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假如全國每人捐給我1塊錢,我就有13億了”,這句話最初不知道來源于哪里,相信很多人做過這個發財夢,但也只讓它停留在了夢的階段……雖然讓人不問理由得捐出1塊錢很容易,但讓全中國每個人給你捐錢,還是很難的。
? ? 不過沒關系,這句話提供了一個很好的思路,而且已經有人真的利用這個思路賺到錢了。
? ? 比如近兩年在北上廣流行起來的共享單車,每人每次騎車只要1塊錢(一小時內),而且只要手機“掃一掃”就能騎,比需要辦卡,必須停放到指定位置的的公共自行車要方便得多。短短兩年內,創始公司“摩拜單車”就完成了7輪融資,估值100億。
? ? ?比如說當下全中國最大的知識服務類APP中的“得到”訂閱專欄,每個專欄的定價是199元/年,那么如果每個專欄有一萬個人訂閱,該專欄作者就賺到一百萬了。而事實證明,在“得到”開專欄,訂閱量達到一萬是很輕松的,目前讀者最多的《通往財富自由之路》專欄訂閱人數已經達到十三萬多,而且這個數量還在不斷增加,意味著作者李笑來老師已經靠這個專欄賺到了兩千多萬(也真的是在踐行實現財務自由之路了)。
? ? ?再比如,最近靠知識管理紅起來的普通人彭小六和做理財管理獲得關注的三公子,他們本是三線城市每月拿著幾千元工資的小職員,后來分別靠做知識管理和投資理財分享吸引了一票粉絲。然后又開展了一系列分享課程,吸引粉絲付費獲取知識。他們課程定價也不高,比如說一節微課9.9元,人人都消費的起,假如有一萬個人來聽課,就賺到十萬塊了,這比做小職員的時候不知道強了多少倍。
? ? ?還有滴滴平臺,現在在全國的普及度不用多說,雖然也不是全中國每人都在用,但當前的用戶量,只要每人每天為平臺貢獻兩角錢,那滴滴就是在盈利的?,F在每天用車的人那么多,平臺的每天收益何止每人兩角!
? ? ?這些真實的案例讓我很感慨 ,如果我們做出一個產品,然后有人愿意為產品買單,時間長了,用戶量有了,就能實現盈利。實事證明,如果產品真的有價值,愿意買單的人舍得出的往往不止1元,那么,當買單的人數達到一定的規模,即使沒有13億,對于產品持有團隊來說,也是一筆不小的收益了。
? ? ?當然,任何一個能普及全國的產品,它一定是具有社會價值的,人人都消費得起的。再推廣的過程中,一定也是困難重重,但是,真的做到了,財富也就來了,不是嗎?
? ? ?有時候我覺得幻想不一定是幻想,如果能多想一步,為可行性多做點努力,下一個把夢想變現,實現財富自由的人可能就是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