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年了,只有在路上,我才感覺我是個父親。”當看到電影《失孤》里雷澤寬說句話時我情不自禁的在電影院里流下了眼淚。我透過淚光恍惚能看見在一望無際的天空下,在廣闊無邊的平原上,在崎嶇曲折的山路上一個騎著摩托車,頂著風,頂著雨,頂著烈日尋找孩子的平凡父親。
電影沒有闡述多么美好的親情故事,講述的只是一個簡單父親的堅持與執念。常說父親是一座宏偉的山,他們的愛不會輕易說出口,只會像影片中的父親一樣,不要命的踏踏實實的給你所需要的一切。他們很享受上天賦予他們做父親的權力,而雷澤寬也如同大多數孩子的父親一樣幾經奔潰的他還是不想放棄對孩子的尋找。
15年的晨光與黑夜,跨過了山河大海,穿越了人山人海,在最后他得到的僅僅是這樣一句話:他來了,緣聚,他走了,緣散;你找他,緣起,你不找了,緣滅。
或許彭三源導演想告訴我們的除去打拐外更多的是愛的意義。血緣這種東西真的真的很奇妙,他不僅賜予了父親變得偉大的力量,也將幸福給予人們。就像影片里雷澤寬的執著一樣,也像曾帥找到了自己的家人露出的笑臉一樣。我打心底崇拜這個頂天立地的不畏艱辛尋找孩子的男人,在那么多年的時光里,我一直不曾想過自己的叛逆對父親造成過多大的傷害,也沒有想過原來父親是這樣的愛我。我一直不是一個聽話的孩子,在剛上高中時一直為一些小事和父親鬧得天翻地覆,不給他任何好臉色看,從不主動和他說話。看完這部片子后突然想起了他對我的諸多好,想起了我上晚自習他一直在校門口等我下自習送我回家,想起了我說餓了他立馬給我做好吃的,想起了小時候坐在他背上玩的場景,想起了我提的任何要求他都基本滿足了我。或許是因為和他距離得太近反而忽視了他對我的愛。
父親總對我說他這輩子對不起我,沒有給我創造良好的條件,沒有給我買房存錢,他好沒有用。說這句話時,我還在讀高三,跨過了兩年的時光我已慢慢的長大,明白了父親的許多苦衷,我看著他日益蒼老的面孔就像看見電影里雷澤寬逐漸蒼老的面孔一樣。我相信自己的未來在我手里,相信即使不依靠父親也能闖出一片屬于自己的天地,所以我從未因為這件事怪罪過父親,我反而到現在才知道父親心里這么多年來對我的愧疚感。
雷澤寬說:“我不怕死,我只怕老的時候沒有回憶。”他是成千上萬父親的縮影,是所有失去自己孩子的孩子父母的精神支柱,世間所有的殘酷,冰冷都阻止不了他對我們深層的愛意。
高考結束后我執意要外出打暑假工,他千萬個不同意,叫我留在家里好好休息,我最后執意要走,一天給我打許多電話問我好不好,我隔著電話的那頭告訴他什么都好。雷澤寬最終還是沒能找到自己的孩子,反而在路上找到了許多人的孩子。他跑遍了大半個中國,筋疲力竭,他有想過放棄,但愛讓他堅持了下去。這么多年的年華走過,他的愛不懼千山萬水的尋找屬于他自己的幸福。如今他依然在路上,走在世界的每一個角落,他始終堅定的相信他的孩子還在等他。
電影的魅力就在于其逼真性,來源于生活的藝術高于生活,而導演給電影以愛的情感,從這一點講這部片子就是成功的。愛從來都不畏懼千山萬水,在每一個愛的背后都住著一個不屈的靈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