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春
——席慕容
所有的結局都已寫好
所有的淚水也都已啟程
卻忽然忘了是怎麼樣的一個開始
在那個古老的不再回來的夏日
無論我如何地去追索
年輕的你只如云影掠過
而你微笑的面容極淺極淡
逐漸隱沒在日落后的群嵐
遂翻開那發(fā)黃的扉頁
命運將它裝訂得極為拙劣
含著淚我一讀再讀
卻不得不承認
青春是一本太倉促的書
賞析:
這首詩描寫了詩人走過青春之后,回首緬懷那逝去的美好而潸然淚下、感慨萬千的情景。
第一節(jié)開頭兩句就殿定了全詩的基調,當未來的或孤單或抑郁與過往的美好同時在頭腦中清晰可見時,淚水便汪洋恣肆——詩歌用一個動人的擬人句“所有的淚水都已啟程”,看似輕松的語氣,細細品讀,會意識到其中孕育了多少無可奈何。模糊的視線中,已經(jīng)不記得曾經(jīng)的曾經(jīng),美好怎樣流淌進自己生命的河流中,只記得,那么古老,那么晴朗,只是夏日已不再來。
第二節(jié)詩人開始了追索往事,想盡力去回憶起過去的點點滴滴,和“年輕的你”曾經(jīng)有過的共同記憶,只是,是不是“我們”已經(jīng)走得太遠了,“我”已經(jīng)不記得那曾經(jīng)了,只有“你”的影像那么飛快地穿梭過我的思緒,不容“我”挽留。抑或,詩人已經(jīng)泣不成聲,模糊的視線中“你微笑的面容”若隱若現(xiàn),逐漸地消失,像華美絢麗的晚霞——日落后的群嵐,淡淡地,淡淡地,退出我的視野。同時,如果更深地探索一下,冒著牽強附會的危險,從若“云影掠過”到“日落后”,我們可以大膽地想象,詩人端坐了整整一下午或者一整天,凝思,沉迷,痛苦,快樂,欲罷不能,直至最后的迷迷糊糊,一切都變得不再清晰,影影綽綽如晚霞漸漸褪去天邊,情感已達到了高潮,為下節(jié)做情感鋪墊。
第三節(jié)以一個暗喻開頭,“發(fā)黃的扉頁”可能是詩人記載青春的一本日記,也可能只是記載時光流逝的一本普通日歷,但不管怎樣,她是詩人回顧從前的一個載體,勾起了詩人悵惘失落。但是今不如昔,扉頁也變黃,時光不給人遐想,逝去的就是美好,剩下的,只是悲涼。因此詩人埋怨“命運將它裝訂得極為拙劣”,只因心中有結,無心欣賞。終于熱淚滿眶,一遍一遍,不忍卒讀,只是讀出了更深的傷感,或者是頓悟——青春,如此倉促。流露出詩人深深的惋惜和感嘆。
后記:
應人之邀,花幾分鐘時間寫了個賞析。發(fā)現(xiàn)很久沒有這樣正兒八經(jīng)地欣賞這樣的純文學——plain literature。順便提到今天上午給梅子上課,講到plain這個詞,我要她跟pure一詞區(qū)分開來。于是她說pure love,我就跟她解釋,plain也有純粹的意思,但它含樸素之意,而pure love是指圣潔的愛情,就像韓劇演的那樣。呵呵,她馬上自作聰明地機靈了一下:那“plain love”就是指老夫老妻之間的樸素真摯的感情咯。會心一笑,孺子可教。(^o^)
再回到正題吧。讀這樣的純文學,總是讓人不自覺地想起初中時明凈的友誼,清澈的眼神,爽朗的笑聲,還有親愛的語文老師,至今記得她上的《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多么渴望那個無奇不有的百草園!而現(xiàn)在,我們在以“有用”定義一切,看的是專業(yè)書籍,科學論文,聽的是英語新聞,看電影也是在練聽力。我們在為著一個所謂的遙遠的成功奮斗,而奮斗的途徑就是排擠掉所有悠然的心情,收起所有童年的純真,只剩下一個單純的渴望??墒?,當這個唯一破滅了,自己才驚覺:原來只剩下了一副骷髏,靈魂也干癟。沒有了賞月嗅花的逸致,沒有了手舞足蹈或嚎啕大哭的坦率。一切的一切,遺失在途中。回首艱難的旅程,啞然失聲。付出了多少,又得到了什么?執(zhí)著?頑固?孰是孰非?有人跟我說:“如果你只有一棵樹,當風吹雨打過后,你會什么都沒有;可是如果你有一片森林,即使火災過后,你依然會有陰涼,會有綠色,會看得見希望。”而那一剎那,我猛然發(fā)現(xiàn),自己僅有的那棵樹都已經(jīng)光禿禿了。枝繁葉茂?曾經(jīng)有過,可是現(xiàn)在,卻是頹然。幸而,還有生命,絕望地挺立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