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讓你每年輕松搞定100本書的讀書秘笈

近年來,許多閱讀愛好者不斷地在各大平臺撰文,分享各種各樣的閱讀方法。也有越來越多的關于閱讀方法論的書籍被出版推送到廣大讀者面前。

然而遍讀這些文章和書籍,不難發現,追求閱讀數量和閱讀速度的方法是其中最受關注的主題之一。

要成為閱讀達人,追求一定的閱讀量是必須的。但如何能保質保量地完成這樣的目標,僅靠單純提供閱讀速度是遠遠不夠的。那么怎樣才能達成這樣的目標呢?

美國閱讀大師艾德勒在他的的著作《如何閱讀一本書》中提出了“檢視閱讀”的方法,能夠極大提高閱讀的效率。

圖片發自簡書App

在這本書中,艾德勒將閱讀的層次劃分為依次遞進的四個層次:基礎閱讀→檢視閱讀→分析閱讀→主題閱讀。檢視閱讀是其中的第二個層級的閱讀方法。

在某種意義上,檢視閱讀也可以被稱為“略讀”或者“預讀”,但它與這兩個概念并不完全等同,檢視閱讀更應該被稱為“系統化略讀(skimming systematically)一門藝術”。它要求讀者應該在較短的時間內迅速抓出一本書的重點。

檢視閱讀是一門主動閱讀的藝術,這就要求我們在進行檢視閱讀時,必須主動提出問題并試著用這種方法在書中尋找答案。這些問題包括;

(1)這是哪一類的書籍?

(2)總體來說,這本書到底在說些什么?

(3)這本書的架構是怎樣的?包含那些部分?

(4)這本書的主題講的有道理嗎?是全部還是部分有道理?

(5)這本書的內容和你的工作生活有什么關系?

任何一種超越基礎閱讀的閱讀層次,核心就是你要努力提出問題,然后盡可能的找出答案,這是決不可或忘的原則。這也是有自我要求的閱讀者和沒有自我要求的閱讀者之間有天壤之別的原因。

提不出問題,當然也得不到答案。在閱讀過程中,光知道這幾個問題還不夠,你要時刻記得去提出這些問題。要將這一行為培養成習慣并堅持下去,才能成為一個有自我要求的閱讀者。除此之外,你還要知道如何精準的回答問題,如此訓練而來的能力就是閱讀的藝術。

在日常的閱讀過程中,只有當我們跨越了對文字理解的障礙,進入了閱讀的第二個層次-檢視閱讀時,才算是進入真正意義的閱讀領域。

檢視閱讀通常分為兩種類型:

1、有系統的略讀

當你看到一本陌生的書,影響你判斷的大致會有兩方面的因素:

(1)你并不知道自己是不是想讀這本書?你也不知道這本書是否值得做分析閱讀?但你會覺得這本書中的某些資訊和觀點,可能對你會有用。

(2)這本書里面一定會有對你很大幫助的東西。觀點或者思考,那你沒有足夠的時間去進行深入的發掘,或者是做一個分析閱讀?也就是說時間非常有限,不允許你花很多時間去讀這本書。

在這兩種情形下,你所有能做的事情就一定是略讀。

略讀,它能幫助你判斷一本書是否值得多花時間去仔細閱讀?當你判斷這本書不值得花更多時間去仔細閱讀的時候,略讀也能告訴你許多跟這本書有關的要點。

按照下面的程序和重點養成成系統略讀的習慣,有助于提升我們的閱讀效率:

(1)先看書名頁,然后如果有序就先看序,特別注意副標題,或其他相關說明和宗旨。或者作者寫作本書的特殊角度。完成此步驟,已經對本書的主題有一個大概的概念了。也基本能判斷出這本書的類型。

(2)研究目錄頁。這樣可以對這本書的基本架構做概括性的理解了解。目錄就像旅行中的地圖。或者是一個建筑的骨架,稍微研究一下目錄可以有助于我們快速找到我們想要的內容。

(3)如果書中附有索引,也要讀一下。

(4)如果那本書包著書衣的新書。不妨讀一下出版者的介紹。許多書的宣傳文案都是作者在出版公司企宣部門的協助下親自寫就的。這些作者為盡力將書中的主旨正確的摘錄出來,付出了很多努力,這些努力不應該被忽視。

(4)從你對一本書的目錄涵蓋率,甚至有點模糊的印象當中,開始挑出來幾個看來跟主題息息相關的篇章來看。

(5)最后一步,把書打開來東翻翻西翻翻念個一兩段,有時候連續讀幾頁,但不要太多。最重要的不要忽略最后兩三頁。

值得一提的是,這是一種非常主動地閱讀,一個人如果不夠靈活,不能夠集中精力來閱讀,就沒法進行檢視閱讀。

2、粗淺的閱讀。

我們常常會有這樣的體驗:面對一本難讀的書籍卻抱著高度的期望,以為它能啟發我們,結果卻是在徒勞無益的掙扎。遇到這種情況,很容易使我們因部分章節看不懂而受到阻撓或感動泄氣。如果我們被困住了,氣餒了,“粗淺的閱讀”這個法則一定會有效的幫助我們。

這個規則其實很簡單,頭一次面對一本難讀的書的時候,從頭到尾先讀一遍,碰到不懂的地方,不要停下來查詢或思索。

對于如何對閱讀量有要求的讀者來說,閱讀速度都是不能被忽視的重點。檢視閱讀的兩種方式都需要快速的閱讀。

檢視閱讀本身就是一種訓練有素的快速閱讀方法,但這不只是因為你閱讀速度快,而是由于在檢視閱讀時,你只是讀書中的一小部分,而且是針對不一樣的閱讀目標用不同的方式來讀。因此,不斷提高閱讀速度的訓練仍然是必要的。兩者相加,會讓你的閱讀更加高效。

有關閱讀速度的訓練可以參考《如何快速閱讀》、《這樣讀書就夠了》等著作的相關章節。

圖片發自簡書App

閱讀的速度并非只有單一的一種,重點在如何讀出不同的速度感。知道在閱讀某種讀物時該用什么樣的速度。

更好的秘方是:在閱讀一本書的時候,慢不該慢到不值得,快不該快到有損于滿足于理解,不論怎么說,閱讀速度,無論是快還是慢,只不過是閱讀問題的一個微小的部分而已。

略讀或醋讀一本書在大多數情況下是必要的,在第一次閱讀一本難讀的書,千萬不要企圖透徹地了解每一個詞句,這是一個最重要的規則。

做筆記-讓一本書真正屬于你。

如何讓一本書真正屬于你自己,如果你有讀書時提出問題的習慣,那就比沒有這種習慣更能成為一個好的閱讀者。在書上做筆記是不可或缺的事:

(1),做讀書筆記會讓你保持清醒。

(2)主動閱讀,實際上就是一種思考,而思考傾向于用語言表達出來。

(3)將你的感想寫下來,能幫助記住作者的思想。

做筆記,有各式各樣多姿多彩的方法。以下是幾個可以采用的方法

(1)在關鍵或重點的句子下劃底線。

(2)在重點段落,劃底線處的欄再加畫一道線。

(3)在空白處做星號或其他符號。

(4)在空白處編號-對由某個論點發展出的一連串重要論述,可以做順序編號。

(5)在空白處記下其他的頁碼-書中其他部分有過的相同論點、相關重點或者與此處觀點明顯不同的地方。

(6)將關鍵字或句子圈出來。

(7)在書頁的空白處做筆記。

三種做筆記的方法。

在閱讀一本書時,有不同的觀點,就會有不同的做筆記的方式。

在檢視閱讀中,你起碼要回答的三個基本問題:

(1)這是什么樣的一本書?

(2)整本書在談的是什么?

(3)作者是借著怎樣的精準體架構來發展他的觀點或陳述他對這個主題的理解。

因此,做讀書筆記的方式也會相應的有三種:

(1)結構筆記——這種筆記重點記錄全書的架構和一部分重點內容,但不包括細節。這種筆記方法主要適用于檢視閱讀。

(2)概念筆記——這種筆記和尋找作者的觀點密切相關,它會讓讀者去思考這本書的準確性和意義的問題。這是你所做的筆記只與概念相關,而與架構無關了。這種筆記方法主要適用于分析閱讀。

(3)辯證筆記——主要針對一場討論情境的筆記,對于能夠同時閱讀好幾本相同主題書籍的讀者來說,這是一種更高層次的筆記方法。這種筆記主要適用于主題閱讀。

學會了檢視閱讀的方法,你會發現,將所有的書都按一個模式花時間去仔細閱讀是不劃算的。

其實所有我們要讀的書都可以先用檢視閱讀的方法進行有系統的略讀,做出判斷并決定采用何種方式閱讀。面對大多數書籍,檢視閱讀都可以達到利用“20%的時間,獲取80%的重點”的效果。

但事實上,大多數人,包括許多優秀的讀者,都沒有真正意識到檢視閱讀方法的重要性。他們大都習慣于打開一本書,從第一頁開始讀書,孜孜不倦地將全書讀完,甚至連目錄都不看一眼。根本不在意這本書是否值得花如此多的時間去進行仔細預讀,其實我們只要利用檢視閱讀的方法快速瀏覽這本書的主要內容就可以做出大致的判斷。

學會使用檢視閱讀的方法,你會獲得更好的閱讀體驗。對于絕大部分致用類書籍和娛樂性書籍來說,采用檢視閱讀+部分分析閱讀的方法。可以迅速的完成閱讀并有很大的收獲。

因此,絕大多數閱讀愛好者,只要你愿意,每年讀完100本書,應該是很輕松的事情。

想要更系統的提高自己閱讀能力的讀者,可以參閱我在《快速提高閱讀能力,我推薦這15書(上、下)附書單》一文中推薦的部分關于閱讀方法論的書籍。

最后編輯于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轉載或內容合作請聯系作者
平臺聲明:文章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由作者上傳并發布,文章內容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簡書系信息發布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推薦閱讀更多精彩內容

  • 閱讀的層次 閱讀的四個層次:基礎閱讀、檢視閱讀、分析閱讀和主題閱讀。 我們稱之為層次,而不稱為種類的原因是,嚴格來...
    朱進偉西農閱讀 21,437評論 17 131
  • 讀書筆記整理By Baroc 牛頓說:“我并不知道我在世人眼中是什么模樣,對我自己來說,我似乎只像是一個在海邊玩耍...
    Baroc閱讀 3,415評論 0 15
  • 第一篇 閱讀的層次 第一章 閱讀的活力與藝術 這是一本為閱讀的人,或是想要成為閱讀的人而寫的書。尤其是想要閱讀...
    愛笑的小小魚閱讀 2,439評論 1 14
  • 我的父輩們一直不富裕。感覺就沒有追上錢的腳步,甚至小時候上學的費用,有時也需要出去借,所以對于錢,我從來不...
    千曲_e85a閱讀 282評論 1 0
  • 據說,進駐機場的餐廳,大概率不賺錢。但餐飲品牌,仍會不遺余力,希望進駐機場。在內部,他們通常將機場門店稱作品牌店、...
    廚室機密閱讀 6,838評論 5 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