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沒有簡書,我可能不會想要寫作

為什么會有這樣的標題,是因為今天一早就收到了平臺發給我的慶祝消息。今天是我注冊簡書賬號的第四個周年。是的,整整四年。我想是時候聊聊我與簡書的故事了。

簡書四周年

初識簡書

最開始結緣簡書是17年,那是我工作的低谷時期。裸辭之后的很長一段時間都沒有找到工作,且那種無業狀態持續了整整半年。那半年屢屢碰壁,最后心態接近崩潰,內心感到無比的孤助無援,朋友也一度懷疑我是不是抑郁了,說實話那段時間的狀態可能跟抑郁差不多。但生活還得繼續,成年人的自救只能靠自己。

那時候覺得最好的自救方式就是先把心態調整好,把自己從焦慮的狀態中抽離出來。于是我把自己的焦慮裝換成文字,一空閑下來就寫日記,心情也好焦慮也罷。剛開始也是寫在日記本上,慢慢的隨時隨地都想寫些什么的時候,日記本就不太實用了。于是我就去網上找線上日記本,于是就看到了簡書。

如果沒有簡書,我可能不會想要寫作

起初簡書也只是我的日記本,我在里面寫了很多我的心情,我的秘密。因為太私人化所以至今還有很多內容是私密狀態。開始公開寫作也是那年,經過一段時間的文字宣泄,我覺得我心態好一點了,好到我可以將自己的焦慮用平常心來表達了。于是我慢慢的試著公開寫作。但那個時候也只是偶爾的分享,并沒有把公開寫作作為一件想要長期去做的事情。

所以中間我離開了很久,重新回來是今年年初。我開始閱讀了,也給自己制定了閱讀計劃,想著把自己的閱讀感悟記錄下來應該是一件很有意義的事情,于是我又想到了簡書,同時把自己的閱讀感悟分享給大家。

我的寫作大部分都是為自己寫作,但這就是我開始寫作的萌芽。慢慢的我發現自己分享的東西有人會看了,甚至還有人點贊。于是這顆萌芽芽開始冒出了頭,我有了更多的寫作欲望。我在想我是不是也可以試著把寫作當做一件長期的事情去做了。于是再三考慮之后,5月28日我正式加入了日更的隊伍。

回想日更至今也有四十多天了,每天能完成日更是我這段時間覺得最充實的事情。且期間還獲得了“簡書傳作者”徽章,第一個日更徽章。這都是我在簡書默默耕耘的見證。

簡書創作者

高興之余我也常常問自己,要是沒有簡書,我會不會想要寫作。我想了很久,我想我不會。我沒有寫作天賦,也沒有想過要成為一名專業的寫手,我只是一個簡簡單單、普普通通的上班族,寫作也只能是工作之余的愛好,我的寫作也只能為自己而寫。我深知這一點,于是我清楚的知道,如果么有簡書,我不會想要去寫作。

給自己定目標,且完成它

既然把寫作作為一件長期做下去的事情,那就需要有個動力,而最好的動力就是定一個目標。起初我給自己定了兩個目標,一是:完成十二本的閱讀感悟;二是:寫作數字達到10萬。雖然這種目標看起來并沒有什么意義,但這就是我最初的項目。

當初定目標的時候一點概念也沒有,也不知道自己能不能完成。但經過這段時間的日更,我發現期初定的目標不知不覺中已經完成了百分之八十了,果然有了目標才有效率。2021年才過半,我應該有更高的目標才對,于是我決定將目標翻倍,給自己一些壓力總是好的,這樣才能讓自己發現更多的可能性。目標有了,接下來就是去完成它了。

我的主頁

感謝遇見

最后我還是覺得應該感謝自己,感謝自己能夠遇見簡書。遇見即愛上,我喜歡這個平臺,跟它的運行機制沒有關系。只是因為它給我提供了一個輸出自我的平臺,一個表達自我的港灣,給了我一個新的身份——作者。

在這里,我看到了很多熱愛閱讀、分享閱讀的人;我看到了很多喜歡寫作、喜歡表達的人;我覺得我不再是一個人,即使我們陌生但我們都擁有同一個身份——作者。

如果沒有簡書,我不會想要寫作、不會想要分享。有幸遇見,從現在開始我將是我,一個寫作者。

最后編輯于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轉載或內容合作請聯系作者
平臺聲明:文章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由作者上傳并發布,文章內容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簡書系信息發布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禁止轉載,如需轉載請通過簡信或評論聯系作者。

推薦閱讀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