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十笏園有感
十笏園是中國北方地區的漢族古典園林袖珍式建筑。始建于明代,園中的硯香樓原是明朝嘉靖年間刑部郎中胡邦佐的故宅。后于清光緒十一年(公元1885年)被濰縣首富丁善寶以重金購得,在硯香樓的基礎上建了整座園林。
十笏園被稱作“丁家花園”。十笏園位于山東濰坊市胡家牌坊街中段,坐北向南,青磚灰瓦,主體是磚木結構,總建筑面積約2000平方米。因占地較小,喻若十個板笏之大而得其名。
今天帶女兒去丁家花園游玩了半天,而她還是喜歡十笏園對面的圖書館里的書和手工……
家母姓丁的原因,所以很早就有去丁家花園的想法,終于今天閨女放假得以實現游園機會。
古建筑的美在于錯落有致,前呼后應,灰墻黑瓦,古樸典雅……
一路走過仿佛感知到穿越時空后中春的晌午,園子里妻女成群前呼后擁的安享陽光、綠樹、花香……
那個時期的女子可以兩耳不聞窗外事,一心只懂相夫教子的日子是坦然自若的踏實吧!現在呢?只看到女人和老人推著孩子低調的走過,仿佛滿園春色視若無睹的樣子,偶有停留也不過拍張照片倉促離開了!究竟忙忙碌碌是為了什么?這么急著趕路又是為了什么?
浮躁的時代浮躁的社會怎容得下不浮躁的靈魂?忍不住思考自己一天到晚忙碌的不行,收獲了什么?失去了什么?舍得之間平衡了嗎?一連串的問號整的自己一個頭兩個大的感覺……
特別從圖書館出來到站牌時發現馬路中間躺著一輛電動車~車禍現場,母子二人依偎在一起。母親三十多歲,穿紅色大衣,黑色打底褲左腿膝蓋處擦掉了餃子皮那樣大的窟窿,左手手背淤青,掌心右邊擦掉一毛硬幣大小的手皮連在手掌上,滲出鮮紅的血液。男孩五六歲的樣子,眼睛里全是驚恐和淚花,左臉顴骨處擦傷了一塊硬幣大小的通紅的低印,嘴角流著血……
我蹲下來問“你們怎么樣,傷到哪里了?腿能動嗎?孩子張嘴巴阿姨看看,刑事車輛呢?媽媽帶著哭腔告訴我從后面一輛電動三輪車把她們撞倒后逃逸了,當著孩子這位媽媽在努力控制自己不哭出來!先報警,報了在等警察過來。孩子爸爸呢?在路上了……”兜里還有餅干,塞了一包給孩子,安穩了她們幾句,22路來了,公交車小心的離電動車很遠沒有進站就停下來,我和女兒默默的上了車,心里久久不能平靜……關鍵的時候拷問良心和道德的時候,現實就是這么慘不忍睹,諸多無奈啊!
到家閨女把最后一點作業寫完,明天閨女全力參加寶貝王廣場每周末和節假日組織的“奔跑吧,少年”
感恩另外兩位朋友的信任支持,很榮幸的可以去當助教老師,可以全程記錄一天的美好,做成簡書宣傳片幫助宣傳,太棒了……
收完兩個重要的郵件,洗澡休息。
有家、有愛、有幸福、有期待這大概就是生活最美好的饋贈了,多年后回憶起來也全是充實與精彩,感恩每一位可以稱為朋友和老師的親們,晚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