話說,劉備折了軍事龐統,不得不請諸葛亮從荊州趕來協助收復西川。諸葛亮一干等人兵分三路,先后來到西川,一路上過關斬將,暢通無阻,更是收降了一些武將。劉備把西川的軍事情況告訴諸葛亮后,諸葛亮用計策逐個擊破,西川的幾處重要關隘,都被拿下里了。成都的屏障也最終丟失了,益州之主劉璋在謀士的勸解下,也不得不納降,最后,劉備打發他去荊州地盤上庸當個地方太守了,協助關羽守城。劉璋此時,也是憤恨不已,后悔當初沒有聽謀士的勸解,請劉備來西川,沒有想到自己的位置都被占去了,這個時候才明白,亂世之中,就是宗親又如何,為了利益,都可以不念宗室至親,有能者居之,有能者守之,劉備,最終占領了益州,也是屬于自身的實力,一代梟雄,就是這樣的終于實現了隆中對的初步計劃,擁有荊襄九郡和西川,劉備的實力,已經足以跟曹操,孫權抗衡了。此時的格局,也是三國初步的形成局勢。
諸葛亮終于憑借自己的出色謀劃,成功的執行了當初的隆中對計劃,如今,協助劉備成功占領了西川,當了益州牧,劉備的稱王稱霸事業也正式開始,諸葛亮也是水漲船高,自然,級別也高了。因為,這個時候,劉備的實力大增,讓曹操和孫權都覺得不可小覷,劉備占領了益州,自然也明白,自己必須要再接再厲,占領漢中,然后在圖中原。這樣稱帝大業也就是順理成章,劉備的雄性也漸漸激發了,就在自己為得到益州而高興的時候,東吳這邊也派出了使者來討要荊州地盤了。來的人是諸葛亮的哥哥諸葛瑾,孫權也是覺得劉備如今擁有了西川,應該把荊州地盤還給東吳了,總不能讓東吳這邊花大價錢跟曹操對壘,讓劉備占便宜了,畢竟還是同盟關系,劉備應該不會言而無信吧。上次魯肅來劉備這里,也是得到了諸葛亮和劉備的同意,等得到了西川,就開始還荊州,這次諸葛瑾來此討要荊州,也是孫權采用疏不間親的計策,畢竟,諸葛瑾是諸葛亮的親哥哥,總不給面子吧。
此時諸葛亮也是深知他哥哥此次來為荊州,但諸葛亮畢竟已經是作為人臣,也不能背主,提前就跟劉備說明了其中厲害關系,雖然是親兄弟,但各為其主,諸葛亮總不能因為他哥哥來,就私情答應了,還是讓諸葛瑾知難而退比較好,諸葛亮就于劉備演了雙簧,讓劉備答應先還三個郡縣,好讓諸葛瑾回去復命。其實,諸葛亮和劉備的用意,就是明明知道諸葛瑾是被東吳孫權用計來討要荊州,故意扣留了諸葛瑾一家老小,要不回來荊州,都要問斬,這次,諸葛亮粘在同胞面子上,還了三個郡縣,但也是讓劉備提前書信給關羽那邊,讓其便宜行事,最終,諸葛瑾回去復命了,東吳派幾個上任的人去歸還的郡縣任職,卻被都攆出來,又中了諸葛亮的詭計了。這次,諸葛瑾都覺得其弟有些奸詐,既然答應了規劃一半城池,為什么故意不讓東吳的人去任命,這不是故意使壞嘛。
諸葛亮,雖然是跟諸葛瑾是手足之情,但跟劉備是君臣關系,現在都是各為其主,都先為公,后為私,諸葛亮采用這種計策,也是為給家兄的面子,其中的利害關系,諸葛亮也相信其家兄能理解,畢竟都是奉旨辦事,履行任務而已,諸葛瑾雖然沒有成功討要回來荊州,但也形式上完成了使命,只因為劉備,諸葛亮這一干人,實在是奸詐,貪得無厭,得隴望蜀,沒有辦法討回荊州了,東吳這邊,也覺得靠嘴皮子討要荊州,這條計策是行不通的。東吳這邊,見到此計不通,就在荊州的守護人那里做工作了,關羽鎮守荊州,要是能聯合關羽,搞好關系,也能間接得到荊州地盤,東吳這邊,想拉攏關羽,孫權甚至派人去主動和關羽建立姻親的想法都被無理的拒絕了,除了自尊心打擊了,孫權也覺得是恥辱,這種人高傲自大,看來不動真格的,不行的。
孫權委派魯肅,讓關羽來江東赴會,沒有想到的是,關羽也明明直到這是陷阱,竟然不帶兵家,區區幾個人來到江東,藐視群雄,單刀赴會,結果,魯肅也拿他沒有辦法,畢竟,關羽是一員猛將,東吳這邊沒有人是他對手,不得不看著他離開江東,徒增悶氣。東吳這邊,眼看這種計劃泡湯了,不得不想其他途徑了,看著劉備日益強大,曾經的盟友關系,變得越來越不可靠,東吳這邊也漸漸想巴結曹操,聯合對抗劉備的打算。遇到了危險,曾經的敵人,也能變成好朋友,這就是政治。
劉備自從得到了益州,也想繼續擴張,占領張魯的地盤,漢中。但曹操這邊已經敏感的感覺到劉備的這個舉動,曹操那能再讓劉備這小子得了便宜,馬上準備西征,先拿下漢中,守住西邊的大門。
預知如何誰占領漢中,請聽下回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