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幾天跟我老公在大量地聊子眾(我老公也是19人之一)。我們發現子眾雖然工作量看起來并沒有那么多(一周只需要1-2天到公司,有些核心骨干會多幾天)但是,我們的工作深度卻是一般公司的10倍以上。為什么如此大言不慚呢?且讓我簡單說說。
首先子眾不是用“錢”來團結大家的,我們團結大家主要靠“心”和“情”。
譬如我們剛開始設置每人一股進到子眾。本意是想最大程度地保證人與人之間的平等,真正實至名歸地讓大家感覺到子眾主人的感覺。然后在平等的基礎上,大家自己選自己想要做的崗位,當老師的當老師,做管理的做管理,做服務的做服務。全方位探索你自己,到底內心想要做什么,到底實際做什么最得心應手。當然每個崗位都有相應的崗位津貼,也都享用公司的所有提成機制。
所以子眾的崗位有一定的定數,也有大量的變數。因為在人遇到挫折時,她都會立刻去思考是不是我不適合啊,我要不要換個工作啊。
于是乎,大量的溝通就產生了。她不像常規公司,看在某崗位工資很多的面子上,她會壓抑自己,忍著自己,盡量讓自己去符合崗位要求。而在子眾,這些工作中遇到的困境都是我們直接暴露在外面的。我們之間會有大量的溝通,分析和反饋給當事人,到底是發生了什么。是你不夠勝任了,還是你遇到挫折的逃避模式模式在作祟?
總之,子眾玩的是“人”。所以,你可以想象嗎?人的所有七情六欲,人性的陽光和陰暗,祖宗十八代承襲下來的思維和行為慣性…………都是我們的日常工作需要去處理的。
如果說在常規公司,我給你錢,她們要的是員工的“理性”和為了達到目標你所付出的努力,員工們只需要根據某個崗位的要求,埋頭干活就好。那么在子眾,我們不僅僅享用股東們的理性,我們更享用了所有的人的感性,他的內在沖突,他的全部人生,全部都進了公司。“心”“情”“理”,全部都被調動起來了。
所以,子眾想要打造一個靈魂伴侶家園,可不是那么簡單的。在抵達靈魂的路上,有重重的來自于個人人設的大量障礙,也有重重的集體潛意識,讓你就是很難明白他人。
其次子眾沒有一套制度約束大伙。子眾人自從進了子眾,慢慢地都去到了“野生”態。不知為何,經營管理會自從成立以來,就在討論一套適合子眾的制度,但是公司都快開2年了,至今都沒有真正成型。我們行走,基本上都靠的是子眾股東的自我約束。譬如幾點開會,就幾點開會,遲到了就在群里發個紅包。公司平臺上15-16個課程的開設,好像也沒有出過什么大的紕漏。都還是蠻井然有序的。當然會有幾個工作拖拉的股東,偶爾需要接受來自外界的撕扯。而這個股東與股東之間的自然撕扯也是蠻考驗人的,你是否經受得住,是否能夠有智慧透過表象看見本質,是否可以療愈好自己的受傷感等等。
總之,子眾文化,雖然看起來工作量不大,但是去到內心的“震蕩”真是很大的。記得去年年底的時候,有一個非常溫順的股東要求退出,她說她實在是經受不住大股東們之間的爭吵了,雖然我們5個人之間的爭吵,從來不是針對她的,但是她說,她只要在現場,哪怕不在現場,她的心和情都會跟著我們一起共振。避之不及。
唉,這就是創業啊!
言歸正傳,繼續上篇,創業中的那些“坑”和領悟。
(三)關系的理順是重中之重。子眾是我的,還是大家的?
我的角色特別特殊。首先我是大家的朋友。其次我是大家的老師。(子眾文化所有股東需要聽過生命綻放課,了解子眾的底層設計“道”的熏陶,再經過3-6個月的考察,才能入股。現在股價已經是5萬了)再次,我是創始人,也有管理職責。再再次,我投資額最大,占股最多,說話份量也最重。
這些復雜的角色交織在我身上。在剛開始其實我沒想到,讓我能夠與大家真正平等,其實是很難的。
雖然在內心上,我完全證悟了“人人都是佛”,我在聆聽他人說話時,能夠隨時去到無比當下(且讓我吹牛一下)。但是實際呢,我說的每一句話在別人心里的分量的確是被加重了的。特別是我批評他們的話。寶寶苦哇,明明我說了一百句贊她的話,但是她往往回頭就只記得我說他的兩句批評的話了。(哭)這就是人間難度啊,難度啊!
第一輪關系的理順,發生在2016年底大股東之間。現在想來,我還是蠻感謝大股東們的。當時由于我稀釋了我大量的股權,招募了20個新股東進來。所以我們有三個人的股權是完全一樣的。都是20%。由于公司長期虧損,她們就感覺到了恐慌,恍惚間仿佛看到了陳秀芳身上的“獨斷專行”的鬼魅影子,(且讓我調侃一下,這兩位股東至今都是不相信我是證悟了的,估計都覺得被我騙了)所以,她們用各種方式想要拿回我的發言權。最早我們約定,我是可以有85%的發言權的。但是后來她們借著我們沒有成文的規定一說,不認帳了。事情演化到極致,最后,她們要求所有的公司決定,都要5個人(大股東)投票表決,而另外兩個只占一股,但已經進入董事會的兩個小股東沒有表決權。
然后,董事會出現了兩個派別。(流汗啊流汗)吵架到最嚴重的一次,差點就要摔凳子到頭上去了。
而那會的我,深陷在各種關系漩渦里,委屈而又無力。我發現兩邊都對我有要求,大股東希望我放棄我的一票決策權(其實我還一次也沒用過)不拿我自己的課程任何提成,一心一意為公司賣命,最好不吃草。而且她們認為這是創始人應該做的。兩位小股東覺得她們這是在用錢劃定等級和界限,用位置壓人,這是非常不合理的,典型的自私還自認為自己“高風亮節”。
累啊!(我在考慮要不要寫那么詳細,子眾的內幕,大伙會有興趣嗎?)
反正人性所有陰暗面,在那個階段,借著恐慌,全部暴露出來了。那是我人生第一次如此深度接觸人性。踏踏實實地感受了一把什么叫做“翻臉不認人”,什么叫做“顛倒是非”,也踏踏實實地明白了,在每個人的角度看過去,大家都在“為公司好”,都在以自己的方式表達愛。那個時候的我們每個人,其實都是混亂的,到底是自私,還是為公司好,也早就分不清楚了。
那會的我,其實并不想得罪任何一方。于我而言,我一直在找一個中間策略,能夠讓兩邊都滿意的。但是老天的旨意還是很明顯的,后來的事態進展,越來越讓我發現了,原來這不單純是利益問題,更深層的是,兩種意識形態的經營管理方式的爭奪戰。
大股東那方,更希望的是傳統的管理方式,譬如提高會員課定價(從2680一年年價,訂到3600元以上)。聘請專業的員工,來做事。包裝老師,樹立一個權威老師的形象。做那些更有利于公司生存的決策,譬如把公司空余場地租出去。
而我的經營管理思路,完全不是這樣的。從底層邏輯開始都是不一樣的。譬如,我天然地認為,子眾文化是老天給的,只要有價值就一定會生存,如果生存不下來,我絕對不強求。所以,我很少去思考生存危機的問題。而我考慮的是,當前子眾的股東和會員需要什么。譬如我就不愿意把場地租借給其他的公司和機構,因為每個公司的課程,她所處的能量層級是不一樣的,有些公司輸出的能量就是“精神控制”的能量,表面上看講的頭頭是道,但是底層都是恐慌和控制,所以那些課程是沒辦法給人帶去真正的放松和自在的,相反還會混亂子眾的初心和能量場。特別是子眾在“內力”還比較小的情況下,最好不要去賺這些“燙手”的錢,這些錢怎么來,將來一定會怎么走。子眾為什么要自己培養自己的老師?就是因為子眾想要保證子眾對外輸出的課程,都要是能真正帶給人輕松自在和智慧的。
而讓子眾文化聘請員工,更是違背我開公司的初衷的:
因為在我看來,公司是依人而設的。我們25人開公司,就是希望通過開公司,我們學習成長起來,并通過我們的分享自動造福他人。我們股東們弱的時候,就用“弱”跟他人鏈接。會員課還不成熟,那我們就定價低一點,我們賺心安理得的那份錢。我們股東人強的時候,就以“強”跟他人鏈接。總之,弱有弱的好處,強有強的好處。何必讓自己錯失了鍛煉自己的機會,聘請員工,企圖把公司包裝得很強,強行拔苗助長,那是違背天道的。
……
總之,表面上看,是人際沖突,實際上是兩種意識形態打在一起了。誰也沒辦法說服誰。
糾纏了3-4個月,各有各的道理,公司需要也必須有一個確定的方向。最終在一大堆機緣的啟示下。我選擇了收回所有的大股東股權,而我真正實至名歸,成為唯一的大股東。這個事情一完成。終于耳根清凈無數倍啊,爽!同時也要感謝第一批來幫我搭臺子的大股東們,讓我經歷了強烈的波峰波谷式的情感震蕩后,最后我正式上馬的時候,有種"一馬平川"的感覺油然心頭。
記得有一次我跟失聯許久的大股東們聚會,我說出了我的真心話:
我認為,剛開始陪我創業的人,絕對是生生世世緣分最重的人。是你們幫我搭好了臺子。也是你們讓我看清楚了我身上的一些局限,讓我從簡單,了解了復雜;讓我徹徹底底了解了人性,有了真正講"人性"課程的資格。你們也讓我了解了無常,一切的緣聚緣散,都需要去尊重,不用害怕分離。你們也讓我看到了我自己獨特的公司經營思路,并且有能力真正去貫徹它。
這是我人生最最寶貴的財富。
如果讓我的人生再選擇一次,我還是會選擇跟你們配戲,感謝你們的真實的全情投入,讓我了悟這么多。
自己與自己的關系,自己與公司的關系,自己與創始人的關系,在創業的前2年,幾乎所有的股東都在經歷著各種各樣的心路歷程。每個人進子眾的初心都經受了一次次的考驗。你到底為什么而來?是來療愈自己的,還是來投資的?是來幫助秀芳的?還是真正想為大眾做點事?是來開創事業的,還是想要僅僅得到他人的關注?
坦白說,子眾第一批股東進來的時候,動機是完全不一樣的。歸根結底都是因為緣分進來的。而經過1年半的洗禮后,股東們都開始真正認清自己了。子眾的凝聚力怎么來的?從一次次內心的雜質脫落而來。
(四)創業者的意志力,是創業過程最需要被磨練的。
坦白說,我并不算一個意志力很強的創業者。我的意志力都是被逼著磨出來的。
在創業過程中,累到不行的時候,我常常想逃。
但是我發現老天還是很狡猾,(且讓我把那股隱形的能量叫做“老天”)。它總是不讓我死透。每當我熬不動了,它總會“塞”給我一些“糖”吃。譬如,有一次我快要累倒的時候,它會安排某些個學員,有些不太跟我聯系的人兒,莫名其妙地發一些表達感恩的微信給我。
譬如,我遇到一些困境,反反復復在小區散步的時候,它會在我的心頭注入一句話:天將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
總之,在經歷無數次意志力的考驗后,我終于深刻的明白,其實創業跟任何人無關,只跟自己的心有關。別人支持也罷,詆毀也罷,都是別人。創業歸根結底,是完成自己的一個心愿。而完成心愿的過程中,總會有誘惑和恐懼的事件,交替得上演,磨練你的初心,直至它堅不可摧為止。
那個時候的你,才有真正的實力去迎接你的巔峰。不然的話,成功來的太快太容易,絕對是災禍。
(五)創業者的受苦能力,是在鍛造創業者的心胸。
子眾文化的股東里,有好多個是屬于大地屬性的。她們忍耐力極強,忍辱負重的本事遠遠在我之上。
譬如有一次,有一個股東接到了一個別人質疑她的短信。短信發了一整天了,她自己就讓自己停在這里,去感受這份質疑,一點都不忙著替自己解釋。讓我非常佩服。
我想起了《金剛經》里,佛陀說到過有一世他就是做忍辱仙人的。吃得苦,忍得辱不計其數。
而我最缺乏的就是這種能力。
在創業過程中,我后來發現,子眾文化太倡導表達真實的自我了,以至于少了這一塊的修煉。因為我們有時候正在通過表達,讓自己避開那份受質疑的苦。而解“苦”的唯一方法,就是受苦,并在苦里面拿到它給你帶來的智慧和膽量。
譬如,子眾認為所有的人當他表達自己的不滿時,只是在表達一股氣,而這股氣,你若能接下來,那個事也就結束了。
就好像一個石頭扔進了大海一樣。
她說對了也罷,說錯了也罷,都是她的表達。為什么我們要為自己辯解呢?為什么我們就不能承受一些委屈呢?
隨著我們的事業越做越大,我們要承載的人和評論都會越來越多。如果創業者的心胸就那么點大,那么事業其實在你選擇保護自己的那個心念升起的時候,就已經嘎然而止了。
厚德載物!我送給37歲我自己的座右銘。
(五)如果子眾一直不盈利,到底有多少股東會熬到最后?
今天我面臨了一個股東申請退股,也面臨了另一個股東告訴我說,秀芳姐,我想我會是那個陪你到最后的那個人,哪怕公司到最后只有兩個人了,我都會陪你一起走。
雖然我骨子里非常自信,我相信只要子眾不改變初心,子眾人不斷注重品德的修煉,不斷地去看破自我,挑戰自我,服務大眾,我完全不覺得子眾會倒!
相反,子眾會以一種引領者的姿態,成為越來越多公司學習的榜樣。因為,真正意義上的"以人為本"真是很難做到,但是子眾一路實踐著。也造福了不少我們的有緣人。
盡管我很有信心,我的老公(他是真正的投資方)也很有信心。
但是我依然要去考慮這個問題,子眾一直不盈利怎么辦?團隊慢慢都散去了怎么辦?
答案是,
那到時候再說吧!
不管前程到底如何,至少我們精彩過,哭過笑過,鬧過,愛過,領悟過,幫助過他人,與無數鮮活的生命遇見過,共振過......
這就是我們開公司的意義......
2017年12月15日晚上7點,家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