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說劉氏三牧中,誰最有眼界和能力,我選劉表,三牧去上任時候,情況各有不同,但卻數劉表最差,劉焉去的是老根據地,又有聲望,劉虞走的時候小集團就已經成立了,而且運氣那么好,只是劉表去上任的時候,孤身一人入荊州,卻能輾轉騰挪,最終擁有荊州,治理得地富民強,而且劉備投靠他八年,以劉備的能力,也蟄伏無所為,劉表還是有些能力和手段的。
1 青年美才俊 少有名聲
劉表,字景升,漢魯恭王之后,年少有名,號稱八俊之一,八俊是當時對領導太學生運動領袖的稱呼,劉表是這些人之一,身長八尺有余,資貌甚偉,長的比較帥,被大將軍何進征辟為北軍中侯。
劉表年輕時候也是有點能力的,能夠領導太學生運動,進入大將軍府,跟劉虞父祖為官,還能靠點余蔭舉個孝廉什么的,劉焉靠宗室身份也各個地方官做的不少,劉表是跟劉焉一樣是魯恭王的后代,為什么差別就這樣大,怪不得劉表后來舉報劉焉,而且挑唆他手下將領造反。
不過他一樣靠著自己的能力走向人生的舞臺。
2 單騎入荊州 虎踞襄陽
漢靈帝去世后,荊州刺史王叡為孫堅所殺,劉表上任荊州刺史,由于當時江南宗賊甚盛,袁術屯于魯陽,手下擁有所有南陽之眾。吳人蘇代為長沙太守,貝羽為華容縣長,各據民兵而于當地稱霸。導致劉表無法直接上任,于是他匿名獨身赴荊州,方才得以上任。這是跟其他二劉不能比的,劉虞劉焉上任,有舊部,有智囊,有好運氣,劉表什么都沒有,只能憑借一身膽略,孤身入荊州。
劉表至荊州,單馬進入宜城,與延中廬縣人蒯良、蒯越、襄陽人蔡瑁等共謀大略。劉表問道:“此間宗賊甚盛,群眾不附,袁術因而取亂,禍事如今已至了啊!我希望在這里征兵,但恐其不能聚集,眾位有何對呢?”
蒯良道:“群眾不附的原因,是出于仁之不足,群眾依附而不能興治的原因,是出于義之不足;如果仁義之道能行,則百姓來歸如水勢之向下,何必擔憂來者之不從而要問興兵之策呢?”劉表又問蒯越,蒯越說:“治平者以仁義為先,治亂者以權謀為先。兵不在多,在能得其人。袁術為人勇而無斷,蘇代、貝羽皆一勇之武夫,不足為慮。宗賊首領多貪暴,為其屬下所憂。我手下有一些平日具備修養的人,若遣去示之以利,宗賊首領必定持眾而來。使君便誅其無道者,再撫而用其眾。如此一州之人,都樂于留守此州,得知使君為人有德,必定扶老攜弱而至。然后兵集眾附,南據江陵,北守襄陽,荊州八郡可傳檄而定。袁術等人雖至,亦無所能為了。
蒯越這個策略為劉表定下了獲取荊州的大略,是劉表的諸葛亮啊,可見劉表也能得人。
于是便讓蒯越派人誘請宗賊幾十人赴宴,將其全部斬殺,一并襲取他們的部眾。只有江夏賊張虎、陳生擁眾據守襄陽,劉表乃使蒯越與龐季單騎前往將其說降。荊州的郡守縣長聽說劉表威名,大多都解下印綬逃走。至此,劉表控制了除南陽郡外的荊州七郡,理兵襄陽,以觀時變。
3 戰孫堅袁術 領荊州牧
原來董卓做亂的時候,自己雖然未派兵,也駐軍襄陽,這個時候自己地盤還鞏固不好,也出不起兵,劉表推薦袁術為南陽太守,向他示好,不想袁術跟孫堅合作,想要侵襲荊州,袁術讓孫堅攻取荊州,劉表派黃祖率軍出戰,交戰中孫堅中箭而亡,袁術此人更沒什么能力,從此再也不能奈何劉表,而且劉表派兵截斷了袁術的糧道,使其無法再盤踞南陽,迫使他往兗豫方向出走,間接促成了后來袁術與曹操的交戰。
此舉不但徹底除去袁術覬覦荊州的野心,更借曹操軍的力量削弱袁術勢力,使其更加遠離荊州,減少了對荊州威脅,也鞏固了自己在荊州的統治權。也就是這一年舉報劉焉有稱帝之意。
此時李傕,郭汜作亂長安,想要接連劉表為外援,就以皇帝名義封劉表為鎮南將軍,荊州牧。
4 接納張繡軍 南收零桂
建安元年,當時,驃騎將軍張濟因為關中爭權失利,自關中出走南陽,因糧盡而攻打南陽郡的穰城,卻中飛矢而死,其侄張繡于是收兵而退出穰城。荊州官員知道后皆向劉表祝賀。劉表卻說:“張濟因窮途末路而來,我作為主人卻如此無禮,這并非我的本意,故我只受吊唁而不受祝賀。“之后,劉表又派人招誘張濟的余部,他的部眾聞訊大喜,都服從劉表。在賈詡的說服下,張繡屯兵宛城與劉表聯合,成為劉表在北方的藩屬勢力,替他抵御曹操。
此時劉表在北面南陽有張繡駐守,抵抗曹操,東面有黃祖駐守江夏,抵御江東,可以說北方邊境安穩。誰能說劉表不會用人呢,當時的荊州將領,黃祖屬于能征善戰的了,張繡跟曹操屢戰,都有將才。
北方既定,南面長沙太守張羨卻率零陵、桂陽三郡叛逆劉表,劉表遣兵攻圍,連年不下。后張羨病死,長沙人又立其子張懌為主,于是劉表攻下張懌,廣開土地,南收零陵、桂陽,北據漢川,這樣劉表就坐擁數千里疆域,帶甲兵十余萬,成為威重一方的諸侯。
此后還想染指交州,不過沒有成功。
此時天下大亂,劉表卻能治理有方,威懷并用,令境內的賊黨豪強亦可以為其效用,來荊州的士民絡繹不絕,荊州從此萬里肅清,群民悅服,尤其是從關西、兗州、豫州來投靠荊州的學者又有上千人之多,劉表對他們都能加以安撫賑贍,學者們受到資助,亦能得到保護。由于荊州境內界群寇已被肅清,劉表于是開立學官,荊州士氣大盛,才有了荊州那么多名人學士,這跟劉表的治理分不開。
5 欲保江漢間 觀天下變
自從張繡向曹操投降后,劉表從此失去了對南陽郡的影響力。接著,袁紹又遣人求助于劉表,劉表向來使許諾,卻又不正式派遣軍隊助戰,亦不肯協援曹操,只希望自保于江漢(長江、漢水)之間,以觀天下之變。
劉表此人沒有天下之志,只想做個威重一方的諸侯,治理地方,這樣也不能說他有錯,如果天下州牧都是他那樣,就不會有那么多的戰亂,想一統天下沒有錯,想保境安民也沒有錯,而且劉表的成就有目共睹,治理荊州,成為天下民富國強之地,這在亂世是不多見的。
6 劉備來投靠 不敢重用
劉表雖然是治世能臣,但也內心多猜忌,從猜忌韓嵩就能看出來,但是坐在那個位置,哪個能不猜忌,曹操,袁紹,劉備,沒有一個不猜忌的。劉表欲保江漢間,此時劉備來投。
劉備從建安六年,自袁紹處來投奔荊州,劉表厚相結待,卻沒有重用劉備,只安排他駐扎新野,成為自己的北藩。到建安十三年,曹操南征,劉表病死,劉備一共在荊州呆了八年,劉表一直沒有重用,只是讓他作為抵御曹操的屏障。
這個大家都很詬病,怪劉表不重用劉備,但是劉備這樣的人,能夠重用嗎?劉備也投靠過很多人,比呂布還多,以劉備的胸懷和能力,如果有兵有地有糧,是劉表這樣的人物能駕馭得了的嗎?曹操都不能,何況劉表,劉表不重用就是防備這一點。
劉備在荊州蟄伏了八年無所為,也可見劉表的手段,而且外有曹操,東有孫權,說劉表沒有能力,是不成立的。
7 身死兒獻土 一場空夢
建安十三年,曹操南下,劉表背生疽瘡而死,劉琮投降。跟袁紹一樣,在立嗣方面失敗,所生兒子被曹操罵為跟豬狗一樣蠢,劉表在荊州能夠站穩腳跟,有所作為,跟他獲得荊州大族支持是有很大關系的,然而在立嗣方面左右搖擺,最終死后,兒子束手獻土,也跟荊州大族密切相關。
羅貫中演義中說這件事情:昔聞袁氏居河朔,今見劉君霸漢陽。尤決有謀空戰討,外寬內狹遠賢良。紹因譚、尚須傾國,表為琦、琮立喪邦。觀此可為千古戒,怨魂應是繞荊、襄!
而陳壽也幾乎是一樣的評價:袁紹、劉表,咸有威容、器觀,知名當世。表跨蹈漢南,紹鷹揚河朔,然皆外寬內忌,好謀無決,有才而不能用,聞善而不能納,廢嫡立庶,舍禮崇愛,至于后嗣顛蹙,社稷傾覆,非不幸也。
劉表肯定沒有想到,自己沒有處理好的荊州,死后最終成為三家分地,影響深遠。