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未來智慧城市的模樣,我們或許可以從科幻大片中先感受一二:所有城市管理都建立在一個龐大而完整的可觸摸空間內,城市管理者僅需拖拽與點擊即可完成各項設置。這里具備龐大的數據采集、存儲、分析處理及使用的能力,無論你的需求是什么,都能在短時間內快速獲取解決方案。風華正茂科技為您詳細介紹。
回到現實中來。簡單地說,智慧城市就是通過各種智能感知、信息處理和網絡傳輸手段,能讓整個城市的運營實現更協同、更高效、更和諧。
我們離這樣的生活,還遠嗎?
其實,我們已經走進了智慧城市的維度。足不出戶網上預約掛號,一張IC卡就能付費;出行之前通過智能手機了解交通狀況免受擁堵之困;智慧安防則將讓我們提前獲知自然災害、危險事件,以做好應對和防范。
住建部公布第二批智慧城市試點名單,試點城市多達103個,比原計劃試點名額增加一倍,加上此前公布的首批90個智慧城市試點,目前住建部確定的試點總數達193個。巨大的市場空間正向整個行業敞開大門,對于企業而言,是否迎來了新的發展機遇?智慧城市究竟有多美?
推進智慧城市建設,是政府用一種更加理性、科學的態度來推進新一輪改革和城市建設的很強烈的信號,在政府推進智慧城市試點的過程中,企業有很多可作為的空間。
“試點”發出的信號彈
比較明顯的是,隨著智慧城市試點數量的增加,在某種程度上也體現了國家對于智慧城市建設的高度重視和大力發展的態度。
近兩年,各大部委紛紛搶灘智慧城市試點建設,在數字城市建設的基礎上,國家測繪地理信息局正式開展了智慧城市時空信息云平臺的建設及試點工作。
從各地耗費大量資金力推智慧城市的建設、到智慧城市項目的落地、再到國家智慧城市試點名單的相繼出爐。這一切都發出一個巨大的信號,智慧城市市場規模巨大,相關企業乃至整個行業都卯足了勁兒,懷著滿腔的熱情積極參與到建設當中。
說起地理信息系統在智慧城市建設中的作用,空間地理信息技術,應明確為智慧城市的重要基礎設施之一。GIS(地理信息系統)的地位好比生活中常用的水電氣、道路等基礎設施。
無論我們在何處何地,都離不開信息消費,而其中很重要的一項就是空間信息,比如地圖、空間定位等。GIS的應用就是為了提高決策的智慧程度,“在做出決定之前,利用大量的地理信息和精密的人文信息分析,對決策將產生的結果做一個模擬和預測,從而評估該決策是否科學合理。”
工作人員利用這些地圖服務,可在同一位置展現基礎地圖、行政區劃圖、衛星影像圖等圖層信息,足不出戶可快速了解關注區域周圍的環境敏感點和環保目標的分布情況,平臺可直觀動態演示區域空氣流動、污染物的擴散過程,進行空氣環境質量的實時動態模擬,為預報預警、規劃環評和空氣污染控制策略評估等提供技術支持。
根據國家信息中心信息化研究部統計,我國提出智慧城市建設的城市總數已經達到154個,預計投資規模超過1.1萬億元。目前已有70多個城市提出了智慧城市建設的內容。預計各地智慧城市建設將帶來2萬億元的產業機會。
現在,智慧城市試點數量顯然已經翻番,而2萬億這個數字勢必還會出現新的增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