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總是習慣用沉默來避開未拆穿的心事

“女性的天空是低的,羽翼是稀薄的,而身邊的累贅又是笨重的。”

每次看到蕭紅總是能想到她說的這句話,心疼她悲苦凄涼的一生,但凡她能活的更長一些,她的名氣和地位,一定會高于現在,一定也會像張愛玲一樣被更多的人聽說著

在臨死前,蕭紅寫下“我將與藍天碧水永處,留得那半部紅樓與別人寫了。”

也許是命運給了她別人沒有的才華,所以她的一生沒能遇到一個對的人

汪恩甲是個小縣城里的富家子弟,大約也知書達理,汪恩甲雖軟弱,卻也仁厚,蕭紅逃婚的時候,他追出來接濟。他和家里斷絕關系,許諾蕭紅會讓她繼續讀書,可是在半年的貧窮生活之后,他逃走了,留下懷孕的蕭紅獨自面對他們六百元的債務,他成為踩向蕭紅命運的第一只腳。

在蕭紅開始等待死亡的時候,蕭軍的出現就像是久別的重逢,兩個人一見如故。那是一段美好的時光,那段時光她是自由的,她擁有她想要的尊重,她有她想要的安靜的寫作空間,故事總是出奇的相似,蕭軍最后還是選擇了他的選擇,他在蕭紅懷孕的時候離開,蕭軍在蕭紅死后的許多年里,回憶她:“作為一個六年文學上的伙伴和戰友,我懷念她;作為一個有才能、有成績、有影響的作家,不幸短命死,我惋惜她;如果以妻子意義來衡量,她離開我,我并沒有什么遺憾之情。”

相對于汪恩甲和蕭軍,端木蕻良值得有更多的指責。兩次生死關頭他都丟下蕭紅,一個人獨自逃命去了。一次是武漢大轟炸,蕭紅一個人混跡于逃難的人群里,從武漢到漢口,到重慶,到江津。另一次是在香港,她快要死了,身邊是日本人的炸彈、飛機轟鳴、滿城人都在逃難的時候,她親愛的丈夫又不知哪兒去了。

不明白為什么這么美麗而且有才情的女子為什么會是這樣的結局,她的一生,痛苦悲慘的童年,從小失去母愛,沒有了祖父的庇護之后,封建的父親不再給她讀書的機會,面對安排好的婚姻,除了逃,她別無選擇。

有人說蕭紅把貧窮寫的最精彩,可若不是那些痛苦的經歷,又怎樣那些生動的文字。

讀不懂的最是蕭紅,但是總是用她的文字來逃避

哪里是不喜歡學校,只是難過少了那些人,晚上回宿舍的路上,耳機里是北京東路的日子

開始的開始 我們都是孩子

最后的最后 渴望變成天使

歌謠的歌謠 藏著童話的影子

孩子的孩子 該要飛往哪兒去

不愿意說出的思念并不是因為不夠想念,該慶幸至遠至疏你我還未至陌路

我們總是習慣用沉默不語來避開未拆穿的心事

最后編輯于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轉載或內容合作請聯系作者
平臺聲明:文章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由作者上傳并發布,文章內容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簡書系信息發布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推薦閱讀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