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錢去衡量幸福才是最傻的決定

青年Leo

Leo是一個出生在一個海濱小城的一個普通人家的孩子,六年間去過臺灣去過日本,而他最喜歡的還是他家鄉的海,根據Leo說。他家鄉的海,一望無際的,他想起他兒時和小伙伴們暑假,在海里暢游的快感,卻在大城市迷茫了下來,而如今,Leo又回到了故鄉北海,與他的小伙伴也就是我們談論著工作上的,點點滴滴,帶著辛酸和苦感Leo要比同齡人的經歷比一般人好多了,在日本留學了3年,讀完了大學研究生第一站落腳點美麗的臺灣,在臺灣的臺中,從事著一份IT行業的工作,在這么多年里,Leo一直是IT行業銷售部門的一顆未來之星、從菜鳥做到了頭把人物的交椅,Leo說,在這么多年的摸爬滾打中,他最欣慰的還是他,而是和小伙伴們暑假,在海邊玩耍的情景。我手機那每年你在臺中的公司,都會去海邊,度假啊,Leo說是的,但那樣的海灘度假人與人之間是有防備的,隔閡著永遠是交談,貿易,還有那些充斥人性權益的,權力交易。

在這家公司Leo做的并不快樂,但是回頭想想,有日本留學的經歷比一般的大學生好找工作多了,Leo沒有辦法,在這個公司任勞任怨的做著,因為,有了固定的客戶,所以撂在這個公司,有著不錯的,關系,和不錯的人脈,他也不擔心自己未來的前景,但自己去很難在現在這個公司的管理模式下能夠長久發展的。Leo說你很難想象在臺灣,那種高強度的銷售工作,超出一般公司的KPI考核,由每天和各個部門的聯合開會,到去見客戶落實具體的銷售方案,幫助其他公司在IT行業,做得更好,Leo每天都是以一個膠皮彈人的工作狀態在奮斗著。職場磨的他已經沒有個性,他忘了在兒時,小伙伴們一起去玩耍時,海邊的那種嬉戲,玩耍結束后,大家都會在,海灘的海堤上,聊著自己的理想,以后我要做醫生以后我要做警察,Leo說,當時我只想當一個畫家。

在大學期間,Leo很有自己繪畫特長。Leo的爸爸是一個小商人,經營的自己的茶葉生意。媽媽是一個事業單位的工作人員,在他看來,事業單位的工作人員與同事的交談中,基本上是,孩子去了哪留學孩子考上了什么學校孩子畢業分配到了哪個單位,卻沒有想過,孩子,也能自己去自給自足自給自己養。高考結束的那天Leo和我們幾個朋友一起吃飯,Leo說,有的時候我并不想給父母走。Leo說以前我并不想走父母走的路但現在看來我覺得走繪畫藝術這條道路卻很渺茫不可行了,那天晚上也是我和Leo吵的最兇的一次我說你的父母能給你寶馬奧迪難道你就不想憑自己的力量去換一臺瑪莎拉蒂,或者保時捷嗎?

留學的Leo

Leo最后走了,回家后我上QQ看到Leo給我的留言“我還是敗給了現實,是我自己太天真了。”那次離別以后Leo和我就好久沒見了,直到有一天,他微信回我,我要不要去留學,我和他談論了很久,為什么要去留學?因為,父母想讓他學IT行業IT行業又是那幾年的大熱,作為料的朋友,當時我還正在讀大學,我也不知道哪條路是更好還是最好。所以那次我也做了個糊涂的決定,讓Leo聽從了他的父母,Leo在那個學期結束以后,以交換生的形式去了日本,主修IT行業。

在他看來,IT行業只不過是一個冰冷的數字,而沒有生活和藝術的包圍下過的很痛苦。他也想擺脫這種困境,但是在日本,IT行業也是那幾年的大熱隨著趨勢下,他認真的學習。他也沒有什么好抱怨他也不能有什么好抱怨,在這種情況下他選擇了一個自己并不喜歡的專業,每天在學習上熬的很晚。在這種事倍功半的情況下又很艱難也很痛苦的才拿到了自己的畢業證,當然,付出的刻苦也是有回報,Leo也成為了一個,IT學術的碩士,畢業回國,他投了簡歷到了一家臺資企業很幸運,在國內干了半年他被調回了臺灣總部。

在臺灣總不Leo也有兩個選擇,選擇一個是去運營部,一個是去銷售部,但是,他選擇了銷售部,因為運營根本做不來。其實好好想想,我們不都是這樣嗎選擇了一個自己都不愛的專業去讀完4年,等到,本科生碩士或者是專升本的途中,又需要繼續選擇了,那個當年錯選的專業再繼續,研究下去而已。我們沒有什么好抱怨的在這個途中,我們自己去摸索去探究,去實踐,失蹤告誡自己要堅持,還什么自己選的路跪著也要走完。到最后畢業出來了以后,從事的行業和我們實際工作相差的太多,有些人學了會計,去從事了銷售,有的人學了市場營銷去從事行政人力,有的人高中畢業想當老師,還沒畢業就當了少奶奶。很多沒有選擇自己合適的專業。

不知道為什么說到這里總有些傷感,在大學的途中,我選我選擇了一個自己喜歡的專業而讀著讀著發現我并不是那么喜歡當我想轉專業的時候我也理性地回頭想了一下,到底要把這個專業讀完還是重新來過,如果重新來過,那是不是對自己過去選擇的做了一種失敗的認可。但最終我還是讀完了那個我并不喜歡的專業。

現在的Leo

三年的工作經歷讓Leo已經從IT界的菜鳥做成了IT銷售的半個大佬,為什么不說他是一個大佬,因為他說他還沒有出名。只是在掙錢的功夫下他比一般人厲害很多。可是Leo并不開心。有次在暑期回到家鄉,他約我去海邊散步,他說,不知道為什么,家鄉海邊總有一種親切感,總有一種讓他能夠釋放的感覺,我問他,臺灣不是也有海嗎?你們公司不是也去海灘搞聚會嗎?他說,公司的聚會居心叵測,在公司的運營下大家去也只不過是交換各自的權利去維護自己在公司陣營中的利益。你很難想象一個再這樣。

在這樣黑色的壓抑的情境下,你是否還能看到藍天的美好,還有那種海天一際的感覺。你是否還在為沖浪的刺激有感。當然如果你玩的很開心,那不好意思在另一種程度上也是失去了你,來這一次集體度假的目的。說到這里,我微微一笑,我說了,是不是你壓力太大有點想多了,是不是因為工作的事情繁忙,讓你對職業充滿了一些惡意的幻覺,Leo說是因為城市化的進程,讓大家的壓力變得更大,讓大家去覺得更功利性的東西才可以保護好自己,掙更多的錢才讓自己有更多的安全感,每每聽到這里有我永遠的覺得廖是一個悲催的人,他一輩子只活在錢里面而不像我能夠活的那么輕松那么快樂,其實錢錢的多少,和快樂的概念是不成正比的,我認為快樂能夠帶給自己的成就感遠遠比錢或者權力來得更加實際。因為快樂可以從生活中的點點滴滴得到而我得到的錢再去換快樂,也許才是一種事倍功半的錯誤。未來的你還在路上,是句號還是感嘆號你也說不好。但別讓你的生活永遠都充滿問號。

最后編輯于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轉載或內容合作請聯系作者
平臺聲明:文章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由作者上傳并發布,文章內容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簡書系信息發布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推薦閱讀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