭上。
“只有一直和運氣對賭,不離場,你才有贏得運氣的機會。”——馮唐
在馮唐看來,雖然運氣可遇不可求,但也是有套路的。
最主要的,就是千萬不要離場。
比如說,你覺得自己技術過硬,經驗豐富,徒弟都帶出來了好幾批,就差遇上個伯樂了。于是找領導談升職,可對方要么含糊其辭,要么直接告訴你“今年沒指標”,你該怎么辦?
撂挑子不干了?那不就如了對方的意:我說這人不行吧。
聰明人的做法則是,不離場。繼續發揮自己的特長,帶徒弟,做項目,直到“有了指標”,或者“換了領導”。
別覺得這樣“單方面付出”不公平,得到貴人提攜的前提,是你對他有價值。否則,即使遇到貴人,最多也就是通訊錄里的一個名片。
始終在積累價值,不離場的你,正是在為自己創造“遇到貴人”的運氣。
中年人要想成事,無外乎主動自我完善,增加自己成功的概率,和運氣對賭。
誰讓運氣是甲方,你就是個乙方呢!
02 事情變多了
之前,你是一個人吃飽,全家不餓。干完活,還能約上幾個好友,吃吃飯、逛逛街。
現在,你是上有老下有小,公司里的頂梁柱。永遠有干不完的活,忙不完的事。
智慧的人都懂得從現在開始,該給自己“做減法”了。
“把你最有效的時間,放到最能給你快樂的地方去。”——馮唐
將眼光由外轉向內,由他人轉向自身,有意識地回歸到自身修養與價值上。抓住必須抓住的,放下應該放下的。
可到底要放下哪些呢?
比如說,花點時間,整理下朋友圈。
這不是說要你群發個“看你還是不是我好友”的信息。那些很久不聯系的好友,除了占用一丁點內存,并沒有耗費你的精力。
反而,有些天天刷屏,信息爆表,卻毫無營養的群,能退就退了吧。
即使一天查看一次,對于寶貴的精力來說,都是巨大的浪費。
另外,你還要遠離負能量滿滿的人。不管是聽別人抱怨,還是你發表不滿,都不能改變客觀事實。最多就是給別有用心的人留以把柄,對自己有百害而無一利。
那,還能留下點什么呢?
比如說,學習。
本事是自己的,到什么時候都別忘了投資自己的腦袋。然后記得把書上的知識運用到實際中,在事上磨練,在工作中修行,知識就能轉化成真實的價值。
另外,你還可以想一想,年輕時“有興趣,但沒時間做”的事情。
像馮唐的書,都是在每周80-100小時的高強度工作中,擠出時間寫出來的。
他怎么這么厲害?
最關鍵的一點,因為他對寫作這件事有興趣,才會心甘情愿地放棄假期,堅持寫作。
能讓你有快感與滿足感的事,就可以做。說不定,它還能幫你凝聚、吸引來更多的資源與財富。
最后,你最好留出時間,鍛煉身體,陪陪家人。
道理,就不用多說了:我沒見過一個身體差,家庭關系不好的人,能非常成功。
03 體能下降了
“30歲以上,一高(高血脂、高血壓、高血糖)都沒有的,比例不超過三分之一。”——馮唐
隨著年齡增長,誰的體能都會下降,這是事實,你必須承認。
與其不認老,自怨自艾,不如問問自己:現在這種情況,我能做什么?
跟年輕人拼體力肯定是不行的,那你還有什么優勢?
比如說,中年人的情緒更穩定。
年輕人經歷得少,遇到點事就六神無主了。
而中年人就不一樣了,他經歷過、懂得,就不會因為點問題拿頭去撞墻。
另外,中年人也更加自律。
年近50的馮唐,常年堅持每天做100個仰臥起坐,100個俯臥撐。每周2-3次十千米跑,輕斷食2-3天,戒酒兩天……這才讓他看起來,完全沒有蒼老感,甚至還能穿上大學畢業時的牛仔褲。
即使你剛開始沒有馮唐那樣的自律,但看到體檢報告,收到醫生的叮囑后,也會不自覺地改變生活規律,注意睡眠、飲食等習慣。
這種習慣會進一步影響你的其他方面,做事講究計劃,更靠譜,也更容易出成績。
04 寫在最后
這個世界,唯一不變的是變化。
我們大可不必為某個年齡帶來的變化,而驚慌、焦慮、迷茫。
看清變化,找到解法,踏踏實實做自己,就好了。
比如今天講到的——
用“不退場”靜待運氣;
用“減法”讓自己更聚焦;
用“自律與情緒穩定”揚長避短;
你的30+歲也會非常精彩!
所以,你現在處于哪個年齡階段,又有怎樣的感悟呢?
歡迎留言,我們討論區里繼續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