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就這樣拉開帷幕了,又是一年時。
元旦節假日,身邊的朋友互相邀約看電影,逛街,出去游玩,或者回老家,再者陪伴女朋友或?男朋友,總之一個目的就是要好好折騰這難得小長假。而我呢,我,總是獨自一個人,一個人在這陌生的城市。我也不是沒有機會,也可以去耍去嗨,但是我選擇了泡圖書館,整整待了兩天,看了兩天的書,而且還是學術著作。這兩天主要攻讀的茲納涅茨基的《知識人的社會角色》和本尼迪克特的《菊與刀》。
朋友不理解,都說我不懂得生活,沒有生活情趣。我只能笑笑以對,沒有什么反駁。從他們的角度 來說我確實不懂生活,不會去酒吧,不唱歌,不跳舞,不會玩牌,不會打麻將,酒也是很少喝,好像什么都不會。話句話說,在他們眼里我不是現代人,與這個社會格格不入。當然,這樣說對自己是不公平的,我只能說我的喜好和興趣不在于此。我喜歡的是園藝,種種花草,書法,攝影,爬山,騎行,再者寫寫隨筆,再就是廚藝之類的。這樣一說確實很難達到他們所謂“現代人”的標準。當然,我自然也是不反對的,我不必在意別人的怎么看,自己有自己喜歡東西就足夠了。
可我的朋友說,我過得是老年人的生活。我就不明白了,也是不同意的,怎么就成老年生活了。難道一定是要嗨要浪才叫年輕嗎?我只是不喜歡那么熱鬧的生活,我只是知道此刻什么對我來說是最重要的,什么是自己最需要的。從大學畢業出來,自己愈感大學專業學得不夠深入,太泛了。社會學專業又是一門繁雜龐大的學科,有好多大師級的經典著作,在大學時期太浮躁,沒有靜下心來好好的認真研讀。現在走出校園,有感“書到用時方恨少”,也更加感到有必要好好的補課。
此外,我的經歷和感受告訴我現階段需要多讀書,多思考,多做一些積累。我周圍的朋友同學畢業后工作了,就不怎么碰書了,他們覺得讀書沒有什么用,太辛苦了,也太浪費時間。倒不如把寶貴的時間花在好吃好玩的,休閑旅游,陪對象,多掙錢才是硬道理,然后趕緊找個對象結婚,穩定下來。但是那不是我想要的生活,我不想做思想空洞的人,我是有意識的人,人活著一輩子很長也很短,不想就那么糊里糊涂活了一輩子,故而我需要精神食糧的喂養。而且我一心想走向學術的殿堂,那里是我精神的港灣,也是我的夢。
正常的時候廈門市圖書館早上8點才開門,和周末一樣還是我擠公交,到達圖書館那一會兒是8點15分左右,那時人還不多,寥寥幾個。原本以為難得小長假,很多人應該是不會到這里了吧。可是到了9點多證明了我想的想法是錯誤的,人漸漸多起來了,圖書館不在是空空如也只剩靜靜躺著的書,變得熱鬧起來了,有了人氣。來往的有家長帶著孩子一起來的親子,有三五個結伴而來的學生,也有像我一樣獨自一個人的,還有白發蒼蒼的爺爺奶奶的。
還是像往日的周末一樣,一樣的那么多人。此刻,我感到自己不孤單,而是溫暖的,因為有這么一群人和我一起走在同樣的路上,盡管各自的目的不同。但那又什么關系呢,大家都奔著共同的一件事情就是看書。同時,這也是讓我對廈門這座城更喜歡了,多了一份理解。也許我和一些朋友一樣,對廈門的感覺之中必定有一個“文藝感”?在其中。廈門給人一種文藝氣息感覺,想是著之中的文藝氣更多的是一種傳承,與讀書有關。那么在圖書館看到情景,對于廈門市民精神層面追求足可見一二了。看著市民,捧著書,獨坐一方,安詳地享受著寧靜的一刻。或者在某一角落,三五個低聲耳語討論著。還有的抱著一摞書,進出通道,刷卡出門。也看出家長對于子女閱讀重視,真的從小開始的積累。而我印象是越是經濟發達地區,越是注重精神文化層面追求。
坐在靠窗的一個角落,我也是埋頭閱讀。說實話,一整天的閱讀,有喜有苦,喜的是滿足了心里求知欲,看到不一樣的論述,增加自己視野,了解其中奧秘。就如茲納涅茨基的《知識人的社會角色》對于不同角色的知識的分析和論述,讓我感覺知識層次性,知識如何在社會中運作,技術領導與技術專家的區別,學院學者所應承擔的角色等等。通過這閱讀發現自己之前膚淺,自己前一段經歷是那么幼稚,看不清這個社會。當然并不說自己看了一本書就能看清這個社會,這里只是結合個人經歷,又剛好那么一段經歷印證了。但有時候很苦,尤其是還沒有形成習慣時,著實需要費一番勁,會感到疲倦,也是很累人的。有時候讀著讀著就有時犯困了,尤其是對于閱讀經典學術著作,并不都是那么通俗易懂。
但是這個過程訓練又是必要性的,尤其是要在社會學領域發展,自然是要經過這個過程積累沉淀,否則心中無墨,何以下筆呢??既然是自己要選擇這條路,那就要堅持讀,沒有什么捷徑,尤其是讀書。欲速則不達,沒有下一番苦功夫,怎么能夠練就成一身本領呢?誰都不是隨隨便便就成功的,都是需要一步步靠自己走出來,一點一點積累,扎實基礎,才有可能成就一番事業。
曾經也是和自己說過,這五年時間是自己最辛苦的時間。五年時間,很長嗎?不長,但也是很短暫。自己現在已經是25歲的人,沒有多少時間可以耗費了。自己確實已經比別人晚了很多,要趕上是需要很大的代價的,所以也需要多利用一些時間閱讀。而學術不是說成就成,需要長期積累才能見到效果的。當下盛行的功利主義,什么都要講求快,都是很急,急得很。急著賺錢,急著結婚生孩。讀書也變得很急了,網絡時代信息暢通,知識共享,也造就了另一面碎片化閱讀,快餐式閱讀,讀了就忘了,沒有太多的印象,關鍵是形成不了一個系統認知,知識與知識點連接不起來,對事物整體的把握也是片面的。要完整而系統且深入了解一個社會事實,還是要多經典,從經典中尋找答案,同時也要回到現實的社會中。
是的,2016年這是一個好的開頭,對自己有更多期望,但是始終離不開“讀書,思考,寫作,實踐”。我會遇見更好的自己。
2016年做好三件事:
1.持續性經典閱讀,做好讀書筆記,初步建構自己的知識網絡體系;
2.考研復習,重點是英語要突破,并且一定要考上,走在社會學的路上;
3.研究寄養孤兒群體和失獨老人群體項目研究,并做出成果!
玖壹叁
二零一六年一月二日 于廈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