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莫非是“女子”

首先我要申明此文絕對無意褻瀆我無比尊崇的孔圣,相反,我試圖以“詭辯”的詮釋洗刷后人兩千多年來對孔子的千古奇冤。其實更準確的標題應該是《“女子”莫非是孔子》。因為“是”有時如同等號,于是才有了《孔子莫非是“女子”》的標題黨。

孔子之于“女子”,不言而喻便是那句千夫所指、萬女飛唾的《論語》名句:“唯女子與小人為難養(yǎng)也!”孔子一言既出,后人斷章取義,不問情由,顧名思義便妄加非議。嚶嚶女子與戚戚小人自不由分說,亦便蕩蕩之君子也難免語塞,而以此強為“人無完人”之荒唐注腳!自稱孔學專家的陳戌國教授就曾不無遺憾地對此點評曰:“誰曾想過孔夫子也有糊涂、唐突、荒謬、欠思量而犯眾怒的時候。”是啊!人類只有男女兩種,而君子只占男人中一小部分,孔子固有“從心所欲不逾矩”之超凡入圣,豈能一棍子打到人類一大片呢!讀死書的腐儒不禁搖頭蹬腳,慚愧他們的至圣先師糊涂失語;別有用心的猾儒則以此為綱,假傳圣諭,一步步拉開男女之別,唯我獨尊;而自詡明理的大儒則開動闡釋之能事,力求妙解孔子語錄,方有諸如此“女子”為其自家婢女或放蕩“南子”等等開脫之辭。然而,些許牽強不易的詮釋卻被那些豬腦子的“諸生”對妻妾婦女動則便以“唯女子與小人為難養(yǎng)也”之順口訓辭損亡殆盡。連晚清大儒戴望都亂解曰“女子以形事人,小人以力事人,皆志不在義,故為“難養(yǎng)”。為此,歷代有識之士大傷腦筋。明事人決然相信,這絕非孔子意氣之語,其中必然另有新意,不然,其弟子皆非俗輩,老師的瘋言瘋話也會如實記錄?然而白紙黑字,“小人”好打整,“女子”卻頗費周章。也有學者提出“女子”其實當為“汝子”的題解,然而“汝子”又當指何人?縱觀《論語 陽貨》全文,此句前段乃是與子貢對話,莫非“汝子”是指子貢之子,抑或就是說子貢?但連貫起來反不成體統(tǒng),多不合情理。

我讀論語,也認定這個“女子”實為“汝子”之意。理由很多,其一,女、汝通假,在本文中何止一處,其如:“由也,女聞六言六蔽矣乎”、“女為周南召南矣乎”、“食夫稻,衣夫錦,于女安乎”等等;其二,“女子”一詞單指女士者,似于先秦語法不符,“子”字作為詞根之書本常用語法似在唐宋白話之后方才出現(xiàn),在先秦及漢魏語法中很少有浪費詞語,“女子”便是指“女之子”或“汝之子”,若非“女兒的兒子”,便是“你的兒子”。據(jù)考《論語》雖成書于戰(zhàn)國,卻失傳多年,待其再現(xiàn)之日,時人語法語境已變,是否后人以今非古,方有如此誤讀亦未可知。然而“你的兒子”在語境中卻解釋不通,看來最后的出路便在這個“子”字上了。先秦文句中“子”自然不僅單指兒子,也指妻子,弟子,也指先生、老師。而我要特別提示的是“子”在《論語》通篇中很多地方就是指孔子……。

我是個鋼腦殼,想問題很簡單。于是我想到,孔子說的“女子”除了你的兒子,莫非就是指的是“汝的老師”的自稱。然則,此句便可譯為:“你的老師我與小人為難養(yǎng)也”。如此!乍看匪夷所思,再看卻似別有洞天。恰如“山窮水復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一盤珍瓏絕棋,以孔子自戕而重生。

仔細想來,孔子如果真說出“惟吾與小人為難養(yǎng)也”這樣的話,不僅不奇怪,反而更具圣人血肉。由此可見萬人師表之孔子幽默、豁達的另一面。

此句由起是孔子為子貢解析君子形象后面非真君子心態(tài)行徑的對話,其文如下:

子貢曰:君子亦有惡乎?

子曰:有惡,惡稱人之惡者,惡居下流而訕上者,惡勇而無禮者,惡果敢而窒者。

曰:賜也亦有惡乎?惡徼以為知者,惡不孫以為勇者,惡訐以為直者。

子曰:唯女子與小人為難養(yǎng)也,近之則不孫,遠之則怨。

孔子說,君子者,素有稱贊人、居下流、勇而果敢之美德。然而那些沒有原則地稱贊他人,自己居下流而譏笑不知居下流的人,恃勇而無禮的人,自我果敢而令他人尷尬的那些人雖有君子之風,但是也很讓人討厭的。孔子然后問子貢(端木賜):你認為自己有哪些地方不足嗎,繼而孔子指出,你有時候不求甚解卻自認為知道了,不懂伸曲還自認為有勇氣,當面揭人之短還自認為性直。這些看似不錯,但都是缺點。

孔子不留情面的批評了子貢后,又打趣他說:看來你的老師和你氣苦的世俗之人一樣很難伺候吧!靠近又不好對付,想放棄又牽掛不是!

子貢是孔子最親密的最關愛的弟子,相互之間親密無間。而子貢也是巧口利辭、能言善辯,嫉惡如仇,胸懷治國救民之志。年少氣盛,多得孔子敲打琢磨方才成熟。如此種種情形,似可詮釋孔子“雷人”之語。更可見孔子于弟子間嚴厲而和藹、嚴謹而詼諧、慎密而達觀兼而有之的圣哲風范,也符合其“從心所欲不逾矩”的不羈性情。

再者,我以為先秦時代對于君子與小人的定位其實遠沒有后來之對比強烈,君子的標準不像我們今天理解的那么高,小人更不像今天人們理解的那么壞。恰如晉唐時期佛教中成佛之于俗人的對比其實并不像今天天壤之別般的距離,而僅僅只在乎一念之間。先秦時的君子標準只要明理知禮或忠信義勇就堪稱,而小人則不一定指壞人,而是泛指君子以外的普通老百姓。孔子曰:君子坦蕩蕩,小人長戚戚,可見當時的君子與小人并不是我們今天所想象的高潔或卑鄙。大概后人對孔子章句的歷代誤讀方才逐漸加大了君子與小人以及男人與女人之間的地位差距。誰能想到這竟是一個歷史的誤會及悲催的玩笑。

最后編輯于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轉載或內容合作請聯(lián)系作者
平臺聲明:文章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由作者上傳并發(fā)布,文章內容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簡書系信息發(fā)布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推薦閱讀更多精彩內容

  • 改變命運的秘訣 《了凡四訓》又名《命自我立》,是中國明朝袁了凡先生,結合了自己親身的經(jīng)歷和畢生學問與修養(yǎng),為了教育...
    仁木閱讀 7,957評論 1 35
  • 關于本書的評論 此書是對儒家這一人類歷史上也許影響最廣、流傳歷史最為悠久的倫理和精神傳統(tǒng)的深思和啟發(fā)式的闡述。它具...
    雷雷有話要嘚吧閱讀 1,480評論 0 4
  • “迷路 暈倒”閩南話的“帥哥 美女” 可以說今天的行程是非常無聊了,好在晚上我還可以去廈大逛一逛。 ...
    _aqu閱讀 282評論 0 0
  • Flask 并不強制要求使用特定的組織方式,程序結構的組織方式完全由開發(fā)者自己掌控。在此,我們會簡單介紹一下 fl...
    藕絲空間閱讀 143評論 0 0
  • 很多時候,我們總會有多彩的理由來拒絕閱讀 很多時候,我們也許變成別人眼中的書呆子 很多時候,我們并沒有通過閱讀賺來...
    曼麗心語閱讀 321評論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