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著感覺走,緊抓住夢的手

01

跟著感覺走

緊抓住夢的手

藍天越來越近越來越溫柔

心情就象風一樣自由

突然發現一個完全不同的我

跟著感覺走

讓它帶著我

希望就在不遠處等著我

......

合上深度渴望-如何有效達成你的目標,這是我腦海中一直循環播放的歌曲。對,它顛覆了以往我們對于達成目標過程的方法的固有想法,通篇講的就是一種感覺,一種深度渴望的感覺,因為你的一切行為都被想要體驗某種感覺的渴望所驅動。

我們一直以來固有認知:所謂前進的動力,一般是對于成功的追求,或者對于金錢的追求,以及成功后,所得到的各種成就感。那么在達到終點時,各種奮斗的過程往往都是不那么舒服的,甚至有長時間的痛苦。這也是書中指出的很多人已經患上了一種病-犧牲內心幸福換取外在成功,因為我們不像看重外在成功一樣看重內心的幸福。

比如,我們身邊常常都會遇到這種人:選擇的專業并不是自己喜歡的,但是可能是父母要求的或者發展前景好的,而在學習的過程中因為不敢興趣可能并不快樂,或者說達成目的并不是自己心底最本質的快樂。

文章提出的觀點讓我知道了,其實生命的意義應該是追尋快樂。很多人的關注點不是要快樂,而是不要不快樂,這兩者是有本質區別的。如果你想在大多數時間活的更美好一些,那你必須徹底改造你對成功的定義。

02

在很多人眼里自制力其實是一件痛苦的事情。他讓很多人難以做到。為什么?就是因為在實行自制力的過程往往是痛苦的,不舒服的,更多的人選擇的是舒適的狀態,所以往往是否掌握自制力也是一般人和優秀人的檻。

而書中告訴了我們一個全新的觀點,其實自制力可以是快樂的。這就需要我們改變自己的觀點,尋找與靈魂最契合的本真感覺。

即使在必要的辛勞或限制下,你也可以觸摸快樂。比如跑馬來松,沒有哪個參賽者因為起水泡,肌肉酸痛而開心,但他們都開心參加了馬拉松。當你以一顆完整的心擁抱必須要去做的事,這種全心全意促成了一種你可以去愛的結果,過程影響了結局。

培養自己的積極感覺以及對事物的滿足感。--你不能選擇發生在你身上的事情,但你可以選擇對這件事的感覺。這也是我們常常說的心態很重要。

比如面對同樣的堵車。車子在車道上龜速慢行,他會開啟音樂,隨著律動心情馳騁,想著一會兒要去吃什么好吃的,今天聽到的有趣的事情,他的感覺是深深的感恩和平靜。而有些人卻會想著早上遇到的倒霉事情,又加上堵車,今天真是煩透了,很多路怒癥就這樣產生了。

置身于糟糕情境仍能體驗平靜甚至感恩,是因為你與你的靈魂相聯結,平靜的感覺指示著你的真正本質,相反一團焦慮的感覺指示著你與你的靈魂很疏離。那么你會是那種感覺呢?

每一天,切實可行。文中舉了很多例子和方法,讓讀者發現自己內心的感覺,從而在達成內心深度渴望的過程中,是最真實的快樂。

03

小行動激發大能量。挑個書中的例子。

囊中羞澀的日子,感覺不到任何的富足感,信用卡該還款了,房租該交了,一星期沒有新業務,那么這時,做什么能讓我感覺好一些呢?如果我真的賺了大錢,我會做什么?答案是,我會去買那個奢華的意大利亞麻沙發。于是我真的去了那家目中無人的家具店,一屁股坐在沙發上,坐了相當長一段時間,心想,原來,這就是富足的感覺啊--品質。我的感覺好點了,自信心慢慢回歸。

當我的關注點沒有放在囊中羞澀的窮困感上,而是放在我渴望體驗的感覺上,一個微小但有效的舉動,讓我擺脫沮喪,重新振奮起來。

所以,當你找不到那種美好感覺的時候,可以找到與你渴望的感覺相匹配的環境。這些很小很穩的行為不會一夜之間改變你的生活,但會一天天讓他變成你愛的樣子。

就如妮莎.莫德里說的:我們忙于計劃忘卻忘了為了什么而計劃。丹尼爾.拉波特(本書作者)點燃你對渴望的崇敬,讓意義重新回歸每日行動。確實書中顛覆了我曾經對于成功的定義和對成功追求的意義,通篇讀下來,會讓你整個人對于生命,對于快樂,對于內心的渴望的認識,得到全新的梳理和升華,值得一讀。


無戒365極限挑戰日更營第19天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轉載或內容合作請聯系作者
平臺聲明:文章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由作者上傳并發布,文章內容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簡書系信息發布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推薦閱讀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