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很早之前就想寫一篇《熔爐》你的影評,不為別的,就為每次讀過之后心中的那一份感受。可是就這么不長不短的一篇文章,總是改了又改,刪了又刪,到頭來變成垃圾桶里的一團廢紙。我想我是在逃避什么的,好像不去回憶影片里的片段,那些事情就不曾發生過一樣。太害怕了,我一個神經大條到走鬼屋都不吭一聲的人,在看完后上廁所都是跑著出來的。屏幕外的我是這樣的,她呢?那個在狹小空間里無從逃避的女孩子又是怎樣的呢?她的心里除了絕望是否還存有一絲絲對美好的希冀呢?我不知道,也不敢深究,所以一躲再躲,直到紅藍黃幼兒園事件的出現。
? ? ? ? 刷微博的人大抵都已經知道事情的來龍去脈了,我今天并不想說那些沉下去的熱搜和那些遮遮掩掩的話語,而只是想借著《熔爐》談談我的一些想法。
? ? ? ? 其一,是孩童的自我保護意識。看報道時最難過的一段描述,是那些受了傷害的孩子,大多并不知道自己經歷了些什么。我甚至不敢去想象,他們的父母聽到孩子用嫩生生的話語描述那些不堪入目的場景時,會是怎樣一種心情,怎樣一種表情。會哭吧,眼淚應該是刷刷留下來的,因為憤怒,因為絕望,也因為后悔。我記得自己上小學的時候,月經在我眼里基本就是避之不及的詞匯,很多事情,說實話,并不是從媽媽那里了解的,更多的,是在青春期少男少女的嬉笑打鬧中了解的。我是幸運的,我有一個關系十分親近的母親,每次我聽見什么,都會不避諱的問她,她總是用自己的語言讓我明白其中的含義。有的時候這種語言并不對。因為考慮到我年齡的接受程度和媽媽知識的局限性,但是總歸,是有了一個初步的認知。我可以說,是在這種認知下,我的腦海組建了一個相對合理的世界觀,讓我現在在看很多“場景”時,可以更加理性和客觀,而不是一味的臉紅和不知所措。“心是什么樣的,你眼前的東西就會呈現什么樣的場景。”很多年后,當我再去回憶這句話,仍然會覺得深刻,人是太過主觀的生物,所以核能可以用來拯救世界也可以用來毀滅世界,引導心靈進入正途的方式并不是逃避,相反,應該是合理的正視和正確觀念的潛移默化。“你總是覺得性教育開始的太早,可是壞人卻從不會嫌你的孩子太小。”我們不應該寄希望于孩子會在日漸成長中知曉一切,否則事后,只會追悔莫及。
? ? ? ? 其二,我想說的是“勇氣”,寫這篇文章時,微博熱搜跳出了楊蓉的名字,我不知道,也并不想去揣測故事里的“她”是誰,但是文章的結尾,我記得很清楚“這是她的秘密,要說出來,對她來說真的不容易。但說出來了,她反而卸下了所謂的不光彩”。說實話,這份勇氣,來之不易。但是深究這份來之不易,是社會一部分人的有色眼鏡造成的,家長為什么會想避而不宣?當事人為什么會想息事寧人?因為事件的主角往往用余下的一生承擔著別人的同情或者其他什么情緒。然而我只想說,親愛的你們,沒有做錯任何事情,也沒有任何不光彩,做錯事該受罰,該造人唾棄的是那些惡魔,你們不需要同情也不需要憐憫,人生的旅途稍稍拋錨,并不能影響以后沿途將要路過的那些風景,要知道“世界上最美麗最珍貴的,只有用心才能感受到”。然而我也知道,這些話,說起來容易,做起來難,因為它不僅需要個人,更需要整個社會的配合和努力。我記得《熔爐》里,受害的小女孩在大家的注視下指認了傷害她的人,在壞人的步步緊逼下舉起了小小的胳膊,記得小男孩是如何勇敢的將壞老師的罪狀寫下來,一條一條,罄竹難書。如果可以,我希望會有更多勇敢的人的出現,我知道這個過程或許將極其漫長和遙遠,但只要我們啟程,遠方,遲早都會到達。
? ? ? ? 最后想說的,是堅持。《紅樓夢》里有句老話,叫“事不關己高高掛起”,曾經成為很多人不愿擺上臺面的座右銘。電影《熔爐》中有一幕,審判結果下來之后,壞人吟誦贊歌,好人撕心裂肺。人間的絕望曾經那么深沉的籠罩在受害人的頭頂,就如同每時每刻都在被人試圖遮掩的“三色真相”一樣。可是或許是我太過樂觀,我仍然相信正義的到來。或許在這之前,還有很多很多“懸而未決”的事情,但是至少很多人,像我,像此時此刻正在看這篇文章的你,都還在關注這樣一件事。我們都,還在堅持。這讓我莫名想起之前江歌媽媽征集簽名這件事。我記得當時我在微博的評論里,看到很多人說“我是不是把地址填的太詳細了,誒,可是填的不詳細又怕簽名不管用……”,諸如此類的話。說實話,當時心里,莫名一暖,原來世界上還是有如此溫暖的人性的。我們或許都會自私,會利己,會有膽小和害怕的時候,但是我們最后都會堅持,因為炎涼的事態、險惡的人心和心中的畏懼都不能嚇走我們作為一名人最后的責任和使命,我們之所以還在堅持,并不是為了什么,而只求對得起自己的良心。? ?
? ? ? ? ? ? ? “生而為人,請你務必善良”
? ? ? ? 我并沒有失去耐心,也并沒有失望,我相信國家的正義在來的路上,這不僅僅是對國家的肯定,更多的,是對良心和人性的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