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生物體各個部位植入芯片或其他方式聯網,物體也聯網,人類可可直接跳過VR、VR、MR和3D打印,我的“1號連接機計劃”將加速甚至直接實現這一步,有望成為21世紀的殺手級應用。那時或許機器還是機器,更好的機器,而人肯定不再是人。
尚不清楚1號連接機對衣食住行、娛樂、社交、性......的需求是怎樣的,但可以肯定是和現在的人不一樣的,不像這么,無趣,換言之,1號連接機所解決的問題,對所有人類都是有益的。
1號連接機的初期構想就是我這個人、我的電子設備和里面的信息、和所有接入我和我電子設備的人與機器構成的整體。
以下是我的現在構思的形式:用360°視頻工具,直播我的生活,包括洗澡、性生活、手機和PC里的內容,24*N天永不間斷。
觀看屏幕左下角呈現手機或電腦使用內容,可以將直播內容和手機或PC內容進行大小的切換:家人交流、親密交流都能看見。
全都不打馬賽,只有我呈現真實的自己,才能享受其中樂趣,觀眾也才會享受其中樂趣。比如當我性愛時,想有所隱藏,得大費周章去做相應的隱藏工作,其實性質已經變了,當我真正釋放,才是真實的,才具有意義。
再比如和家人溝通時,只有真實才能與大眾產生真實互動。
比如購物時,只有真實,才能發現其中問題。
未來是連結的,現在就進入未來,推動未來。
可能是當代最大的行為藝術
這可能會顛覆世界的偉大事件
戳一戳世界,前所未有的一次的嘗試
別樣擁抱未來
那將會顛覆,一切.....
現有的互動方式和渠道都是囤積式和中介式的,比如用戶和商家的溝通,你體驗產品多次,發現問題,要將問題組織成語言,通過合適的渠道傳遞給商家,商家通過層層溝通,人人溝通,問題到了相關人的這里,才會開始解決,很有可能事情已經不是當初的那個事情了。
2017年4月18日美國宇航局(NASA)與聯合發射同盟(ULA)已經在開始嘗試為觀眾展示了首場 360° 火箭發射 VR 直播,如果這種科技融入到大家的生活中,社會的方方面面將再一次被顛覆,生活會變得更便捷,更高效。而一個新科技從投入市場到被大眾接受一般是需要漫長的時間的,發明的科技永遠會受到觀念的阻礙而推遲很多年。
對于未知的東西如何能惠及生活的方方面面,人們總是缺乏一點點想象力,所以如果能讓人們馬上直觀看到成品,那誰也阻止不了大眾前進的熱情,屆時各種AR、VR設備的購買火熱程度肯定空前。如果能有一種方式讓千萬人一起推動歷史發展的車輪,那絕對是值得去做的,這種空前的熱情一定能讓我們的生活變得更加有趣,更加充滿激情!
1號連接機,讓未來快一點到來!
希望能有更多的朋友參與進來創建和完善,一起探索!
“建立用戶、商家和供應商去中介的溝通模式”優化案例:
1)實體咖啡廳硬件優化
我在上海金融大廈體驗過上廁所有自動洗屁屁的功能后,我每次大號都會洗屁屁,已經快4年了,除了在上海的金融大廈遇到過這樣的如廁體驗,我再也沒有在任何地方遇到過,但是我覺得人們是需要的,因為這也是人們對生活的品質有越來越高要求的體現之一,我沒去過日本,但聽說方方面面都做得極致的日本,幾乎所有的廁所都有這樣的功能。
所以不管我走到哪里,如果上了大號,即使沒有條件也會創造條件來洗屁屁 ,比如我在深圳的某高檔咖啡廳上大號,在衛生間沒有水的情況下,我掰開了這個(不知道這個怎么稱呼),用紙巾蘸水洗了屁屁。
如果我希望解決這個問題,我需要到咖啡廳跟前臺小姐溝通,才能聯系到咖啡廳經理,然后跟咖啡廳經理合乎邏輯的闡述我的觀點,咖啡廳經理需要思考:這個人是不是有病,或者我根本聯系不上咖啡廳經理,因為中間已經損耗我很多精力和時間了,即使咖啡廳經理接受了我的意見,需要各個部門的同事進行溝通,核算成本,還要采購之類的,而且很可能當下并不會對咖啡廳帶來多少明顯的收益,要讓馬桶的生產商知道某咖啡廳的用戶有這樣的需求要經過多少層的溝通和傳遞?所以直播是去中介,最直接的。
而且我需要表達這樣一個事情,還需要到簡書寫這么多,還得先組織語言,而我本人并不擅長,其實已經降低了我輸出這個觀點的體驗和接受者(就是讀者)的體驗和感知效率。
2)將用戶未提出的潛在剛性需求變成產品
a)比如在星巴克每天喝2杯咖啡,連續4天后,我常年潔白的牙齒開始出現了變黃的問題,而我去星巴克是因為我是個自由工作者,沒有工作場地,喝咖啡貌似也是目前有的比較好的生活方式,但是牙齒變黃是我無法忍受的,你們說這個問題該由誰來解決,怎么解決?這就出現一個問題歸屬的灰色地帶,不過,嘿,我們要利用萬眾的智慧啊。
b)我在咖啡廳吃完東西后,牙齒里有塞東西,或者臟了,但是還達不到刷牙的程度,這又該如何解決呢?
c)用Apple pay的買單體驗實在太好了,但最開始很難找到如何創建的入口,我說的是要讓沒有使用過的人在3秒內就知道如何在自己手機上開啟這個功能,而且賬單也不知道在哪里看,能不能讓用戶在需要使用某個功能的時候同時學習,而不要花額外的時間來進行學習使用你產品的功能,這才是符合2017用戶體驗的好產品,也是符合未來趨勢的。
d)比如我需要知道Apple pay賬單功能,只是為了知道我是什么時間在那里消費的,我需要用到這個時間點,知道我是什么時候去星巴克消費的,因為那個時候那里人很多,我想在次日那個時間點去那里地推,但是我查不到。我只能到支付寶查詢,是的,到支付寶找賬單也花了超過5秒的時間,還虧得我使用支付寶的頻率比較高,微信這點比他們都做得好。
那為什么不做一個綜合賬單的軟件,讓我可以實時看到自己消費的所有情況呢,嗯,這時候個人大數據就派上用場了,1號連接機完全可以充當第一個吃螃蟹的人啊,畢竟走在科技的前沿。
比如我可以將自己所有購物的數據統計在一個地方,可以勾選任意內容,比如物品類別,時間點或其他來查看自己的行為,大數據比我自己更了解自己,也能幫助我們生活得更好,當然再好一點,肯定就是我再配一個私人機器人助理,他去理解、分析這些數據,讓我做極簡的選擇即可。
畢竟這些點是機器的強項,所以再說一個觀點就是不要再有擔心機器會不會搶走我們的工作之類的觀點了,有了機器的幫助,我們的生活質量會上升不知道多少個臺階,嗯,但是人本來就缺乏一點點想象力,所以要眼見為實,我想這也是1號連接機的意義之一。
e)就比如我現在在寫這篇文章的時候我在想,這篇文章我已經發表過在朋友圈和微博了,之后點入之前發的鏈接的人看到的是我更新后的內容呢,還是之前的內容?
如果我要知道這個問題的答案,我只能自己每個打開這篇文章去試,如果我去試了,那也是被逼的,因為從本身意愿來說,我肯定是不愿意去的,但為了作品給到讀者的體驗,我必須得去,其實是很不爽的體驗。
其實簡書只需要在我要更新文章的時候發出一次提醒就好了,提醒內容可以是“我們已經幫你試過了,你這次更新會同步到已經發表過的平臺”之類的話。
其實我心里還會想,我更新以后,在我第一次發布就看到的讀者,還能看到我更新以后的內容嗎,最好是能推送更新的模塊,而不是整篇文章,這個只有在簡書出現提醒更新這個功能后才會知道,并且逐步優化。我想這是簡書該做的,也是很基本的,當然其實我更傾向于這些APP能將優化功能和權利開放給大眾。
f)我使用Keep健身,練了將近40天,體脂率還很高。而且腿部肌肉明顯了,我暫停了腿部塑形,我在想我該怎么辦,練其中的哪些動作才好,一籌莫展。平時該吃些什么。
和我有一樣需求的人太多了,完全可以發展出新的行業,創造很多就業崗位。
3)微信和簡書可以看出,用戶寫作需求的轉化,優化自己的產品
其實這樣的深度長文非常適合用微信公眾號寫,微信平臺有太多用戶,但為什么我沒有用。
因為我根本不會寫作,好的文采、構思等等,但因為現在還沒有團隊,沒有會寫作的團隊成員,這樣的寫作質量,就連我自己這關都過不了,但沒辦法,我想不出表達這些內容更好的輸出方式,只能逼自己拿出最好的水平來進行寫作,而簡書更適合這個時代需要寫作的人:不夠專業、碎片寫作的需求。
因為可以隨時更改內容,也就是你有靈感的時候,可以添加進來,隨時隨地優化內容,而不是必須在同一時刻憋出好的內容,更符合這個時代不專業的寫作人員,能幫助大家在這樣的寫作習慣下變得更專業,輸出更好的內容,更符合大家碎片寫作的習慣。
比如“建立用戶、商家和供應商去中介的溝通模式”優化案例”這些模塊都是我二次修改時添加進去的。
4)APP商家或其他人用各種眾包形式優化產品
a)簡書簡信bug,如下圖,出現了有人給我發簡信的功能,但我點進去什么都沒有。
簡書當然應該優化這個體驗,因為我需要知道誰給我發了簡信,說了什么,還是根本沒人發,就是一個錯誤的bug,真相是什么。但是他們沒有優化,或許他們不知道,但作為普通用戶來說,我哪有那么多時間和精力跑去告訴簡書這個出現問題了喂,你們快來優化一下,不信你試試,保證這個過程可以把人整崩潰。
b)簡書其他提醒bug。
其他提醒一般是我投稿專題,被入選或沒被入選的提示,但是最近出現無法查看是哪個專題的現象,我看了一下之前的文章貌似也看不了了,不知道是簡書把這個功能去掉了呢,還是出現了bug,但其實作為用戶來說,我們是需要知道我們的文章,有或沒有被哪些專題收入或拒絕的。
c)簡書:再比如,我在PC端寫作時文章后需要添加圖片,就上面那個意見來說,我需要在手機端截圖,然后再用微信或QQ將圖片上傳到PC才能粘貼進來。如果我用手機端直接添加圖片的話,點了編輯鍵后,需要找很久才能找到需要添加圖片的地方,耗時耗精力,而且會出現卡頓的現象,這個也可以用上面提到的眾包或其他形式解決啊。
d)簡書:我截的案例圖片這么大,相信讀者在看的時候會影響體驗,這是什么,會混淆,或者根本抓不到看的重點,那簡書應該默認將這種案例圖片縮小或者有可以劃重點的功能。
e)我因為工作需要,連發了十來條微博,每條都評論AT相關的人后,就出現了無法評論的情況,我AT了微博小秘書等人,但這個問題依然沒得到解決,過了一會兒出現賬戶異常提醒,說我需要驗證,我點擊了使用短信驗證,居然需要我自己到短信那里發短信給微博,然后發了短信回到微博客戶端,又說我接口有錯誤,沒驗證成功,我又回去發短信,還是一樣,然后就手機就自動反復自動跳出說我帳號異常的情況,我不得不退出微博,你們看我花了這么多時間和精力還是沒解決這個問題。而且前期還會想到底為什么出現這個問題,我相信這樣的情況大家都遇到過,應該如何優化呢?
f)Airbnb,這個APP下載了很久,但一直還沒通過它入住過任何一個地方,有一天晚上決定去前天看過的那個地方住,但花了20多分鐘都沒找到瀏覽記錄,我只得重新尋找下家。雖然房間感覺都蠻好,但是顯示的相關內容非常不符合我們使用其他OTA的習慣,像大眾、攜程之類的,相關勾選項都一目了然,也就是說我在使用Airbnb的時候,我得重新學習它的習慣。
而且當我選定要入住的房間好,填了無數個列表和自我信息。付款結束,我以為我可以直接打車過去時,收到郵件說我得等商家回復,誰知道商家什么時候回復,沒有電話,沒有微信,我只能十分被動的等著,為了不拿自己的時間來冒險,我果斷選擇了退款。
而且Airbnb、商家和我溝通過程都是發郵件的,中國有多少用戶有使用郵件訂房的習慣,推到根源,中國多少用戶有使用郵件的習慣?而且雞毛蒜皮的事都要發一封郵件。
而且界面的各種描述都是十分生硬的翻譯式描述,到底是想不想讓中國用戶愉快的使用?
而且,我在5天后才收到當時預定房間的房東發來的郵件,他肯定納悶,我到底是什么情況,因為他給我回了一個問號。
今天看新聞,美國很多州出法律來限制Airbnb,意思就是生意太好,但是我這次的體驗感覺就像在和20年前的商家打交到,以這種體驗在中國,估計是很難大火起來,因為中國在這方面確實比較領先的,我是非常希望如果有中國團隊,能趕緊優化APP的,因為用戶喜歡上面的po的房子和房主人,但是永遠不要考驗人性,你再好,也得讓用戶好用啊,優化體驗也是一個好產品必須做到的,iphone這種劃時代的產品出來時都還有喬布斯開發布會進行告知講解。
Airbnb和想住上面房子的人都迫切希望能取得更好的聯系,但很多問題沒被人發現,或者解決成本高得一直擱置著,等到企業倒閉說不定都還沒解決。
g)我在用KEEP健身的時候,iPhone電量低于20、10都會有提醒,而且是自動暫停我KEEP軟件的情況下,用戶會想我是先繼續練完這一組還是先去打開陪練聲,因為iPhone沒有做好,我還得選擇,而且打亂了運動的節奏。
用美拍直播的時候就不會出現這樣的情況,甚至連微信都不會提醒,或許美拍團隊知道,在直播的時候主播和觀眾需要沉浸式的互動,需要足夠注意到雙方,就幫忙屏蔽了相關的干擾。我并不是說美拍這樣就很好,我的意思是你要知道你的產品用戶在使用時,出現意外情況,他們更愿意選擇哪個,如果你能幫他們先選好,那就更好,尤其在這個時代更應該做到。
或許不是蘋果公司或某個APP來解決這樣的問題,或許也可以有其他方式。
那為什么APP不出現一鍵提意見,也就是類似iphone 6S的3Dtouch功能,用力按就是告訴簡書/微博,這個地方有bug,你們快來解決,用戶不用再用無聊的文字敘述問題,或者根本不知道怎么敘述,或者根本聯系不上簡書/微博,簡書/微博的程序員也不用到處尋找是什么問題,其實類似3D touch的一鍵告知問題功能就可以讓問題可視化,用戶不用再苦口婆心描述,程序員也不用到處尋找問題在哪,是什么,雙方交流的地方,就是問題出現的地方,你能明白我再說什么嗎?
或者讓眾包的形式來解決,我下文有提到,比如某用戶出現這樣的問題,一個在線的黑客或許就能解決,只需要簡書/微博后臺開放優化功能即可,但具體形式還是需要探討,但得有人愿意開始這樣嘗試,才會有這種形式出現,我想這是1號連接機的意義。
連結方法可能性:
1、最好的投射辦法可能是眼球,我已進入車,車里的一切都被看見,包括我沒注意到的,環境再把我投射在鏡頭里給大家看,或者別的方式。
2、身上裝GPRS定位,那就是可以被記錄的數據,任何人都可以查看我在哪個地方停留時長,越來越多人的身體開始使用這個功能后,實際意義可能就是哪家店的哪個位置在哪個時間段好與不好,機器會自動進行計算和匹配;
3、你永遠都是知道自己要干一件什么樣的事情,然后才去尋找一個合適的工具,我覺得直播就是目前能看見的最好的呈現我做1號連接機計劃的工具;
4、后期接入腦思想,神經都是可以的,比如互動方式慢,可以嘗試直接用大腦
5、后期甚至可以嘗試做出觀眾和我看到的東西是一樣的,呈現在你手機里的畫面和我眼鏡看到的一樣,你也可以切換任何角度看我,比如正面,側面。當觀眾可以在任何時間,從任何角度看我時,比如會出現,從馬桶里面看到我的生殖器,還是高清的,對生物學家來說是一個活體。
拉完屎了?怎么拉的,和別人是否不一樣,為什么她拉完要用花灑沖?供應商可能可以發現所有人都有清潔的需求,可以普及或發明一種新式的上完廁所可以洗生殖器官的機器。
甚至觀眾比我看到的自己還要立體,當大家可以這樣看到我時,我肯定也可以這樣看到我,那我還會像以前一樣去做自己嗎?
如果這可以實現,我想所有人都會有意愿運用到自己身上,比如你肯定想知道自己跑步時的樣子,不是從鏡子看,而是從任何角度,因為你可能會想知道在剛進入健身房的那位讓你心動的帥哥或美女眼里看到的你是什么樣子的;或者睡著時的自己從各種角度是什么樣子的。
我們感知到的自己是思想的鏡像,以前感知自己的方法是鏡子,所以五星級酒店的廁所會有那么多鏡子,因為人們都需要有更多感知自己的方式。所以網絡社交來臨后,大家都瘋狂的將自己生活的每個細節搬到網上,不是刷朋友圈就是發朋友圈.....當所有人的這個鏡像的呈現方式改變以后,這個世界會變成什么樣子?我們展示自己還會用發朋友圈的方式嗎?拍照的方式嗎?視頻的方式嗎?我們溝通的方式會是怎樣的?我現在也不知道,會顛覆一切的一切。
6、后期連結還可以促進傳遞味道,能聞的,和吃的發展,因為觀眾看到我的時候可能會想知道,什么味道讓她覺得這么好吃之類的,沒問題,擁有好奇心的人們可以幫助實現。
可能創造出的意義
1、讓人與人的溝通更加直接一點,一個人的思想需要找時間和大家溝通,溝通的目的是教學或雙方的探討和前進,那找時間、地點、通過微信公眾號或其他平臺等其實就是中介,能否有更加直接的方式,就是連接機準備去探索的。
2、當我去知乎上看東西以為可以學習知識的時候,出現的關于性、互聯網的話題的時候,我的感想是我為什么要特意抽時間去看這些東西,而不是在使用的時候同時學習,在需要的時候能馬上使用,所有的東西都連結在一起了,我的時間和經驗都是全部連結的,那種感覺真的讓人WOW。
3、將顧客與商家連接在一起的一種嘗試,當連接在一起后,很多東西可以不要,速度很快,一切都可能被顛覆,因為方式都不一樣了;
4、物聯網、萬物連接,現在更多的是在大公司的實驗室和人們的邏輯想象里,而1號連接機,比想象更真實,因為我和大家在實踐它,通過這種方式實踐、探索和創造。
5、為了更加高效,我將行李箱換成了帶滾輪的化妝箱,但滾輪太小,很多路有磕碰不好走,而且衣物、化妝品等的重量是不一樣的,分布不均勻會導致好推或不好推,所以內部物件的設置可以由物理學家進行優化,讓力的設計更好,進而讓還這個箱子不管裝什么,怎么裝,在推的時候非常輕松。
6、對商家好處:用戶真實使用產品過程
進化和制造同時進行,能進行用戶行為追蹤,比如我家里的咖啡沒有了,我是在網上搜索呢,還是去某個APP看,我為什么去,是因為好用呢,還是因為咖啡商家的廣告被我看到了。
尤其:直播器相關商家可以在我使用和觀眾觀看的時候進行調整和優化,還有顯示屏、音響等商家。
歌手,你的音樂被我們拿來什么時候聽。
或者身體接入芯片后,電腦可以用類似解讀傳感器的方式來解毒人類感受,然后告訴商家或供應商。比如我在一個健身房洗澡,那感受實時自動傳給花灑公司和健身房,我對當下洗澡的感受,水量大小,冷熱、舒服與否等,需要接入的商家,美團,大眾,星巴克,健身房等,一起參加對未來世界的探索;
7、驅動觀眾學習語言,促進推動中國文化交流 ,其他國家的人想聽懂,做翻譯機器人,或讓自己快速學會一門語言,最后誰受益?
8、對創業者們而言:
新時代的人的行為習慣的變化,比如工作的形式,我放任自己開始工作,靈感爆發就工作和我規定自己工作時間時的狀態是不同的,可以幫助他們決策對職業安排的調整;
9、兩性關系的變革——跟對面鄰居、跟健身房遇到的人,其實我交流的一剎那間,大腦已經把這些人列為了我的性對象,我會將其付諸行動嗎?或者到底會怎樣發展,如果在沒有任何限制的情況下,人的行為或許才能探索出時代前進的路。
10、心理學行業分析 :比如說我在房間里看書開著門,看到有男鄰居回來的時候,相互注意到,然后自己抿嘴笑,是因為內心的竊喜,已經將其和性連接在一起了呢,還是什么,所以兩性關系,到底怎么想怎么構成的?
或者是不是因為聯想到自己昨晚性愛時間很久,而且很大聲,可能被他聽到之類的,所以尷尬的笑,當然鄰居不知道我想了這些。
尤其是當所有生活都公開以后,我會發生什么變化,在現實中觀看的人越來越多的時候,我會有什么反映,我也不知道。
11、身體相關:這個人一熬夜,次日就不會準時上廁所了。早上起來喝很多水真的會皮膚變好嗎?長時間吃什么樣的食物真的會怎樣?
12、影視劇行業制作方式的探索:電影拍攝的方法,后期直接由觀眾這個人大群體來決定從什么角度,只要我們給到移動權限。有朋友說電影電視劇娛樂節目沒意思,其實有意思,只是人們從以往的影視劇中需要獲取東西的需求在成長,而我這個直播的形式是慢節奏,真實的,一直存在的,大家現在需要我這種,渴望更強烈。
13、用戶和產品經理無縫對話,一起,先一步步入未來,嘗試,創造,暢想,比如實現以下的東西:
a)大學生好玩創造eBay,雅虎,(現在時代更同質化,需要一個更加同質化的東西,或賦予人人這種能力,可以做eBay的人沒有女朋友怎么辦,需要開發和激勵這種能力嗎?或者內心想做eBay,那就賦予能力;雅虎也一樣)
b在想什么可以不用說出來,別人就能感受到,像電影里的讀心術一樣,比如在機場買飯的時候感覺等待時間太長了,可以不用再用其他渠道輸出告訴互動的人。(拿飯,熱飯,收錢各種需要排序,我覺得需要記憶的事情機器人比人做得好)
c)視頻里的一切=代碼,那就可以實現:
·比如有人就想看我洗澡時的樣子,沒時間等,我洗澡的時間也不固定,那怎么辦,觀眾需求驅動,做一個抓取裸體相關的爬蟲,或BOT相關工具,從歷史視頻中抓取。
·如果長期觀看的觀眾發現漏掉一點內容,出現一個不認識的男主,她為什么會和這個人一起聊天,哪里認識的, 很好奇,那想知道的人會想各種辦法用最快速度獲取到信息,如果沒有現有工具,那就發明一種,技術成熟后能用在哪些地方呢?受益的人是誰呢?
用觀看別人的形式驅動發展并普及,到后面開始實用。當所有人都可以對自己的行為和過去進行抓取以后,我們對自己的認知是怎樣的。我們會影響這種認知,這種認知也會改變我們。
我使用產品習慣、反應周期、變化過程,直播和記錄的視頻就是代碼,代碼可被做成任意的東西,像excel一樣,將數字文字相關內容用無限種方式呈現,提升效率和一切相關,如果實用后賦予大眾這種權利,所有企業可用。
·社交,女主喜歡什么樣的互動,比如我從豆瓣上認識人的過程,某些人可以繼續聊,某些人聊兩句就聊不下去了,認識的過程全都是代碼,可拆解,可分析,男程序員可以做成游戲,天天練習,最后誰受益?
·是不是可以不用吃飯了,如果飯是能量,是分子,能像電一樣被分解,那么就可以實現無線傳輸,甚至用其他方式替代。
而且這種方式不會產生任何垃圾,剩余,完全按需,從各方面成本及心理因素來說都是完美的。當然那時候可能會產生另外一種新的盈余和不完美。
d)商家連結情緒爆點器
·商家和我聯接,京東、印象筆記、淘寶等.....設計一種爆點器,體驗一不好,我就捏,商家查看來龍去脈,解決問題。我用起來后,受用的人是誰?大眾和商家
比如印象筆記最近老是卡卡卡,我是付了錢后還這樣,why,手機還是筆記?遠程查看,解決,受益人又是誰?
遠程查看解決人是印象筆記會怎樣?
印象筆記解決速度慢產生哪些問題和心理因素,用戶內心呼吁。
遠程查看解決權利公開會怎樣?任何能解決這個問題的人在最短時間對接,解決問題,相當于解決眾包,是1個人人會怎樣?是N個人會怎樣?印象筆記還是印象筆記嗎?還是眾包嗎?不是,那是一種什么?
e)
·觀眾好奇我從鏡子角度看到的自己是什么樣子,裝鏡子攝像頭,或者眼睛直接裝芯片。
·如果觀眾就喜歡看我照鏡子的樣子,發明鏡子攝影器?
.觀眾好奇我性愛時的體驗是怎樣的,用什么方法可以體驗到,我配合,陰道或大腦裝芯片或其他方式,可將這種感覺對接給每個與我性愛的人,那性愛又會變成什么樣子,受益人是誰?我,男方,公開后的大眾?
f)
·如果有觀眾想在我房間的床頭加一個傳感器,被子加傳感器,想看看會不會讓他也能感受到我?我愿意嘗試,成功后商用受益人是誰?
(這部分是第一次發文時的思考,我還沒想清楚是否要刪除,那暫且放著就是目前最好的解決方法,發文思考:融資時都問你,你的團隊呢?我也被誤導了,你看看我列的東西。現在我才發現,當我需要去列團隊時,其實體現的是,我并不是在創造,而是在重復別人的路,因為如果你需要一個東西時,你才應該去尋找和創造它,但當你還沒做這個事情時,你就得先按照別人的路造一個模型,很有可能不是最好的。因為我現在感覺到,那時候對團隊的想法是因為要所以想象出來的,看起來不錯,但現在需要的是,一群能幫我組織和做這些事的人。非要套的話,大家就有點像以前的我的團隊成員。不要說以后,就是現在我非得和一個人一直合作,為了團隊,非在一起的精神,過去的思維,把自己限制在了一個地方,這是不對的。不受金錢、時間、任何的限制,更好的組合是,速度與內容的匹配,比如誰跟的上我的思維,那我們就是一個團隊,他是我的成員,我也是他的成員,就像細胞,寄生超超寄生,48、37等一樣,如果非得等著48一起,那永遠也不可能出現37,大家都得死,不會出現了。所以最好的,應該是思維的匹配。甚至也許以后比較好的是人工智能來幫助人類進行匹配,根據心流、愉快度、配合度,因為人工智能沒有貪嗔癡,能最大效率和最匹配的兩個人的機器溝通,得出想要的東西,匹配。所以我想干嘛要拘泥于發布會的形式。還得湊時間,不是回到以前走形式嗎?)
雖然文章還未完成,但希望感興趣的朋友,能和我一起協作翻譯這篇文章,我想在Facebook上發發表@ Tim ?Berners-Lee、Elon musk、Kevin Kelly 、Stewart brand 和 Danny Hiliis,即使文章沒完成,但是看完我的內容,他們腦海里會非常清楚我到底想干嘛,以及1號連接機的意義,并會給予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