價值觀這個詞看起來高大上,上流社會和教育系統又經常講這個詞,但真正懂得這個詞內涵的人卻很少,非常非常少。
要知道什么是價值觀,首先要知道什么是價值。
價值是事物對某人利益關系的度量值。這個定義中,事物是價值客體,而人是價值主體。所謂利益關系,指的是價值主體對價值客體的主觀需要程度。你越是需要的東西,其價值就越高。
價值是基于主觀選擇的,或者說,只有當人進行主觀選擇的時候,事物的價值才會顯現出來。選擇對象有兩種,一種是事,一種是物。
先說物的選擇。當你花5塊錢買一瓶啤酒的時候,你其實作出了一個選擇:在5塊錢和一瓶啤酒之間,你選擇了后者而舍棄了前者。這說明在此時此地,在你的心目中,這瓶啤酒的價值高于這5塊錢。
再說事的選擇。明天期末考試,今晚你選擇復習呢,還是玩電腦游戲?如果你選擇玩游戲,那說明在此時此地,在你的心目中,玩游戲會帶給你更多的價值(利益)。
價值的高低,用日常生活的語言講,就是重要程度。
一個人進行價值判斷的模式,就是他的價值觀。價值觀的本質是利益觀。
價值觀,毫無疑問,非常重要,它直接決定著我們會作出什么樣的行為選擇。比如買不買日系車的問題。如果你認為愛國很重要,那么你會選擇不買日系車。如果你認為車輛的可靠性和性價比很重要,那你很可能選擇買。
但是,價值觀不是決定選擇的唯一因素。如果你了解到抵制日系車會損害中國經濟,或者日系車的性能實際上沒那么好,這時,即使你的價值觀沒有發生變化,你仍然可能作出另一種選擇。
所以決定一個人行為選擇的因素有兩個,一是他的價值觀,二是他對選擇對象的了解程度。
價值論是關于善惡是非的學問。
什么是善呢?當面對A、B兩個選擇時,若你選擇了真實價值較大的選項,你的行為便是善的;若你選擇了真實價值較小的選項,你的行為便是惡的。
什么是真實價值?真實價值是你了解到一切相關信息后對事物的估值。真實價值只是一個理論上的值,是一個只有上帝才知道的值。實踐中我們只能取真實價值的近似值,即在充分了解相關信息后對該事物的估值。
任何人在做任何事的時候,都認為自己在做好事。但往往過一段時間后,才發現那是壞事。
所以說,這個世界上沒有壞人,只有蠢人。
價值是主觀的。同一瓶酒,對愛酒的人價值很高,對不飲酒的人價值就是0。扁鵲見蔡桓公時,蔡桓公認為自己沒病,不需要看醫生,所以醫生對他沒有價值。
價值隨情境(context)而變化。當蔡桓公意識到自己身患重疾時,醫生對他就有很高的價值了。
要注意,價值取決于主觀需要,而非客觀需要。無論蔡桓公患有多么嚴重的疾病,只要他不想看病,醫生對他就沒有價值。
?一切價值均可通約(統一度量)。這是貨幣存在的理論基礎。書和汽車提供的是兩種完全不同的價值,但都可以用貨幣來度量。不僅如此,愛情、親情、友情都可以用貨幣度量,道德、良心也可以用貨幣度量。看來拜金主義并不是那么不正確。
如果你不同意,請思考一個問題。當家中老人病危的時候,你愿意花多少錢搶救?20萬?100萬?1000萬?1個億?不管是多少(總之不是無窮大),這個價格就是你孝心的價格。
只有現實的對象才能提供價值。小時候我糾結于將來到底讀清華還是讀北大,事實證明是我想多了。
總結:
科學關心的是真假問題(true and false),價值論關心的是善惡是非問題(right and wrong)??茖W關心的是實然,價值論關心的是應然。科學研究是描述性的,價值研究是規定性的??茖W關心的是信度,價值關心的是效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