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日晚上我又沖兒子發火了,原因是到了星期天晚上,還有很多作業沒做,而十道數學題,居然做錯7道!
我摁著怒火看他做題,然后幾乎怒吼著跟他說,你知道你為什么老出錯嗎?你知道列豎式是干嘛用的嗎?你應該從個位開始算!進位退位要做標記!從右往左!怎么又從左往右了?擦掉!
晚上開始反思,下午還在聽樊登講這么說孩子才會聽,聽的頻頻點頭,覺得自己做錯很多,但是為什么到了晚上又如此急火攻心?白天在腦子里反復記憶,代替懲罰孩子五步走,要不評判,要鼓勵孩子自己尋找解決方案,為什么我又那么專斷的告訴他,這就是對的方法!你照我的做!
突然覺得孩子很可憐,老是活在媽媽是正確的,我是錯誤的陰影下,媽媽老是對他失望,真的很吝于表揚,他的能量很受壓抑。他膽小,不自信,之前我老是歸咎于爺爺奶奶過度溺愛和保護,爸沒有盡到父親的責任沒有給他樹立男性榜樣。可是現在猛然發現,我也有很大問題,我的嚴肅,我的絕對正確,我的強勢,打壓了很多他成長的空間,剝奪了很多他成長的機會。
王輝老師說,當媽媽一定要示弱,還是不懂。其實身為妻子和母親,示弱都是重要的,是家庭和順,各就其位,能量流動的基礎??墒乾F在女人被各種原因逼的不像女人,我們又當爹又當媽,又主外又主內,本該溫柔如水卻常常堅硬似鐵。示弱,對我來說真的比逞強難多了。
很幸運遇到了這本書《游戲力》,其實買它也是非常有目的性的,因為我知道孩子最好的學習方式就是游戲,但我特別缺乏游戲的能力,特別不會玩游戲,孩子有時候要跟我玩什么我都很煩。所以一個學霸沒辦法,只好買書來學習怎么玩游戲。
看這本書很感動,我真的有在地鐵里看到流淚,不是作者科恩講了什么動人的故事,而是貫穿始終他對孩子深深的愛和理解。我其實一開始頗為失望,他不直接教你躲貓貓還是狼來了具體的游戲,他上來給你講很多大道理,然后案例和游戲夾在里面,你必須很認真的去讀。他沒有什么一定的游戲套路,經常是根據孩子情況即興演出,但往往是很夸張、很意外,而最多的是裝傻,惡搞自己,比如和年齡小的孩子說便便、尿尿,把年齡大的孩子的奇裝異服穿在身上,常常是和孩子們一起哈哈大笑。
這些游戲真的一點都不高級,沒有道具,沒有什么鍛煉了孩子這個力那個力的夸大之詞,很多都是作者信手拈來。比如他女兒看中了廣告里某個玩具,說“我要一個這個!”他就說:“我要兩個這個!”然后兩個人開始不斷升級,看誰要的多,最后還承諾要給對方買千千萬萬個。他說看廣告獲得的快樂遠超過了動畫片本身。
比如他帶女兒去滑雪,女兒剛學會很怕摔倒,他干脆自己摔了個四仰八叉讓孩子笑話,反而把孩子從那個不善于滑雪的角色中置換出來了,高高興興玩去了。
又比如有個孩子到他家,很不友好的舉起玩具槍,他說“哦!你找到了愛之槍!我現在愛上你了!”然后很夸張的要抓孩子要親他吻他,孩子在興奮的掙脫逃跑中釋放了緊張敵對情緒。但是我都特別認真的把這些游戲圈圈畫畫出來,因為覺得它們真的太棒了!而對我來說又太難了!因為我要在那些場景下肯定是板起臉來說教,信手拈來的游戲我得跟要機器人學笑一樣,一個個動作分解,還學不會!
因為這些傻乎乎的游戲背后,除了作者對兒童心理長期的研究,深入骨髓的把握和運用,最根本的是他對孩子的愛和理解。這種愛和理解,特別謙卑,因為需要你時時刻刻把自己放的很低,不只是每次裝模作樣蹲下來跟孩子講話,而且是整個從內到外,思維層面把孩子擺在一個平等,甚至更中心的位置。所有的游戲中,作者都是把自己大人的形象打破,比你高大、比你聰明、比你正確的形象統統打破,特意把孩子對比的特別強大,讓孩子成為絕對的主角,體會到充分的安全感,才能釋放出天性,才能解決那些父母頭疼的問題。
而書中最觸動我的,是透過作者的眼睛,我才看到了孩子們很受傷。這個世界孩子是弱勢的,雖然父母很愛孩子,可是很多時候愛變成壓力,變成傷害。比如越是膽小的孩子,父母越會給他很多難以完成的挑戰,越是精力旺盛的孩子,父母越要壓抑他的能量。作者一直在說,游戲最重要的一步,是先鏈接,而示弱,通過游戲把自己真正變成小孩子,才能和孩子的世界心神相通。你鏈接上了,孩子就能通過游戲釋放負面的情緒,補充他需要的情感支持和能量,蓄滿他的杯子,他就能發展的非常好。
這本書給出了一個特別好的標準,看游戲是否有效,是否讓孩子感受良好,看看有沒有大笑就知道了。是啊,我們家有多久沒有哈哈大笑了,我總在扮演那個嚴肅正確媽,我自己很少有笑臉,更不要說哈哈大笑了,牛牛就總在讓我拎火的吭吭唧唧中。這是多么可怕的一個家庭環境!
而這本書讓我也看到了我自己的問題,多么僵硬!玩,示弱,游戲對我來說都那么難,我的外皮太厚了,游戲不僅能釋放孩子的天性,更能療愈自己。這幾天我在笨拙的學習游戲,一開始很難,裝傻比裝逼難多了,我就從那些不那么傻的開始,枕頭大戰,踩影子,學動物,連續三天天天跟孩子笑成一團,感覺真的很棒!這本書還要天天看,不斷實踐,先照貓畫虎,讓自己松弛,柔軟,變回小孩子,讓孩子長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