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風潛入悄無聲,未品濃秋已立冬。”立冬,意味著冬季正式來臨,草木凋零,蟄蟲休眠,萬物活動趨向休止。這個時節應該如何養生呢?今天,我就來和大家講一講。
立冬后天氣日益寒冷,正是進補的好時節。專家指出,立冬進補的目的,是要養護人體的陽氣,使身體保持溫暖,滋陰潛陽。以溫補、平補為宜,同時要多吃含鉀、鈉、鈣等無機鹽的食物,以預防心血管等疾病。冬季為腎經旺盛之時,而腎主咸,心主苦。若咸味吃多了,會使心陽力量減弱。“少咸增苦”,可補腎固精,補益心臟。
根據中醫五行理論,“腎主冬”,因而冬季養生要重視補腎,而“黑色入腎”,故以食“黑”為補。如黑米滋陰補腎、健脾養肝,黑豆補肝腎、強筋骨 。
韭菜炒黃
韭菜自古就有“蔬菜之葷”的美稱,專家介紹,黃鱔是溫性食物,可補肝腎、益氣血、強筋骨。冬日補腎,韭菜炒黃鱔很好,但火氣重的人不易多吃。
注意事項
立冬時節老年人“養藏”防三病
老年人由于生理機能漸弱,抵御能力也隨之衰減,立冬前后正是病邪乘虛而入之時。因此,老年人要特別注意環境的變化,及早防范,注意預防以下三種疾病的發生:
中風
中風是老年人的常見病、多發病,在寒冷的冬季更易發生。老年人多有高血壓,一遇上寒冷天氣,身體就適應不了,血壓便隨之增高,就有發生中風的危險。因此,需要及早預防,切勿掉以輕心。預防要做好幾件事:一要防寒保暖,留意天氣的變化,注意添衣保暖勿受涼;二要適當補充營養,增強體質;三要做好高血壓、冠心病和糖尿病等的防治。
心梗
心肌梗塞也是老年人冬季的高發病。當人體受冷刺激后,由于血管收縮,導致心肌缺血缺氧,容易誘發心絞痛,若措施不力,會發生心肌梗塞死亡,這不是沒有先例的,不可不防。除了重視防寒保暖外,外出不宜過久,并注意防風保暖,避免風寒交襲。以免突發意外。
流感
老人冬季感冒,說起來不算什么大毛病,但若治療不及時,就容易誘發多種危及生命的并發癥,如肺炎、肺心病、哮喘及慢性支氣管炎等。
民間有諺云“立冬補冬,補嘴空”,也意味著冬季進補開始了。專家指出,立冬之后寒氣漸盛,老年人尤其要注意心腦血管養護,而立冬進補則不可盲目進補,要防虛不受補的現象。專家指出,人們有在立冬節氣進補的習慣,但不可盲目進補,最好根據個人體質的寒熱虛實而定如何進補,但有一個原則很關鍵,就是健益脾胃。中醫認為“脾胃為后天之本”,為了防止冬季進補的“虛不受補”,應多吃健脾養胃的食物作為“引補”,增強脾胃的運化能力。
天氣漸漸變冷,大家為了自己的身體,一定要注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