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寫《忠犬八公》的電影觀感之前,請允許我梳理一下自己對動物情感的轉(zhuǎn)變。
我曾一度無法理解一些貓狗愛好者,對愛寵投注的愛比人還要多。當然,我能理解人與動物之間的親密關(guān)系。
小時候家住在國道旁邊,家里先后養(yǎng)過三只小狗,亦付出過一段情感。其中一只毫無預(yù)兆地走丟,苦尋無果,難過了好一陣子;一只是看著它從生龍活虎漸漸走到垂垂暮年,難過了一陣子;還有一只被國道上經(jīng)過的一輛大巴車碾壓致死,爸爸毫不猶豫地騎上摩托車就追,途中爸爸的朋友見況在來不及問清狀況下便也奮力急追,最后迫使大巴車停下,給個說法。我回憶我的難過是一時的,過了一段時間,也便忘了,只是長到大再沒怎么養(yǎng)過小動物。另外,我亦沒有真的上升到將動物看得和人一樣平等的高度,我那時的愛與同情實屬于主人與寵物之間最常見的情感。而隨著年齡的增長和見聞的增加,我漸漸能感受到了一些。
原來一位同事家里養(yǎng)了許多漂亮的加菲貓,他開玩笑說他家的貓比他吃的都好,每次給她們訂最好的貓糧,訂好玩的玩具,為她們親自“下廚”準備伙食,下班回家第一件事情是抱抱貓,甚至親自為貓接生;這種貓仔存活率低,一個堅強的大男生也會流淚。還有附近小區(qū)一位50歲上下的阿姨,喂養(yǎng)了小區(qū)及鄰近小區(qū)近40只流浪貓,一年365天無論刮風(fēng)下雨,阿姨都在為這些小生靈們忙活、付出,像對待自己的孩子一樣,大家都親切地叫她“貓阿姨”。被她感染,很多人會把家里不要的廢品等物提供給她,我和姐姐亦是把家里的紙箱、塑料瓶、貓糧等給她送去。有一次見到貓阿姨,她帶我一起爬進一片草叢喂養(yǎng)那些流浪貓,我親眼看到貓阿姨來到,喊一聲寶貝,那些小生靈們就全部準備聚了過來,而因為我是陌生人尚未取得它們的信任便又怯怯的不敢靠近,我悄悄離遠一點,它們便全部又熱情地圍向了貓阿姨。我們又去往另一處,我和貓阿姨準備好食物坐在路邊,呼喚它們,一只母貓便從草叢快快地走到我們身邊,吃得差不多后,便用嘴刁起一塊食物走向草叢,然后再來取,再走向草叢,就這樣來回近三次,貓阿姨說她在喂它的孩子們。貓阿姨每天會為它們準備好水,到點推著車子一處處喂養(yǎng),花費近2小時,用紙箱、棉被等做成溫暖的小窩,冬天草叢漆黑一片,貓阿姨壯著膽子照著手電筒來看她的孩子們晚上是否會冷。貓在冬天喜歡窩在私家車的輪胎處取暖,有些車主沒有注意,發(fā)動引擎便開走,來不及躲避的可憐小貓便無辜地葬身于車輪下,或落下殘疾,貓阿姨看著痛苦又無救的小貓,痛哭流涕,同意醫(yī)生打安樂死的建議。在我的心中,貓阿姨便是菩薩般的存在,縱然她做這些時一點都不在于是不是善事,我能感受到她對貓深深的慈悲之心,與母親對待我們無二無別,只是多數(shù)時候被我們忽略了。
寫此文,還有一個原因是昨晚剛從一位忘年朋友家回來,她家有兩只可愛的貓,其中一只漂亮的老母貓已到垂垂暮年,相當于人類的120歲高齡,就在前天晚上凌晨走了。朋友信佛,大家為貓誦《地藏經(jīng)》《往生咒》回向。昨天晚上下班后朋友讓來她家吃飯,飯畢,我們一起將小貓用宣紙包好,放進塑料盒子里,攜著它來到不遠處一棵大樹下,刨土、掩埋、誦經(jīng)。主人膝下無子,一直將其當孩子一般看待,在面對摯愛的小貓死亡時,因為有信仰,她亦不斷勸解小貓的“神識”不要留戀自己的肉身,跟著佛菩薩的光走。長時間的接觸,我們亦是把這只靈性的小貓當做孩子般的存在,它會像嬰兒一樣靠近你、蹭你,然后低下頭,用爪子輕輕地把你的手放在它的頭上,當你順著它的頭摩挲時,它會瞇著眼睛十分依賴和享受。我跟它有過幾次這樣的互動,每次都覺得它儼然就是個孩子。它每次再見到我便會很親切地“喵喵”打招呼,或者靠近我。它從來不撓人或發(fā)怒,即使你捏著它的耳朵故意逗它。它會隨著主人和客人一起聽經(jīng)聞法,好一只美麗、溫柔、優(yōu)雅、乖巧的貓咪!可能因為與我緣分比較近,我也通過它慢慢地更理解人與動物間這種非常親密的情感。
上周隨公司去青島游玩,第一次去海洋館看海豚、海獅、白鯨等表演,在聽說或看之前我沒想到我會被馴獸師和這些動物之間默契十足的表演所感動,一邊笑、一邊流淚。我也明白這種表演背后有馴獸師訓(xùn)練的成分,可是我還是淚流滿面。在那一刻,我理解了那些畢生投入保護動物的活動中的人們,亦理解了那些對動物付出和人差不多甚至過之的情感的動物愛好者們。它們多么可愛,像我們的家人一樣!
回到電影《忠犬八公》來,這是日本的一部十分經(jīng)典的片子,講述了這樣一個感人故事:教授帕克在火車站偶然拾到一只流浪狗并帶回家,起初遭到家人的強烈反對,漸漸地帕克用愛感化了家人而使小狗被接納。這只小狗在教授的陪伴下漸漸長大,每天送教授出門上班,在火車站等待其下班一起回家。直到有一天教授因突發(fā)病去世,家人在短暫的悲痛后,有了嶄新的生活,亦離開了起初的居所,而這只叫“八公”的狗沿著火車軌道堅持回到等待教授的地方,每天一如既往地等待,就這樣等了九年-----近乎狗的一生。看完這部源于真實故事改編的片子很多人潸然了,動物對人的情感竟可以執(zhí)著、單純到如此的地步,令人動容并深思。
它沒有思想,亦不知道每天的等待是否有結(jié)果,但靈性或許從來與思想就是兩碼事。它或許只知道再見到教授,歡快地撲上去最溫暖,就這樣一等就是一生,這是動物與人之間建立的很單純的信任,像它與教授的莫名相遇,冥冥中注定似的。
這樣的愛情亦值得歌頌,白娘子為了小牧童的一次救命之恩潛心修煉成人,等待了千年只為報恩;絳珠草為了前世的灌溉之恩,竟不惜用盡一生的眼淚償還......等待,多么美麗的字眼。如果我們還能相信這種情感,具備這種靈性和美感,愛情或許可跨越種種障礙,愛可以打破許多人為建立的種種界碑,亦可以撫慰更多受傷的靈魂。
謝謝可愛的它們給我上了生動的一課。我愿將自己的靈性與最單純的信任,用在所愛的人身上,并漸漸擴展到生命更多的層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