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戀情的終結》——這個戀愛,真不知道怎么跟你談

不要在春天談戀愛,那只是荷爾蒙在作怪。

所以,愛情到底是什么呢?社會心理學家羅伯特·斯坦伯格(Robert J·Sternberg)提出的愛情三角理論(Triangular theory of love),認為愛情由三個基本成為分組成:激情、親密和承諾。心理學還說,愛情本質上是一種看不見摸不著又極其不穩定的多巴胺分泌。是一種注定會消失的東西。或者說,是會變質的東西。但是你又不能否認它的確存在過。這么多實驗和理論,也沒說清楚。

?

圖片發自簡書App


最近讀了Graham Greene的《戀情的終結》,各大書榜廣受好評。今年再版才有機會讀到。描寫了二戰期間,作家Moris愛上了公務員Henry的妻子Sarah,一次意外事件導致Sarah不辭而別,Moris在怨恨和嫉妒中度過了兩年。兩年后,二人再度重逢,當初那段感情中的狂熱的愛,恨,猜疑,妒忌,糾結,信仰,所有熱烈的情感,再次排山倒海般折磨著Moris......后來Sarah選擇追隨信仰直至死亡。這是一段有始有終的戀情。這是一個愛情故事,也是一個在愛情里不止有愛情的故事。這是一個放在現在這個時代依然可以找到共鳴的故事。

有人說這是愛情的真面目,有人說這是對婚外情的紀念。有人說這是上帝帶著悲憫俯視著的愛。渺小與刻薄,深沉與偉大。

書不敢評,大師第一人稱的自傳式手法已經很深入人心了,看起來是一個充滿嫉妒與不滿的男人絮絮叨叨的講述,但是如此生動。生動的無聊。細致的無聊。男人的妒忌與猜疑,女人的猶疑與果斷,婚姻與愛情的游離。這是婚外情似乎不是那么重要,這是在愛情里的每一個“我”。細碎的情緒都是我們內心的感情。

?

圖片發自簡書App


在我們談論愛情的時候,談論的其實是除了愛情以外的一切。那些甚至我們自己在愛情中都沒能體會到的極端情感,大多數人都會選擇隱藏起來。越是喜歡的人,越想隱藏。但是卻欲蓋彌彰。人都樂于去歌頌愛情美好的一面,卻對愛情這些負面的情緒視而不見,而這些也正是愛情的一部分,愛也是不完美的。愛情,快樂與愉悅的背后往往隱藏著自我的內心斗爭。情愛里無智者:

We were not in touch .In the same desert,seeking the same water-holes perhaps,but out of sight,always alone.For it wouldn't be a desert if we were together.

唯一能真正持續的愛是能接受一切的,能接受一切失望,一切失敗,一切背叛,甚至能接受這樣一種悲哀的事實,最終,最深的欲望只是簡單的相伴。我們內心深處都有這種簡單的渴望,但是做到太難。愛的成千上萬種形式,有時可能恨都是愛的演化。你怎樣定義愛情,愛情就是怎樣的。

?

圖片發自簡書App


在愛情面前,眾人皆渺小。在上帝眼中,眾人皆可悲。信仰會舍棄愛戀,又或許,愛本身就是一種神圣的信仰。愛也好,恨也好,人終究會對無法擁有的事物耿耿于懷。

愛情讓我們認識彼此,讓我們興奮,幸福,瘋狂,猜忌,失望,分離,無能為力......當一切沉寂下來,認識了從未發現的自己。突然想起年少時寫的一個句子:“燦爛之前不相逢,盛放過后是匿跡”。

愿你看到愛情的不完美,卻依然相信愛情,愿你看到不完美的彼此,卻依然愿意接受他,愿你看到內心真實的自己,卻依然勇敢面對。愿你該放手的時候,不要彼此憎恨,做不到微笑也別哭得太慘。

在愛里努力成為更好的自己,不要丟了自己。要有自己的信仰。戀情會終結,但愛不會。自我之愛,他人之愛,信仰之愛。這都是愛。

愛情是什么?而或許不是一個問題,是一個需要研究又永遠無解的課題。愛情不好寫,寫深了成了哲思,寫淺了成了矯情。就像Graham Greene說的:

If I could I would write with love,but if I could write with love,I would be another man:I would never have lost love.

?

你我皆凡人,生在人世間。我也不知道愛情是什么,或許只有上帝才知道吧。

圖片發自簡書App
最后編輯于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轉載或內容合作請聯系作者
平臺聲明:文章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由作者上傳并發布,文章內容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簡書系信息發布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禁止轉載,如需轉載請通過簡信或評論聯系作者。

推薦閱讀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