兒子以優(yōu)秀的成績,考上了最理想的大學(xué)。
整個暑假,我一邊斷斷續(xù)續(xù)的收拾著他在校園可能要用到的各種衣物、鋪蓋、生活用品,一邊不免生出層層擔(dān)憂——一個從小就沒離開過家的孩子,到了千里之外的首都,能不能習(xí)慣?能不能照顧好自己?會不會偷懶不吃早飯?會不會和同宿舍的孩子產(chǎn)生爭執(zhí)?生病了,知不知道怎么掛號?天冷了,知不知道穿上厚衣?
在我的各種擔(dān)憂之中,開學(xué)的日子悄然來臨。送丈夫和兒子去車站的路上,我不由的摸了摸兒子單薄的肩頭,在心中醞釀已久的一句話,脫口而出:孩子,一個人在外,保重身體。
兒子帶著對新生活的期盼的興奮,心不在焉的回答我:知道了。
——此話竟然如此的耳熟!
二十五年前,我考上了省會的一所高校。父親送我來到學(xué)校,等我的一切都安置好了,我送父親回去。在即將離別的校門口,父親淡淡的說了一句:一個人在外,保重身體!而我的回應(yīng),也是同樣心不在焉的一句:知道了,爸。
從這一天開始,我脫離了我的原生家庭。大學(xué)畢業(yè),我留在了省城;因為工作,我屢屢奔波在祖國大地的各個城市之間。后來,家里裝了電話,那個時間,電話并未普及。家庭里裝電話,要三千塊的初裝費,還有月租費,每個月的通話費,對于一個農(nóng)村家庭來說,這不是一筆小的數(shù)字。
但是,父母依然毫不猶疑的裝了,只為了奔波在外的我,能偶爾想起來給他們打個電話。每次通話結(jié)束,父親都會重復(fù)一句非常類似的話,“一個人在外,照顧好自己”;“保重自己的身體”;“該吃吃,別舍不得,沒錢了,爸給你”……
對于父親重復(fù)了無數(shù)次的這一番話,我的回答慢慢的從最初的“知道了”,轉(zhuǎn)變?yōu)椤胺判陌赡保俚健拔彝玫模判摹保晃业男那椋陕牭竭@句話之初的心不在焉,到后來的倍感溫暖,再到后來的心酸不已。
此時,送別脫離了我的羽翼的兒子,我忽然更加深刻的體會到了父親多年以來的擔(dān)憂和不舍。同時,我也因為自己曾經(jīng)對父親的心不在焉而羞愧不已。
在我們每一個人的生命中,父母和子女都是非常重要的角色。但是,我們對父母的愛,往往不及我們對子女的愛;我們能感受到父母的愛,也往往是因為我們對子女的愛的激發(fā)。父母的愛,從我們的生命開始,就與我們相依相伴。正是這份與生俱來的存在,使得我們對這份最真摯的愛沒有了感覺,使得我們認(rèn)為這是一種理所應(yīng)當(dāng)。
然而,無論我們是否感受到了父母的愛,他們對我們的愛,永遠(yuǎn)都那樣深深的存在著,無怨無悔的存在著,亙古不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