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校園“bullying”和那些激烈的回應,我們在哪里?

圖片發自簡書App


最近Bullying一次沸沸揚揚,在朋友提示和各媒體報道之下,我才了解了故事。Bullying不是新鮮事,學認資時也談工作場合的Bullying,而且數不勝數,難以界定。

回想我們的校園生活,誰沒涉及Bullying呢?無論自己曾是什么角色,我們都將其習以為常。

不過,今天媒體之下,它才因其獨特的影響力露出水面。相關文章很多,成千上萬的留言和申訴。作為一個孩子的媽媽,教育工作者,博士在讀生,我想要說的遠遠比“孩子”本身要多:

事情發展至今,當事人家長要求對實施霸陵的孩子給予教育處罰和記過,遭到了學校拒絕。因此,無數聲音聲討校方,甚至開始質疑起實施霸陵孩子的家庭背景。

首先,對于這樣幾句一面倒的聲音,我是心寒的。校方否認了霸凌行為當然不對,但一定要在眾目睽睽之下,拋擲在網絡輿論之中來給一個兩個小學生“定罪”是否真的妥當、公平呢?這次事情到底是成人的問題還是孩子的問題?如果輿論認為孩子家長教育問題、學校管理有問題,那么為什么“定性”孩子呢?起碼在這之前,這些孩子在我們教育體制內,對霸凌沒有什么概念。以懲罰為手段,最后能達到什么樣的教育目標?

輿論的聲音實實在在真實反應了成年人的問題。

其次,無論事件中的誰,都是孩子

當我們一邊談論被欺負孩子的心理創傷,一邊不顧及犯錯孩子的心理成長,是真的在乎孩子嗎?教育意義是什么?這樣激烈的,爭鋒相對的態度算不算家長之間的“以暴制暴”。假設,這樣的行為發生在幼兒園、學前班的孩子之間呢?事實上,它以不同的方式發生著,家長們樂呵呵的看見孩子打鬧,社會媒體也不會報道。你會說,那時孩子才開始摸索人與人的關系,那時孩子小不懂事。那么,為什么小學就應該懂了?其他同學懂嗎?你的孩子明確界限嗎?我們自己呢?我們是否一直處于Bullying之中也不知所措呢?

孩子心理發育關鍵時期,我們怎么引導他們就怎么認識。于是,我們需要冷靜的把關注從“懲罰”孩子移步到教育各人事本身:家庭教育、師生關系、學校管理、教學教育標準、法律法規、社會監督等方面,而不是總是糾纏于此事中孩子行為多惡劣、孩子受傷多深。

更加重要是,我們習以為常的事往往都是影響深遠的。而事情發生之后,我們彼此的理解和下一步的態度才真正為影響指出了方向:如何學習對方的不同,如何認識和理解對方言行舉止,不僅是孩子要學習的,更是我們育人育己的課題。

社會應該寬容,尤其是對孩子,對未來的結果。

面對這件事,學校、家庭、社會對Bullying開始認識,也有了重視,這必然是好的。另一方面,還有許多意識要建立與強調:

1、實施霸凌孩子的父母必須承認Bullying行為存在的客觀事實。作為監護人,家長應該向受影響的家庭和孩子道歉,承擔責任,而不是推脫。家庭教育需要引起重視,尤其是與孩子的溝通和交流。

2、事件里很少提及到的班主任老師當然需要承擔責任,并協助家長們來緩解雙方孩子的心理傷害。在學校里,老師與學生的關系應該是最近的,有時候老師因自己對學生情緒心理變化,身體狀態的漠視,成為Bullying的縱容者。班主任老師的素質或者職位要求也應該引起重視。

3、學校的師生關系管理、教學目標管理需要反思,是否有對應教育內容的主動提供和對應監督管理體系。素質教育是教技術、知識還是做人?校園文化是否給予了老師在學生問題上的幫助?

4、學校老師與家長之間有沒有對相關內容的學習和溝通,以及問題分享時間,從切實的活動中去解決孩子教育問題。我期待一個校園項目,關注每個班級中的Bullying情況和影響,以分享案例解決問題,對人寬容的態度來溝通和推進。

5、從談自己的經歷開始,讓教育角色中的我們自己先學會認識自己。如果Bullying影響嚴重,我們有沒有想對誰說對不起?我們有沒有方法安慰自己?我們是否還不知所措需要幫助?育人育己,成人教育包括職場內的諸多問題都需要反思

6、法律法規的界定和態度是社會權威尺度,是否有積極參與和引導大家對生活中不同層面的Bullying的認識和相關解決途徑。

7、中國以和為貴的思想背后,可能蘊含了很多矛盾沖突,像西方一樣的定性方式是否合適于生活在文化背景之下的我們呢?到底什么時候開始孩子行徑由自己負責?又有誰為“定論”負責?

互聯網下,學校處分可成為終身印記。

面對前不久被洗清的冤案,以及體會到其家人的傷痛,輿論討伐司法體制的失信的同時,我們不能忘記,那也是輕易定性的誤判

總的說來,社會文明進步,網絡科技便于我們接受和學習,但任何事情背后都有道不完的立場和角度。

我們應該去明晰問題以及問題背后聲音所提供的態度,更應該洞察到未來的每一步都源于此刻,是有意識抬腿,還是無意識的跟隨,影響著事情發展的方向。

最后編輯于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轉載或內容合作請聯系作者
平臺聲明:文章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由作者上傳并發布,文章內容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簡書系信息發布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推薦閱讀更多精彩內容

  • 親子日記第1天 4月24日,星期一,小雨 今天開始寫親子日記,記錄孩子成長的點滴,希望自己可以堅持下去,每天至少一...
    月兒貝貝閱讀 7,706評論 2 22
  • 四十一、雞尾酒效應:指人的一種聽力選擇能力。在這種情況下,人的注意力集中在與某一個人的談話之中而忽略背景中其他的對...
    長期主義者慶福閱讀 303評論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