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語】1.學習的方法

子曰:“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


學過的內容在適當的時候溫習,不也是一件很愉快的事嗎?


這是《論語》的開篇第一句,說明這句話地位很高,很重要,這句話到底在傳達什么內容。圣人之書,每一句話都要細細品味,仔細琢磨,我們不能僅僅停留在字面意思上。


這句話告訴我們學習的方法,學是指把從無到有,把別人的變成自己的,學到自己身上。習是練習,不能今天學完了,了解了,明天就忘了,也不能學過了,僅僅是學過了,自己并沒有發生什么改變,這就不叫學,只有切記體察,不斷的反思自己的言行有沒有符合學的標準,有沒有按照學的要求去做,只有經常的溫習,經常的練習,經常的對比反思,真真正正的把學到的內容變成自己的行動,變成自己思想的一部分,這才叫學習。


所有的學習都是從模仿開始的,圣人怎么做,我們就學著怎么做,優秀人怎么做,我們就學著怎么做,照著做,照著學,這是最簡單省力的方法,但是想要改變自己,就需要不斷地溫習,堅持,直到變成習慣,變成下意識的動作,才算是學到了。


在做的過程中,不斷的體會圣人為什么要這樣要求,慢慢體會背后的思想,當有足夠的量積累的時候,就會發生質變,那就是證悟到了。


學習的過程中如何一會學這,一會學那,就做不到溫習,因此學習需要聚焦,認準什么事了,就堅持學下去,別東一榔頭西一棒槌,注定是學不好的,學不到家,學不到位,學不到自己身上。要知道,觀念如山,想改變需要很長時間的刻意練習,習就是刻意練習。


所以,學習要做到知行合一,知道了,做到了,才是真正的學習,知道做不到都是假學習,那就是做給別人看的,都是在裝裝樣子,賣弄學問,知識成了一件裝飾品,這是虛榮心在作怪,是假努力。


學習就是模仿,是整個儒家思想的根基,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先從改變自己開始,在能夠影響家人,影響周圍的人。


學習就是學著做模范,學著做優秀,從小事上開始做起,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學習是一個慢過程,急不得,快不得,經常學習,刻意練習,時常溫習,這中間會經歷想放棄,無所謂等負面心態,只有堅持下去的人,最后才能達到不亦說乎的境界。


學習就是模仿,學習就是刻意練習,學習就是要切記體察,學習就是要做到知行合一,學習不是為了玩味文字,學習不是為了賣弄才華,學習不是為了考試。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轉載或內容合作請聯系作者
平臺聲明:文章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由作者上傳并發布,文章內容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簡書系信息發布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推薦閱讀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