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思維是從我落到地上才開始的,不為別的,因為屁股非常得疼。
我爬起來,看看四周,我想搞清是誰在攻擊我。沒想到我的眼睛里射出兩道光芒,我覺得挺好玩兒,可玩了一會兒,也沒有啥意思,倒是天上突然云霧繚繞的。
我的眼睛很快恢復了正常,我疑惑地摸了摸還很疼的屁股,疑惑歸疑惑,在沒有找到任何正在移動東西的情況下,很快我就忘掉了這個問題。不過,隱隱約約似乎有兩個好伙伴一直陪伴著我,一個紫蘭,一個白靈芝。她們到哪去了?好半天都沒想明白,我就覺得特別無聊。
我站在那里正無聊,突然聽到一陣嘰嘰喳喳的聲音。這聲音我好像能聽懂,接著便看見一群模樣和我差不多的家伙。
他們很快就來到我的身邊,圍著我問長問短。好大一會兒,我才搞清楚,原來他們聽到這里“轟隆”一聲巨響,這才跑來看看動靜。
大家七嘴八舌的,有的問山頂上大石塊怎么沒了,有的問我怎么是石頭做的,還有的問我是不是山頂那塊石頭變的等等。
這些問題我一個也回答不了!我只覺得他們有一種很親切的感覺。觀察他們的舉止,我很快學會了爬走跳跑。
他們告訴我這里叫花果山,我就問啥叫花果山,他們說不清楚。他們還告訴我和他們一樣是猴子,至于為啥我們是猴子,他們同樣說不清楚…
他們都叫我“石猴”,還很羨慕我有了“名字”,因為“名字”是人類和神仙才有的,這樣就很容易區分開每一個,不像他們同樣的太多…
什么人類啊!神仙啊!我才不管呢!我對“石猴”這個名字是很有意見的,因為我看到的石頭可比他們多得多,我不過是一塊會說話,會跑的石頭罷了。如果有一天,我不會說話也不會跑了,我還不是跟他們一樣,而且同樣的更多……
我很快就和他們打成了一片——攀枝摘果,扯草編裙,豎蜻蜓,刨草根覓小蟲,剔指甲,戲水理毛…真乃“山中無甲子,寒盡不知年”。
這一日,我和眾猴猴在樹蔭下避暑,旁邊是一溜小溪,這水透徹清涼,眾猴猴擠的擠,挨的挨,呼男攜女,都下淺水里戲樂。
一猴猴問這水是從何而來,眾猴猴皆說不知。一個赤尻馬猴跳將出來:我等多有閑暇,何不來個逆水求源!
眾猴猴都道:同去同去。
于是乎大家呼啦一下都跟上,不肯落后,我自然也一同前往。我并不是明白“逆水求源”是個啥意思,只是覺得很有氣勢,聽不懂的也許就是他們所說的“學問”吧!
我們順著小溪蜿蜒而上,攀爬山石,一去十數里,盡頭乃是一股瀑布,從高高的山嶺上緩緩落下,嘩嘩有聲。
他們都大叫:有誰敢進入這瀑布中,又能全身而退者,我等便拜他為王。
呼和再三,無人敢去。我站得太靠前,不知被誰一推,慢悠悠滑向瀑布。無奈,我閉上了眼睛,縱身一躍,我以為要落入水中,不想是一座鐵板橋,橋頭滿是各色花木,盡頭直達一個山洞,洞門邊還有一個寫著字的石牌,這些字也許認識我,我可不認識他們。我轉身一看,這股瀑布倒象一個簾子遮擋了外界的視線。
我跨過鐵板橋,徑直走進山洞。洞內十分寬廣,家用器具樣樣都有。我一時很高興,有這里遮風擋雨豈不是正好?至于剛才是誰推我,早忘到九霄云外去了。
……
好一番躁動,眾猴猴全部進入洞里。又一番搶奪家具,眾猴猴這才安靜下來。
我被推上了石洞正中的高臺座位上,他們說給我“加冕”,然后我便被戴上用葛藤編成的“王冠”,緊接著猴猴們個個序齒排班向我跪拜,嘴里還喊著“千歲大王”。
我不知道這千歲大王有什么作用,我就問千歲大王是個啥玩意?他們說這是個“官”,這里所有的猴猴都要聽我的,而且我能做任何我喜歡的事兒。
我說從今天起我就叫“美猴王”。他們個個都大聲喝彩。我暗想:原來,當官還有這個好處,今后總算不叫“石猴”了。嗯!這個官就當當何妨?
PS:有盆友問我的文章前后閱讀兩次,有些幾乎面目全非。我告訴他我總在更新。因為它們畢竟沒有“火”起來(那些大神的文章閱讀量成千上萬我至今閱讀量最高那篇不足900,喜歡個數總數還不如人家單篇,這就是我們之間的差距!!那些名篇說實話絕大多數都是經典之作!有時我就很灰心……)。也許它一定有毛病。是病,就得治。從2015年11月20日聽說了簡書,22日發表《大圣歸來》連載,到12月29日發表《悟空新傳》,我一直保持這個傳統。這個《悟空新傳》是我讀完《西游記》的感想(去年才把這本名著讀完),我想用另一種方式來解讀這部名著。(站在悟空角度看世界)而《西游記》中最有代表性的就是孫悟空這個角色,所以才有這樣的連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