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味:半熟牛油果 預計享用時間:8分鐘
什么是B端產品?
B端(Business)產品是企業或經營者在內部使用的系統,與我們日常接觸的C端(Consumer)產品區別還是比較大的。我們在使用C端產品的時候是可以切身體會到一款產品的優劣的,以體驗為王;但到了B端產品則不然,B端產品主要是將一些既有的業務流程規范化、模塊化的遷移到線上,簡化業務流程以提高效率,為企業的利潤鏈上產生價值、對企業的生產經營產生貢獻的。因此產品對于業務的貢獻越大越有價值,國內常見的B端產品有1688、京東云、阿里云服務、企業微信等,國外則有Slack、谷歌辦公套件、Trello等。
常見的B端產品分別有以下幾類:
OA:企業辦公自動化OA系統:企業內部提供智能化打卡、人員管理、辦公協同等相關功能的產品。
CRM:國內有紛享銷客等、國外有CRM的“鼻祖”:Salesforce,用于管理客戶關系,進行客戶營銷,為銷售團隊提供業務支持以及業務協同,并可以觀測銷售數據預測未來的業績。
CMS:C端產品線的后臺產品,如:餓了嗎商家版、淘寶商家后臺、滴滴司機端等,都是用于支撐C端業務,配置前臺展示的產品。
ERP:管理企業內的資源如貨物進出倉、原料出入庫等,供應鏈管理系統如路迪斯達,國外有Sap、Oracle等。
SAAS:企業開放的用型服務和產品,比如釘釘,就是一個面向中小型企業的OA應用系統,考勤則是其中的一個通用型功能。再比如Teambition或是Lark,也是一個文檔在線溝通協作的通用型功能,此外還有百度智能云、阿里云等虛擬主機系統、有贊、小鵝童、金蝶云等。
B端產品與C端產品的不同處?
01.使用場景:
C端產品往往有多個不同的使用場景,用戶在使用C端產品的過程是碎片化的,因此產品設計時會圍繞其核心功能延伸出多個子功能以滿足不同場景下的用戶需求,以最大化程度的占有用戶更多的時間。
B端產品則擁有一個核心場景,這個場景便是工作場景,用戶是長時間、強目的性、專注的的去使用產品的,因此需要設計得更為便捷高效,才能保證工作順暢的進行,以滿足管理層、員工在工作中辦公及協同的需求,提升公司業務效率。
02.用戶類型:
C端產品千人千面,強調個人化個性化,在用研階段顆粒度需要細化到區域、性別、年齡、職業、收入、消費偏好乃至更多的決策因素,以便構建更為完整的用戶畫像,由于C端產品用戶題量一般都比較大,可以定義出不同的用戶標簽,挖掘痛點及機會點,作為產品迭代的來源。
B端產品則是某個集體的表征,決策權在于管理層,目的是為了企業利益的最大化,在產品設計的過程中需要平衡員工利益與老板的利益,有時候為了業務還可能會部分犧牲產品體驗。
03.盈利模式:
C端產品可以通過廣告、服務費、會員費、平臺抽傭、增值服務等方式,向用戶及企業收取費用。
B端產品主要對企業收取功能模塊服務費、使用人數費、后期軟件的維護費或定制費用。
04.運營模式:
ToC的產品產品服務的是個人用戶,用戶決策速度快,對于用戶在啟動期、發展期、成熟期、衰退期幾個不同的階段會采用對應的運營策略,核心目的是通過拉新、促活、轉化、留存的轉化漏斗,占領用戶心智,提高商業轉化率。
ToB的運營需要優化曝光率(SEM、SEO),以及拓展企業銷售業務,達成業績的指標。
如何著手進行B端產品的設計?
01.業務調研:
B端產品設計的關鍵在于對業務邏輯的理解,一般來說,不同的部門的使用場景、業務流、角色都不同,產品設計人員需要有針對性的進行業務的梳理,對業務有一個深入的認知,一般這個階段的產出物為流程圖,常見的流程有:業務模型、業務流程、功能流程、操作流程、頁面流程、數據流程等,我們可以針對性的進行梳理。
02.用戶調研:
在理解業務流程的前提下,我們需要對業務中的用戶進行訪談,用戶研究一般有兩種,分別為定性跟定量研究。定性有:用戶訪談、用戶體驗地圖、焦點小組等;定量有:用戶問卷、AB測試等。訪談的人數不必過多,一般選取8~10個一線業務人員即可,同時還需要兼顧決策者(老板)的意見,因為產品的使用者跟買單的往往不是同一個人,因此我們需要盡可能的收集業務訴求,確保大家對業務的理解是一致的。
我們還需要關注在這個流程下不同用戶的業務權限,用戶的權限的設置,理清用戶的功能操作范圍、操作流程、業務規范和約束條件等,權限會影響數據的流向,其實就是梳理業務中的WHO、WHAT跟HOW,分清業務中的「對象、關系和動作」。
WHO:在業務中抽象出來,由一類用戶所構成的用戶角色,比如站點管理員。
WHAT:角色與角色之間的組織架構關系,比如上級與下屬。
HOW:組織架構中不同的角色所對應的操作權限,需要考慮其中的層級劃分,比如A提交需求給B審批,B就是擁有審批權限的角色,不同權限的角色可能對應會有不同的展示頁面。
設計B端應用時,理解用戶需求非常重要,對于產品設計師來說,充分了解用戶工作和其職業的需求有助于培養對用戶的同理心。在用戶調研的過程中,我們需要充分了解他們的工作背景、流程、環境、期望、問題以及當前的解決方案,但是同時我們也得區分哪些是真實的用戶需求,用戶可能會告訴你他想要什么(How),而不是為什么(Why),這便需要產品設計師有主觀辨別的能力。
03.方案設計
B端產品的方案講求系統性、結構性。產品設計人員可以與業務、技術人員一起開個協同會議,明確以下幾個關鍵信息:
a.主干業務流程
b.功能模塊
c.技術框架
d.迭代藍圖
緊接著產出概念產品結構,可以用思維導圖,梳理出現有的產品功能;再思考用戶是在業務系統中的什么場景所遇到的什么問題,對應的可以用什么功能去解決它,在時間充裕的情況下最好生成Prd文檔,并與團隊成員還有客戶確認好,避免后期不斷的返工。
有了功能方案后就可以著手梳理新的交互流程,好的流程,不僅在功能上可以形成閉環,滿足業務需求,也能遵循用戶的心理模型,在滿足可用性的前提下提升產品的易用性,產品是保證商業價值,交互則是保證用戶價值。
流程不可做得太復雜,否則會提高用戶的學習成本。
有了基本的原型之后,可以著手組織可行性測試,讓業務人員使用我們的產品或交互原型,觀察他們在使用過程中的等待點、決策點以及失敗點,傾聽他們使用過程中的反饋并記錄下來,從中洞察用戶的顧慮,反思產品可以優化或改進的流程,確保我們的方案不僅滿足以業務人員的需求還可以提升并改善業務的效率。
結尾:
以上就是Zen關于B端產品的一個初略的思考,接下來也是本人開始經營公眾號所發的第一篇文章,接下來還會繼續撰寫個人在從事產品設計過程中的一些思考、見解或設計方法論。
如果本文可以讓你受到一些啟發,歡迎轉評贊;如果各位客觀有不同的見解,也歡迎我微信來指導指導哈~
wechat:c-y-zhe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