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教研活動時間,我們六年級數學教研組討論的問題是:小學數學“解決問題”研究策略?新教材不僅重視對數學知識結果的掌握,而且更關注發展學生的數學思維能力,使學生主動地獲取知識,充分運用所學知識來解決實際問題,感悟數學思想和方法,“數學中的解決問題”不僅是我們數學教育的目的,又是數學教學的方法和手段。因此,引導和促進學生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學會正確的思維方法和解題策略就顯得尤為重要。
? ? 通過我們教研組的研討,老師們用平時教學實踐做了很好的詮釋,給我們的教學指明了方向。
? ? ? 首先 讓學生讀懂題意,要幫助學生讀懂題,要讀三遍,一遍讀,搞清楚是什么事;二遍讀,進行篩選,捕捉有用的數學信息,誰和誰有關系,有什么關系。三遍讀,告訴我們解決什么問題。這樣只有我們讀懂了題,才能更好地進行解決問題,反思自己以往的教學,當出示例題后,習慣于讓學生齊聲朗讀一遍,急于要學生列式解答;也有的時候習慣于讓學生簡要回答題中告訴我們哪些信息,要我們求什么問題,接著便問用什么方法計算,來代替分析題,久而久之,學生在解決問題時,往往急于列式解答,沒有養成分析題的習慣,常常容易因題意不清而造成列式解答錯誤,對如何分析題方向不明。
? ? ? 第二,解決問題的價值不只是獲得? 具體問題的解,更多的是學生在解決問題過程中獲得的發展。其中重要的一點,在于使學生學習一些解決問題的基本策略,體驗解決問題策略的多樣性,并在此基礎上形成自己解決問題的某些策略,如畫圖的策略(線段圖、樹圖、集合圖、示意圖)、列表的策略嘗試的策略、模擬操作策略、逆推的策略、簡化的策略、推理的策略,以前我對這些策略知之甚少,認為一個問題解決了就完事大吉了,忽視了方法的滲透。
? ? 第三,在解決實際問題的過程中要突出兩個轉化。第一個轉化是從紛亂的實際問題中獲取有用的信息 , 抽象成數學問題 , 第二個轉化是分析其間的數量關系 , 用數學方法求解或近似解 , 并在實際中檢驗 。在教學中,我對于第二個轉化, 往往一帶而過 , 顯得十分單薄 , 對于數量關系的分析不到位。
? ? ? 通過此次研討,提升了思想認識、開闊了教育視野,下一步要做的就是立足課堂,躬身實踐,付諸行動,真正把學到的新思想、新理念、新方法運用到自己的課堂教學中去,提升課堂教學水平,促進專業成長,做一個有理想、有思想、有影響的教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