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去年5月,我開始夜跑。我家Z先生,運動細胞比較發(fā)達,在我加入夜跑大軍后,他便喜不自禁的陪我一起。
說是陪跑,更多的像一個過度熱情的教練。不斷提醒我:注意配速,注意步頻,注意呼吸,等等。
我被他的熱心搞得不勝厭煩。因為我TM的就想按照自己的意愿跑個步而已,自己怎么舒服怎么來,并不想?yún)⒓玉R拉松,也不想被這些有的沒的束縛啊!
我抗議,他說,我這不是為你好,免得你運動完不舒服嗎?
可是舒不舒服我自己知道,比起運動的規(guī)范性,我更在意運動中的樂趣和放松好嗎?
在我抗議無效,他依然樂此不疲后,Z先生被我果斷拉黑。
從此以后,我自己出行,不帶他玩。
直到他求饒,保證再不好為人師,我才又和他一起。
我們在跑步的時候各自帶著耳機,按照自己最舒服的配速,甚至不用一路陪伴,在一個約定的終點集合即可。
我對這樣的狀態(tài)很滿意。
我發(fā)了條朋友圈,我說,我能想到最浪漫的事,就是和你一起夜跑。最好的愛就是這樣:我們彼此陪伴,卻不互相打擾。
(二)
米米問我,另一半在工作上毫無建樹怎么辦?
她泄憤般的說了一堆她認為自己的先生很不上進的例子:
比如,英語忘光,給領導翻譯個材料都不會,每次都得米米捉刀。
比如,EXCEL不會用,做個表能熬一宿,最后米米看不過去,花了一個小時幫他從頭梳理了一遍。
比如,寫個報告都語言不通順,被領導當場責問“語文是不是學的不太好”。
等等這些。
米米口氣里有埋怨,有責備,更有恐慌:“他是不是一輩子都要一事無成?”
我覺得很奇怪,一個成年人,完成工作職責是自己的事,為什么要自己的伴侶來操這個心?我問米米,他如果以上工作完成不了,是會被開掉嗎?
“那倒不至于,我只是擔心他給領導印象不好,失去晉升的機會。”
我想了想,告訴米米,如果他根本不具備晉升的能力,你勉強幫他打造一個專業(yè)能干的形象,就算他因此獲得晉升,你覺得他會有對應的自信嗎?
內(nèi)心不夠強大,姿態(tài)怎能挺拔?
如果他根本不想上進,這些事情他覺得可有可無,自己都不尋求解決和突破的辦法,你使勁推著他走,累的是你的人,傷的是他的自尊。
終有一天,他會覺得,離開了伴侶,自己其實什么都不是,越來越?jīng)]動力。或者終有一天,他會對這種推動厭倦,反而弄巧成拙。
這種狀態(tài),本不該出現(xiàn)在一個正常健康的關系里。
米米傷心的說,我好像一個失敗的家長。付出全部心血,卻不被理解。
米米啊,本來愛人就不是我們的子女。他們有對自己行為負責的能力和義務。我們沒必要,更沒有權利,把本該他們履行的責任給剝奪。
所謂“為他好”,其實就是一種控制。因為對他沒有信心,所以要自己操刀。可是,這個人不也是你選的嗎?你太專注他現(xiàn)在的短板,忘記了,他曾經(jīng)無比吸引你的模樣。
試著放手,你的另一半,他的成長歷程,本不該是你過度操心的對象。
(三)
小依的兒子今年上幼兒園。
據(jù)她描述,在分離的那一刻,兒子倒是沒怎么哭,自己卻心如刀絞,哭得不能自已。
小依一邊說著,一邊又紅了眼眶,不斷用紙巾擦拭著眼角。
我們都勸她,放輕松啦,兒子總歸要長大的,以后要讀書、結(jié)婚,組建家庭,終究要離開你的。
“我不!”她堅定地說,“以后我兒去哪上學,我就住哪,去外地,我就在他學校旁邊擺個攤賣涼皮!將來他結(jié)婚也必須跟我住一起,絕對不能跟我分開!”
我愕然,小心翼翼的問她,你說的可是真的?
“那當然”,她深以為傲的表情告訴我,她并不是一時沖動,“我絕對不要和他分開,他去哪我就去哪。哼哼。以后我肯定是個難纏的婆婆,未來的兒媳婦,對不起啦!誰讓我兒這么可愛,你把他搶走了呢!”
我特別震驚。
雖然知道武志紅書中的“巨嬰”是如今社會的普遍現(xiàn)象,卻沒想到自己身邊就有一個“巨嬰”。
在武志紅的理論里,嬰兒最初用哭聲獲得一切回應,便以為自己能控制全部。而成年人也有這種心理,以為自己可以控制一切,這便是心理上的巨嬰。
小依大概不知道,在家庭關系中,最核心的不是親子關系,而是夫妻關系。
小依自己其實就是一個巨嬰,表面上看,她對兒子是依賴,其實也是一種控制。因為無法控制自己的丈夫,轉(zhuǎn)而把愛投射給兒子。因為知道兒子最終會離開自己,于是要牢牢的控制他的人生,讓他不能擺脫自己。
我沒有評價小依的觀念,因為我知道這種觀念肯定不是一天兩天形成的。
我只是非常擔心,那個從小就被控制人生的孩子,將來他無法擺脫這種宿命般的輪回,他也只能變成另一個巨嬰。
(四)
周圍的人都覺得我很瀟灑,很多事不在意。
對待伴侶如此:Z先生長期駐外出差,我從不查崗,也不在意此刻他跟誰在一起,在干嗎,若彼此都有時間,可以視頻說半個小時的話。若沒有時間,一句簡單的問候也能代表彼此的牽掛。
對待孩子如此:很多非原則性問題,我一向不怎么干涉。比如大家都忌諱的吃甜食看電視,我的理念是,只要每天好好刷牙,適當吃甜食不是大事。只要說好看電視的內(nèi)容和時長,每天看一集英語動畫片也完全寓教于樂。
對待家人也如此:我不會要求幫我?guī)Ш⒆拥母赣H,必須每天給孩子吃什么、穿什么、幾點睡、幾點起。在大的時間表里運行每日的程序,在孩子健康的前提下,這些都不是大問題。
說到底,我并不是一個有控制欲的愛人、媽媽、家人。
當然,我也有我在意的事情。比如孩子的衣服鞋子必須合身好質(zhì)量的,必須我和Z先生親自購買。比如每個月的生活開銷Z先生必須按時按量轉(zhuǎn)給我,呵呵。
除此之外,哪有那么多的事情要去控制?
米米也略帶疑慮的問我,自己不過問,搞砸了怎么辦?
能有多砸?成年人做事自有一套自己的方式。無非是殊途同歸而已。
控制,歸根結(jié)底,是沒有放手的信心。對人沒有信心,不確定事情交給他做,結(jié)果離自己的期望差多遠。也是對事情沒有信心,不確定最壞的情況是不是自己能承受的。
可是人生在世,如果光顧著控制,哪能體會有張有弛的樂趣呢?學會選擇性的放手,是我們在家庭中,逐漸有了話語權之后,很重要的一課。
只有這樣,我們和對方的人生,才能更完滿,更充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