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教育問題,尤其是家庭教育問題,可以說魯迅是最有發言權的。
周海嬰在《記憶中的父親》一文中,引用了母親許廣平的話,來回答了魯迅的教育理念。許廣平說:“順其自然,極力不給他打擊,甚或不愿拂逆他的喜愛,除非在極不能容忍,極不合理的某一程度之內?!?br>
在家庭教育方面,魯迅認為中國中流的家庭教孩子大概只有兩種方法:
“其一,是任其跋扈,一點也不管,罵人固可,打人也無不可,在門內或門前是暴主,是霸王,但到外面,便如失了網的蜘蛛一般,立刻毫無能力?!?br>
此種方法培養的孩子,其表現多為脾氣暴,窩里橫,外面慫,心胸狹窄,目光短淺。進一步講,品行比較頑劣,做事從考慮不別人的想法,自顧自己的感受和一時爽快。這種孩子的養成不僅是家庭溺愛的結果,直接與父母教育背景、個人素養、為人處世有關,是受父母的直接熏染和遺傳。在這種環境中成長的孩子,與社會格格不入,不能適應和融入社會,長大后也不會成為對社會有用的人。
“其二,是終日給與冷遇或呵斥,甚而至于打撲,使他畏葸退縮,仿佛一個奴才,一個傀儡,然而父母卻美其名曰‘聽話’,自以為教育的成功,待到放他帶外面來,則如暫出樊籠的小禽,他決不會飛鳴,也不跳躍?!?br>
此種方法培養的孩子,其表現多為膽小怕事,束手束腳,尤其是存在嚴重的自卑心理。進一步講,就是思想和行為鈍滯。因長期受到家長“冷遇”“呵斥”的壓制,從小造就了一副奴相,無膽量表達自己的見解和想法,做事人云亦云。這種環境下成長的孩子,在自卑心理的長期壓抑下,通常是對人對事沒有自己的大膽和理性判斷?;蛘哒f,這樣的人不僅人生觀是扭曲,而且價值觀是黯然的。
以上兩種教育觀念是兩個極端,反觀思之,我們不難看出魯迅先生對這兩種教育理念是不贊成的,尤其是在今天的家庭教育中,更是不可取的,應該摒棄的。因為,“頑劣,鈍滯,都足以使人沒落,滅亡”。
我以為,教育孩子要尊重孩子的天性,多采取正面激勵引導,揚長避短,讓孩子在法律、德道的范圍內自由成長。要講究教育的方式方法,把握“鼓勵不護短,嚴厲不傷害”的原則,尤其是要從小培養孩子好性格、好品格、好品德、好思想,讓孩子在陽光下健康成長,將來成為一個對社會有益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