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愛情美滿,全靠自我感覺良好”

《馬男波杰克》第四季回歸了。看完全季,被戴安和花生醬先生的愛情結局驚到了。

如果你還沒看過這部動畫片,這對情侶是這樣的:

戴安是個嚴肅、內向、有點才華的女記者,他的老公花生醬先生(一只擬人化的狗)是一位永遠正能量的甜心男。

最后一集里,他們倆討論自己的新家,戴安說自己一直想要一個“Belle-room”: 《美女與野獸》里,野獸送給貝拉的那樣的古堡圖書館。

搬進新家后,她發現老公真的幫她實現了這個幻想。

可戴安卻在此時崩潰了,覺得老公簡直就是胡來。

戴安:你怎么覺得我會喜歡這個?

我以為很多女孩都會因為找到一個這樣使勁愛自己、滿足自己的好男孩開心。不過,新來的同事輕描淡寫了一句,“你不懂,戴安這種好男孩恐懼癥,還挺常見的。”

我請她定義一下什么叫“好男孩”。

她說,“就是特別實誠地對自己女朋友好吧。”

“對你好還要怕?”

她是這么解釋的:一開始,為了愛,男孩們什么都能接受、能容忍。好男孩更能忍。但長期浸泡在溫柔鄉里,女生會漸漸放松警惕,卸下防備。

她的男朋友家庭條件一般,但對她特別好,省下飯錢也要給她買很貴的禮物。每個周末去她家,做飯、洗碗、打掃都包了,走時還會把所有垃圾都帶下樓。有天她加班,為了不打擾,他在她家樓道里坐著等了兩個小時。

一開始她都盡量保持獨立,不讓男友遷就自己,但久而久之就習慣了他的好。終于有天,因為女孩和朋友聚會回家太晚,他們大吵一架,男友氣得把床單都撕破了,沖她吼道:“我告訴你,我忍夠了!”

她嚇哭了。雖然已經和好,但她說:“誰知道他能忍多久?”

聽完她的解釋,我有些明白了。怕對方太好,其實是怕這種好會消失。

我有個朋友也交往過一個對她很好的男友,是位巴西柔術教練。但有一天她突然宣布兩人分手了,在我的追問之下她終于說了實話:“他說他就是喜歡我這樣大只的女孩。我惱羞成怒,和他大吵了一架。”

她一直很介意被任何人視為“大只女生”。

有些男生也會這么想,如果自己的伴侶和他說,“我不在乎你賺多少錢,我就是很喜歡你這個人”,他們會更加不安,覺得對方是在安慰或是可憐自己。

他們的癥結在于錯判了自己,誤以為只有經過美化的版本才值得被愛,真實的自己一定會遭人嫌棄。

有時即便對方告訴你,“我就是喜歡你這樣的”,我們也不愿相信。

多少美好的愛情,就這樣被自我懷疑扼殺。

但我也不否認,確實有不少男孩女孩在愛情里不夠成熟。他們尚無能力愛上真正的你,只是對想象中的你執迷不悟。

一種夸張的說法是,每一段感情里都有六個人的參與:我,你,你所了解的我,我所認識的你,你想象中的我,我想象中的你。

5 年前的豆瓣熱片《和夏茉的 500 天》,講的就是這么個故事。從一開始,電影就是從男主湯姆的視角講述的,其實片中的夏茉并不是真的她,只是湯姆眼里的夏茉。

因為有相似的音樂品味,湯姆覺得自己與夏茉命中注定。還是要妹妹瑞秋一語道破真諦:“僅僅因為一個漂亮姑娘和你喜歡一樣的怪咖玩意兒,并不代表你們就是靈魂伴侶了。”

可當夏茉告訴湯姆她不相信愛情也不需要男友時,他依然執迷不悟,覺得夏茉就是自己的女神。

愛情中,一些人的好,也這樣建立在他們的執念之上。

事實上,生活里沒有什么男神女神,每個人都是值得被愛的普通人。

像《馬男波杰克》里的大部分角色一樣,我們每個人都有不少缺陷;要變成更好的人,我們都有很多工作要做。

但在自我鍛造的過程中,我們不應該剝奪自己被愛的權利。

一個遺憾的事實是,如今說服自己不值得被愛,變得越來越容易。隨便一個身高體重或是收入自查表,就能把我們打趴下。有時我們甚至不會意識到自己正在打壓自己本有的價值。

我們把這份自我打擊埋在心底,一直不把它說出來,把它討論個明白。它就這樣漸漸變成自己的第二天性。生活里的好事情被我們搞得一團糟,遇見的好伴侶也被我們趕跑。

這真的太不合理了。所以我想試著給你一些具體的建議:

1、下次再被表揚,試著接受它,贊同它。甚至可以回應對方:對啊,我一直都這么厲害。

2、當伴侶告訴你,TA 并不在意你自認為的某一個“缺陷”,試著相信 TA,并為之高興。

3、早起對著鏡子給自己加油,真的會有些用:對自己苛刻要求沒有錯,但也請試著勇敢地自我感覺良好。

畢竟,美好的事情,在你相信它之前,是不會發生的。

讀后思考:

你曾經因為自我懷疑,把最在意的人使勁往外推嗎?


?頭圖來自《馬男波杰克》

最后編輯于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轉載或內容合作請聯系作者
平臺聲明:文章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由作者上傳并發布,文章內容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簡書系信息發布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推薦閱讀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